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晚清至民国河口茶市与社会变迁

发布时间:2017-10-02 20:46

  本文关键词:晚清至民国河口茶市与社会变迁


  更多相关文章: 晚清至民国 河口茶市 社会变迁


【摘要】: 本文以经济史和社会史为研究视角,考察晚清至民国河口茶市的发展历程,分析茶市与市镇社会变迁的关系,探讨传统商业城镇在近代社会激烈变革背景下发展趋势。全文共六章,7万余字。 在鸦片战争前,河口镇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清中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区域社会经济的开发,河口发展成大瘐岭商道上一座重要的商业城镇,成为江西“四大名镇”之一,并进而成中外著名的茶市和内陆红茶贸易中心。然而,随着一口通商格局的结束,河口逐渐丧失区位优势。虽曾在五口通商时期由于国际茶叶需求旺盛河口茶市还继续繁荣,但是,九江开埠之后,河口市镇地位的迅速下降,河口茶市与商业开始萎缩,,并随着光绪年间中国红茶出口贸易受挫而加速衰弱。 河口茶市的变化虽然受华茶出口贸易与国内茶市格局的影响,但是,河口茶市深深根植于地方社会,与市镇的命运紧密相连,市镇社会的变迁不断影响着茶市的变化。同时,茶市又是地方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口茶市的衰弱给地方社会带来很大的冲击,给茶农、手工业者和茶商等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也影响了地方政府的牙厘税收,甚至给地方社会增加不安定的因素。这促使官府、乡绅和商人领袖的高度重视,他们积极投入到拯救茶市的活动中,这些活动不断引起地方资源、权利重新分配,社会力量重新整合,从而使得河口迈出了近代化步伐。虽然河口没有成功实现近代转型,但其内部也蕴藏着某些近代化因素,它们为河口茶市与市镇商业的恢复注入了新的血液。民国河口茶市也曾有过某些恢复,但随着由军事安排的浙赣铁路的开通及抗战后的修复,河口连原广信府区域茶市中心地位也无法保留,并随着国民政府的政权与财权的扩张,茶市最终消亡,市镇萧条。
【关键词】:晚清至民国 河口茶市 社会变迁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K29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1章 绪论8-21
  • 1.1 问题与思路8-10
  • 1.2 学术史回顾10-18
  • 1.3 基本资料与分析框架18-21
  • 第2章 区位与环境21-31
  • 2.1 铅山及河口地理环境21-24
  • 2.2 区域经济开发及市场发展24-28
  • 2.3 传统的茶叶种植28-31
  • 第3章 茶市兴盛与市镇繁荣31-45
  • 3.1 区位优势与河口兴起31-36
  • 3.2 内地红茶加工和集散中心36-39
  • 3.3 茶师、茶商、茶行与市镇社会39-45
  • 第4章 商路改变与茶市衰弱45-64
  • 4.1 五口通商时期河口茶市与市镇45-50
  • 4.2 九江开埠与茶市中心转移50-52
  • 4.3 国际红茶竞争及其影响52-59
  • 4.4 清末河口茶市与地方社会59-64
  • 第5章 民国河口茶市与社会64-78
  • 5.1 艰难的近代化尝试64-68
  • 5.2 浙赣铁路及改线抗争68-73
  • 5.3 河口茶市复兴的失败73-78
  • 第6章 结语78-82
  • 致谢82-83
  • 参考文献83-90
  • 附录90-94
  • 附录A 康熙年间铅山县市镇、墟市情况表90
  • 附录B 乾隆年间铅山县市镇、墟市情况表90-91
  • 附录C 同治年间铅山县市镇、墟市情况表91
  • 附录D 同治年间玉山县市镇、墟市情况表91-92
  • 附录E 同治年间上饶县市镇、墟市情况表92-94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94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聂莹;民国江西茶叶地理[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卫星;近代江西新式交通发展与社会经济变迁[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治花;明清时期赣东北的社会动乱与族群关系[D];南昌大学;2010年

4 李清;闽都神话:一个美梦的幻灭[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谢贤强;清代书院与地方社会[D];南昌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617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9617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c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