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河州志”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4 02:34
本文关键词:历代“河州志”比较研究
【摘要】:河州(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地理位置特殊:它不仅是黄土高原、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结合部,又是农业区和牧业区的分界,还是汉文化和藏文化以及其他民族文化的汇聚交融之地。自秦汉以来,这里先后设县、置州、建郡,兵家必争,商贾云集,河湟重镇成为沟通中原与西部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往来的枢纽,丝绸之路、唐蕃古道和甘川古道在这里交汇延伸,昔日的辉煌为它赢得了“西部旱码头”的盛誉。今天,中国的改革开放为西部各民族的发展再鼓东风,了解河州,研究河州就成为走向未来的起点。“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因此,对河州志的研究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自明嘉靖年间首部“河州志”修撰流传以来,截止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河州地区共编修了“河州志”七部,学术界对“河州志”的研究极为重视。从目前已发表的研究成果来看,对历史上河州人文、地理、经济、文化和民族交往等问题均有涉及,为“河州志”的研究积累了宝贵的资料,为开发和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文化资源,拓宽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的渠道,提供了可靠的、有益的参照。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历代“河州志”的编撰思想有哪些不同?它的体例、结构和侧重点有哪些差别?目前学术界对此问题的研究尚未全面展开。从史学理论和史学史的角度对历代“河州志”进行综合性的比较研究,将会对历代“河州志”编撰者的历史观、价值观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也会影响着编撰者对“河州志”的结构、体例和侧重点的布局和安排。此番基于史学史角度的尝试性的对历代“河州志”进行初步的综合性的比较研究,既是为了发挥“地方志”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也是为了推动“河州志”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同时为这个领域的研究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河州 地方志 跨代 比较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2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绪论7-18
- 一、“河州”建置沿革7-10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0-13
- 三、选题目的及意义13-18
- 第一章 历代“河州志”成书考察18-27
- 第一节 明代州志成书及版本流传18-20
- 第二节 清代州志成书及版本流传20-24
- 第三节 民国州志成书及版本流传24-26
- 第四节 现当代州志成书及版本流传26-27
- 第二章 历代“河州志”之体例、结构及侧重点27-49
- 第一节 体例差异27-36
- 第二节 结构差异及纠误36-45
- 第三节 侧重点差异45-49
- 第三章 历代“河州志”编纂思想之比较49-56
- 第一节 编纂者分析49-52
- 第二节 编纂思想之变化52-56
- 结语56-58
- 参考文献58-64
- 附录64
本文编号:9681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968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