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皖政辑要》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5 14:37

  本文关键词:《皖政辑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冯煦 《皖政辑要》 安徽 政书


【摘要】:晚清的数十年尤其是清末新政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迁。这一变迁反映到典章制度上的变化也尤为剧烈。其变化的速度之快,变化的层面之广,令当时清政府的各级主政者也大有应接不暇之感。因而,有目的地将相关典章制度分类整理、汇辑成书,为官员施政提供参考之用,在当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编纂于清末的《皖政辑要》就是这样一部具有资政色彩的地方政书。这部反映晚清安徽全省概貌的政书典籍,是由皖抚冯煦积极倡导并主持编纂而成的。 冯煦久历晚清官场,在数十载的宦海沉浮中,儒家积极入世的优良传统在其身上得以传承,经世致用的政治思想在其身上得以彰显。作为一个政治家,冯煦的史学思想是其政治思想的自然延续。在冯煦经世致用的史学思想指导下,《皖政辑要》的编纂者本着“为官吏研究政治之资”的著书宗旨,无论是在史料的搜集上,还是在体例的安排上,均有不俗的表现。 该书史料的汇辑,融入了编纂者对政府档案文献、地方史志和政书典籍的广泛搜集之功,这为下一步具体组织材料、记载历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客观上则要求编纂者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以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展现历史的新貌。《皖政辑要》的编纂者对此躬行有得。全书以清末中央政府新官制为纲目分为十科,其中交涉、民政、学务、农工商、邮传五科,从形式到内容均系当时首创,度支、军政两科之事目亦多有新意。经过编纂者的精心安排,该书在篇目上破旧立新,在取材上推陈出新,从而使晚清安徽社会出现的新事物得以包容,新变化得以展现。这极大地拓展了政书体的叙事空间和叙事容量,是对以往政书体例继承中的创新,为研究政书体在晚清的发展提供了绝佳的案例。 此外,经世致用不仅是《皖政辑要》编纂的目的,更是其政治归宿。书中那些精辟简洁、与现实政治密切联系的论述,正是主政者施政经验和治政理想的历史总结,蕴藏着深刻的思想内涵,是全书灵魂之所在。这些深刻的思想内涵集中表现在清末安徽新政的诸多事项方面,对于当时及后世安徽经济社会的发展显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正因为此,《皖政辑要》以其珍贵的文献价值,理应在中国的政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冯煦 《皖政辑要》 安徽 政书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29;D691.5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10
  • 绪论10-17
  •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0-13
  • 二、研究的重点和创新点13
  • 三、研究的方法和思路13-17
  • 第一章 冯煦和《皖政辑要》17-38
  • 一、冯煦的生平17-24
  • 1、少年求学宝应17-19
  • 2、青年侨居金陵19-20
  • 3、壮年投身官场20-23
  • 4、暮年寓居沪上23-24
  • 二、冯煦的政治思想24-28
  • 1、以民为本24-26
  • 2、经世致用26-28
  • 三、《皖政辑要》的编纂目的28-38
  • 1、专记政事,俾官斯土者有所依据29-34
  • 2、详今略古,以为官吏研究政治之资34-38
  • 第二章 《皖政辑要》的史料来源及价值38-64
  • 一、政府专藏档案文献38-54
  • 1、卷宗39-45
  • 2、奏疏45-51
  • 3、章程51-54
  • 二、《重修安徽通志》54-59
  • 三、会典、则例等政书典籍59-64
  • 第三章 《皖政辑要》的编纂体例64-112
  • 一、是书仿《晋政辑要》之例64-69
  • 二、交涉、民政、学、农工商、邮传等五科系当时新创69-95
  • 1、《交涉科》70-76
  • 2、《民政科》76-80
  • 3、《学科》80-88
  • 4、《农工商科》和《邮传科》88-95
  • 三、度支、军政两科之事目亦多有新意95-112
  • 1、《度支科》96-103
  • 2、《军政科》103-112
  • 第四章 《皖政辑要》的新政思想内涵112-147
  • 一、实业思想112-126
  • 1、重视实业,首重农业112-116
  • 2、广兴工艺,以保利源116-121
  • 3、振兴商务,必以疏通运道为先121-126
  • 二、警政思想126-132
  • 1、创办近代警政的必要性126-129
  • 2、对近代警察职能的认识129-131
  • 3、创办近代警政的具体途径131-132
  • 三、军制改革思想132-138
  • 1、编练陆军,以选募为征兵基础132-134
  • 2、巡防之设,为地方捍御134-138
  • 四、教育思想138-147
  • 1、关注基础教育138-141
  • 2、重视师范教育141-144
  • 3、倡导实业教育144-147
  • 结语:《皖政辑要》的文献价值和历史局限性147-150
  • 参考文献150-159
  • 后记159-160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1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国权;典型的城市近代化之路——近代芜湖与南通城市结构与功能之比较[J];安徽史学;1999年04期

2 周忍伟;传统城市近代工业发展轨迹和特征——芜湖近代工业个案研究[J];安徽史学;2004年01期

3 冯峰;;“局”与晚清的近代化[J];安徽史学;2007年02期

4 沈世培;;集市贸易在近代社会转型中的作用——以安徽地区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王勇;;简论晚清地方官僚体制的历史演变[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汪荣;;论晚清新政中的经济政策及其法制措施[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7 刘福森;;省级教育行政机构的近代变革[J];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8 范国强;;史学“经世”传统的延续与承接——试论白寿彝先生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经世”观[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9 舒习龙;晚清典志体史书的溯源及其时代特点[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张崇旺;;清末民初淮河流域自开商埠探析[J];民国档案;2006年04期



本文编号:9773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9773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b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