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裕固族民族过程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2 17:26

  本文关键词:裕固族民族过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民族过程 裕固族 概念 经济文化类型 文化变迁


【摘要】: 本文在广泛借鉴汲取前人研究理论及成果的基础上,以民族学的视角,采用文献资料和田野考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裕固族的“民族过程”进行了综合地考察和梳理,并以此为基础对裕固族的经济文化类型和文化变迁展开探讨,分析其中表现出来的基本的特征和经验特点。尤而进之,对我国民族研究中一些理论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就文章相关的理论切入点,本文提出以下四个观点: 一、在前苏联的民族过程理论中,“民族过程”是一个限定严格、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民族学专业术语,所以我们该理论分析一些实质性的问题时,还是应该调动原理论的相关概念。 二、前苏联的经济文化类型理论理论传到我国后,我国学者对前苏联经济文化类型理论概念进行了修改。虽然,我国学者所提出的“概念”与原理论的“概念”在结构上一脉相承,所强调的“类型”也大同小异,但是,这种修改实际上已经偏离了前苏联相关理论原来的研究轨道,其实践结果的参考价值大大降低。 三、就我国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尽管斯大林关于“民族”的定义未必准确非常,但尚没有一项新的“定义”能够超越其影响,为了方便人们的认识,我们尚不应该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定义,,而应该在重点掌握其基本精神的同时不断地对它进行完善,把其中必须引起学者最密切注意的部分标明出来,不致于非创造一个新的概念不可。斯大林民族定义最大的价值在于揭示出民族是在历史上形成的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四、从民族的视野来看,文化变迁就是民族和文化之间互动的历史,是此二者追求动态平衡的时空过程。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原苏联“民族过程”理论的研究范式,具体分析民族的经济、政治和族体形态的演进对整个社会文化变迁所造成的影响,通过一个新的视角来探寻文化变迁的规律。 在具体的民族过程的论述中,作者的主要观点是: 裕固族,是一个以古代的回鹘和蒙古人及其后裔为主体,融合部分藏族、汉族的成分而逐渐形成的民族,是个两源多流的人们共同体;在历史上,由于不断地迁徙,古代的回鹘人和蒙古人的部分成员从原来的族体中分化出来,并交错杂居,这是裕固族民族过程启动的先决条件;从1 226年蒙古部落进入回鹘人居住的“撒里畏兀”地区起,到16世纪中叶关外诸卫东迁的近300年的时间里,生活在这里的回鹘人和蒙古人在特殊的历史环境和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其内部开始孕育民族产生的土壤,地域、血缘、种族、宗教、政治等多种新民族赖以稳定存在的诸特征开始萌生、成长,但它们还十分朦胧和不稳定,对民族存在至关重要的共同心理素质也没有形成;直到东迁之后的清朝初年,裕固族才在强大的社会压力下真正地形成:虽然,同样源于古代回纥(回鹘),可与维吾尔族的先民不同,裕固族先民坚守传统的游牧生产,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这种在经济文化类型上的差异使两者走上不同的民族发展道路;不过,由于人数很少,裕固族的民族过程更为曲折,也更容易受到当地多数民族的影响,这导致其文化不能实现完全整合。
【关键词】:民族过程 裕固族 概念 经济文化类型 文化变迁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K28
【目录】:
  • 内容提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3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8-9
  •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9-11
  • 一、裕固族民族过程研究的理论意义9-10
  • 二、裕固族民族过程研究的实践意义10-11
  • 第三节 研究的框架11-13
  • 第一章 裕固族概况13-48
  • 第一节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概况13-18
  • 一、地理与建置13
  • 二、人口与民族13-15
  • 三、气候15
  • 四、水文、土壤、植被15-16
  • 五、经济发展16-18
  • 第二节 黄泥堡裕固族乡概况18-20
  • 一、地理与建置18
  • 二、人口与民族18-19
  • 三、经济发展19-20
  • 第三节 裕固族传统文化概况20-33
  • 一、衣食住行20-22
  • 二、家庭生活22-23
  • 三、语言姓氏23-26
  • 四、宗教信仰26-29
  • 五、风俗习惯29-32
  • 六、节日庆典32-33
  • 第四节 裕固族主要的文献史料及国内外研究状况33-48
  • 一、建国前国内外主要史料和文献33-35
  • 二、建国后的研究状况35-48
  • 第二章 民族过程理论探讨48-62
  • 第一节 民族过程理论的概念框架48-54
  • 一、"民族过程"的由来48-50
  • 二、民族过程理论的内容50-52
  • 三、民族过程理论的价值52-54
  • 第二节 我国的"民族过程"研究54-62
  • 一、我国民族过程理论研究概况54-59
  • 二、"民族过程"概念辨析59-62
  • 第三章 裕固族族称研究62-72
  • 第一节 裕固族族称研究综论62-68
  • 第二节 由族称变化看裕固族的民族过程68-72
  • 第四章 裕固族族源研究述评72-80
  • 第一节 我国裕固族族源研究概述72-74
  • 第二节 本文对裕固族族源的认识74-80
  • 第五章 裕固族族源的分化80-92
  • 第一节 回纥(回鹘)族的分化80-87
  • 一、漠北回纥汗国的兴衰80-82
  • 二、回鹘部落的分徙82-87
  • 第二节 蒙古族的分化87-91
  • 一、蒙古的崛起与扩张88-91
  • 本章小结91-92
  • 第六章 裕固族族源的一体化92-106
  • 第一节 地域和血缘一体化92-96
  • 第二节 宗教信仰一体化96-102
  • 第三节 政治一体化102-106
  • 第七章 裕固族的形成106-133
  • 第一节 判定民族形成的标准106-116
  • 一、国、内外关于"民族"的争论106-109
  • 二、本文对民族的界定109-116
  • 第二节 关外诸卫东迁的经过116-120
  • 第三节 东迁对裕固族族源的影响120-133
  • 第八章 裕固族的经济文化类型133-156
  • 第一节 对经济文化类型理论的再认识133-139
  • 第二节 回纥(回鹘)的经济文化类型139-144
  • 第三节 高昌回鹘的经济文化类型144-147
  • 第四节 甘州回鹘的经济文化类型147-156
  • 第九章 裕固族的民族过程与文化变迁156-179
  • 第一节 民族过程——文化变迁研究的新视角156-159
  • 一、"民族过程"理论作为文化变迁研究视角的内在依据156-157
  • 二、"民族过程"与文化变迁的具体关系157-159
  • 第二节 黄泥堡裕固族的文化变迁——地域个案研究159-179
  • 一、经济收入与支出159-162
  • 二、黄泥堡裕固族的文化现状162-174
  • 三、黄泥堡裕固族文化变迁的特点和原因174-179
  • 第十章 结论与思索179-185
  • 第一节 裕固族民族过程的基本特点179-182
  • 第二节 影响裕固族民族过程的因素182-185
  • 结语185-187
  • 参考文献187-191
  • 后记191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钱文霞;多元文化语境中的裕固族当代文学[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静;基于参与式监测与评估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小斌;裕固族传统体育分析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609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9609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2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