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台湾七夕习俗的母性结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8 04:35

  本文关键词:台湾七夕习俗的母性结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七夕 节日习俗 做十六 母性结构


【摘要】:岁时节俗活动由中国古代长期的农业生产活动发展演化而来。人们根据天候、气象等的变化,总结出农业生产的相关经验与习俗,进而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的岁节令习俗。这些岁时节令活动随着时代的推移与社会的发展,同人们的精神文化与心理愿望相契合,以各类民间习俗表达人们的崇神辟邪、驱灾避厄、子孙繁衍、喜庆丰禳等信仰与心理愿望。从而以强化家庭、家族与民族的情感联系,满足人们对安全感、归属感的需求;强化和调节人际关系,进一步整合社群,强化民众的集体意识;调适社会成员的生活,满足人们放松身心的娱乐性需求。 七夕节日习俗即是此类岁时节令活动之一,经历了两千多年的传承演变,衍生出丰富的节俗活动,呈现出其文化内涵的重要性与和多元性:七夕文化给予了我们丰富的文化遗存,自由神圣的爱情观、勤奋朴实的劳动观、积极进取的精神、纯正规范的道德观等一系列的价值观念,以及诠释的爱情永恒的主题及其现实的意义,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文化领域中自觉不自觉地反复出现,展示其永恒的文化魅力。以乞巧为核心的传统七夕习俗,在台湾形成了以母神保护儿女信仰为主题的做十六岁成年礼及其相关习俗,进而发展衍化出不同于中国传统七夕的信仰与习俗系统。 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对台湾地区特殊的“七娘妈生·做十六岁”成年礼习俗进行实地的调查与记录,探究七夕节俗在台湾地区的发展演变,以及在以乞巧为核心的传统七夕节俗文化之外的母性信仰意涵。通过对台湾地区现存七夕节日习俗的发展、演变与现状进行全面的记录和梳理,深入地了解现在台湾的节日习俗概况;同时,对台湾的七夕习俗系统进行信仰与仪式逻辑分析,进而探讨在“母性”关怀与信仰心理下,台湾七夕习俗系统中以七夕为核心的母性信仰结构进行探讨,进而对目前关于七夕节俗文化的研究,提供一个可能的参考视角。 本文首先对台湾地区的七夕习俗现状进行记录与梳理。台湾传统的七夕做十六岁成年礼,在当地政府的主导下已发展成广为流传的“府城七夕16岁艺术节”。府城传统的七夕做十六岁之俗并非台湾所独有,而是沿袭自大陆沿海之闽、浙二省,只是传至台湾之后在台湾发展出了新的信仰传说与习俗内涵,形成了以织女为中心的母神信仰,以及在此种信仰下的做十六、c~}m、拜契等相关母神保护儿女习俗。比较传统冠礼与府城之十六岁成年礼,发现两者有着截然不同的仪式指向,前者体现的是对于未来社会和人生的训练与认知,是一种个人身份的转换;后者所体现的则是对儿童阶段养护和护佑进行酬谢、感恩,是以脱离儿童状态和庆祝成长阶段结束为中心。 其次,对传统的七夕习俗及其文化蕴含进行溯源分析,再比照台湾之各地七夕习俗行事,可发现台湾七夕习俗的母性保护儿女信仰主题,在中国传统七夕习俗中即有其深层文化因子,传至台湾后,在台湾特殊的文化背景下交叠发展,逐渐形成台湾现存的七夕习俗形态。对台湾特殊的地方文化背景作简要介绍,并分析与七夕密切相关的牛郎织女神话故事在台湾的主题变异,以探讨七夕习俗在台湾特殊地方文化语境下所发生的演变。 最后,对台湾地区以做十六岁成年礼为核心的七夕习俗进行母性结构分析。一是传统七夕中的织女,在台湾转变为七娘妈,并形成了以七娘妈为中心的母性神yG群(包含七娘妈、注生娘娘、临水夫人、床母、花公花婆等),以及在这种母性信仰之下所形成的c~}m、拜契、钻七娘妈亭等与母神模拟亲子关系的习俗结构。二是在这种母性信仰之下,母亲对其子女从受孕—出生—成年的生命轴线中,在这些生命转折点上的信仰习俗;由传统七夕去续命缕演变而来的c~}m习俗;在其子女成长过程中的延续传统七夕的乞巧、乞聪等,此三者在母性关怀的终极目标下共同建构了台湾七夕习俗的母性信仰结构。
【关键词】:七夕 节日习俗 做十六 母性结构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892.4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2
  • 第一章 绪论12-26
  •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意义12-15
  • 一、研究缘起12-13
  • 二、研究意义13-15
  • 第二节 研究综述15-24
  • 一、有关七夕节日起源的研究16-18
  • 二、有关七夕节俗内容的研究18-19
  • 三、有关七夕节俗文化蕴含的研究19-21
  • 四、有关七夕命运与“中国情人节”的研究21-22
  • 五、有关台湾七夕节俗的研究22-24
  • 第三节 研究方法24-26
  • 一、田野调查法24
  • 二、归纳比较法24
  • 三、演绎推理法24
  • 四、系统结构法24-26
  • 第二章 台湾七夕习俗的现况概述26-49
  • 第一节 “府城七夕16 岁艺术节”概述26-30
  • 一、府城概况26-27
  • 二、“府城七夕16 岁艺术节”27-30
  • 第二节 府城七夕做十六岁成年礼30-44
  • 一、府城做十六岁成年礼的起源30-34
  • 二、府城做十六岁成年礼34-44
  • (一) 祭祀对象35-40
  • (二) 祭祀供品40-42
  • (三) 做十六岁成年礼仪式42-44
  • 第三节 不同于冠礼的做十六成年礼44-49
  • 一、冠礼与做十六的不同仪式指向45-47
  • (一) 冠礼的仪式指向45-46
  • (二) 做十六岁成年礼的仪式指向46-47
  • 二、做十六岁成年礼的特殊形态47-49
  • 第三章 七夕与“做十六”在台的深层叠合49-72
  • 第一节 传统七夕的生命信仰50-61
  • 一、暗含生命特质的数字“七”50-52
  • 二、彰显个人生命诉求的传统七夕习俗52-61
  • (一) 卫生保健习俗52-55
  • (二) 乞巧习俗55-57
  • (三) 乞姻缘57-58
  • (四) 乞富乞寿乞子58-59
  • (五) 乞聪与魁星会59-61
  • 第二节 台省七夕习俗的三个分期61-67
  • 一、直接沿袭中国传统七夕习俗时期62-63
  • 二、七夕与做十六的交叠时期63-65
  • 三、七夕习俗传至台省各地的纷繁时期65-67
  • 第三节 台省七夕习俗的演化根由67-72
  • 一、台湾特殊的地方文化背景68-69
  • 二、牛女故事在台湾的变异69-72
  • 第四章 台湾七夕习俗的母性结构72-82
  • 第一节 台俗七夕做十六的母性信仰73-76
  • 一、母神群体——母性信仰的主体73-74
  • 二、钻七娘妈亭、c~}m、拜契——母性信仰的仪式表现74-76
  • 第二节 以七夕为核心的母性信仰结构76-82
  • 一、结构一:怀孕-生产-子女成年过程中的母性信仰77-79
  • 二、结构二:续命缕—脱}m——卫生保健到母性护佑79-80
  • 三、结构三:乞巧与祭魁——沿自传统七夕的母性信仰80-82
  • 结语82-84
  • 附录一:访谈记录84-105
  • 附录二:做十六岁成年仪式程序105-107
  • 附录三:台南做十六成年礼庙宇简介107-108
  • 附录四:做十六岁成年礼祭祀供品清单108-109
  • 附录五:做十六岁成年礼供品图照109-116
  • 参考文献116-12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120-121
  • 致谢12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秀英;细说中国古代的妇女节───七夕乞巧民俗事象论[J];北方论丛;1999年05期

2 许娟;;从传统妇女节日风俗看女性地位[J];沧桑;2007年05期

3 何根海;七夕风俗的文化破译[J];池州师专学报;1998年01期

4 何根海;拔河游戏的文化破译[J];池州师专学报;1998年04期

5 刘彩清;;七夕节的文化透视[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6 陈小敏;李立;;牛郎织女神话十年研究述评(1996—2006)[J];古代文明;2008年01期

7 张君;七夕探源[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8 钟宗宪;;民俗节日氛围营造与文化空间存续——以台湾民俗节日与商业性文化游乐园区为例[J];河南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9 郑慧生;先秦社会的小家庭制与牛郎织女故事的产生[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10 叶舒宪;;符号经济与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七夕节”[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10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鸣生;[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本文编号:9338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9338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5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