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浅谈吐蕃赞普时期的石碑及摩崖石刻文献

发布时间:2017-10-05 21:24

  本文关键词:浅谈吐蕃赞普时期的石碑及摩崖石刻文献


  更多相关文章: 吐蕃 碑铭 价值


【摘要】: 文献,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产物,它记录了人类活动的全部历史和经验,并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因此,“文献”一词的涵义在不断扩大。藏族历来是一个文化发达的古老民族之一,如果从象雄文字的刻石记录算起,藏族历史文献已有三千九百多年的历史了。 吐蕃时期是藏族古代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自从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建立吐蕃政权以后,藏族社会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势力得到空前的发展,尤其是在文化方面创造了拼音文字来记录当时的历史事件和经验。金石与简牍、手抄是吐蕃时期记录文献的三大形式,其中金石的共同特点是坚固耐久,用作记事的物质材料,能保持永远。为此,本文试图从吐蕃石刻文献的史料价值出发,从中探讨以金石为载体的文献在研究吐蕃社会历史中所起作用和整体价值。 本论文在撰写过程中,,笔者再三对藏民族自己的历史文献及有关档案资料、参考文献进行了分析,并对国内外有关理论的作品和研究结果进行了认识,把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作为理论指导,具有预备正式及结尾三大过程而对本文划上了句号。 本文由四个章节来构成; 第一章即绪论中主要阐述了吐蕃石碑及摩崖刻石文献是是研究藏民族古代历史和文化的第一资料的重要性和其研究的价值,以及目前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第二章中为了进行对这些碑铭的时代及意义上的划分,按时间顺序对各赞普时的碑铭进行了排列,并将对各碑铭进行了适中的介绍,然后按碑铭内容对其性质进行了四种分类。 第三章中阐述了这些碑铭解决的在历史研究当中的争论的焦点和质疑的问题,并对此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第四章中主要叙述了已成为文化历史研究资料的石碑文献的特征和价值,主要从语言的特征入手,然后从文学和文字学、历史学的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吐蕃 碑铭 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K289;K877.4
【目录】:
  • 外文摘要2-5
  • 内容摘要5-10
  • 导言10-13
  • 第一章 绪论13-24
  • (一) 吐蕃石刻文献是研究藏族古代文化历史的第一手资料13-18
  • (二) 研究吐蕃石刻文献的价值18-22
  • (三) 吐蕃石刻文献的研究现状22-24
  • 第二章,从内容和性质分类吐蕃刻石文献24-54
  • 第一节,谈吐蕃石刻文献的内容24-45
  • (一) 赤松德赞时期的石碑文献25-32
  • (二) 赤德松赞时期的石刻文献32-40
  • (三) 赤热巴巾时期的石刻文献40-45
  • 第二节,从内容分类吐蕃碑铭45-54
  • (一) 记录赞普功绩的石碑45-48
  • (二) 记录对大臣和邦国的诏书刻石48-50
  • (三) 记录弘扬佛法诏书刻石50-51
  • (四) 记录蕃唐结盟诏书石碑51-54
  • 第三章,关于石刻文献里所反映的历史问题及思考54-70
  • (一) 吐蕃军事实力54-57
  • (二) 吐蕃的经济制度57-60
  • (三) 赞普的地位和盟诏的演化60-63
  • (四) 佛教与吐蕃社会63-65
  • (五) 历史上质疑的相关问题65-70
  • 第四章,吐蕃石刻文献的特点及价值70-88
  • 第一节 吐蕃石刻文献的特点70-77
  • (一) 文字特点72-73
  • (二) 语句特点73-75
  • (三) 内容特点75-76
  • (四) 方法上的特点76-77
  • 第二节,吐蕃石刻文献的价值77-88
  • (一) 文献学价值78-80
  • (二) 文学价值80-83
  • (三) 书法价值83-85
  • (四) 史学价值85-88
  • 后记88-91
  • 参考文献91-95
  • 读研期间曾发表过的文章95-9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多尚;;吐蕃时期佛经翻译及其价值考略[J];民族翻译;2011年02期

2 沙武田;;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石窟研究综述[J];西藏研究;2011年03期

3 阿贵;;藏文史籍《弟吴宗教源流》史料价值探析[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霍巍;;青藏高原东麓吐蕃时期佛教摩崖造像的发现与研究[J];考古学报;2011年03期

5 刘颖;;莫高窟吐蕃后期的报恩经变及其信仰[J];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洪勇明;;以无畏探求未知——评牛汝极教授新作《十字莲花》[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孙晓岗;;巩义慈云禅寺五十三峰圣境图研究[J];美与时代(上);2011年06期

8 ;湖南石门老年大学诗词选登[J];老年教育(老年大学);2011年06期

9 周铁钧;;换算幸福[J];幸福(悦读);2011年08期

10 铁Or;;荒冢青青[J];北方文学;2006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离;;大虫皮考——兼论吐蕃、南诏虎崇拜及其影响[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2 陆离;;有关吐蕃太子的文书研究[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3 李永宪;;吐蕃“赫面”习俗的考古学观察[A];中国边疆考古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2005年

4 罗桑开珠;;论佛教对吐蕃社会文化的影响[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拜根兴;;《大唐平百济国碑铭》关联问题考释[A];唐史论丛(第八辑)[C];2006年

6 王尧;;吐蕃文献叙录[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C];1980年

7 霍巍;;于阗与藏西:考古材料所见吐蕃时期两地间的文化交流[A];中国边疆考古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2005年

8 陆庆夫;陆离;;试论吐蕃统治郭煌的基层组织[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赵晓星;;吐蕃统治敦煌时期佛教研究的成果与问题[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张汉君;;辽代庆州白塔建塔碑铭考[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六、七合辑[C];199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肖洁;我省现存古今交通碑铭93通 保护开发刻不容缓[N];兰州日报;2005年

2 李元明;爨文碑铭 记载民族团结[N];中国商报;2003年

3 王波;文化碑铭刻科技英雄[N];科技日报;2003年

4 戴松岳;永远的灵光[N];中国文化报;2003年

5 佐藤有希子 东京大学大学院·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 刘晓东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译;毗沙门天像的图像形成于敦煌吐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陈兴碧;措美镇发现吐蕃时期珍贵文物[N];山南报(汉);2006年

7 仲建敏;衢州市档案馆入藏“碑铭”档案[N];中国档案报;2005年

8 曾一智;形象的史志 往事的碑铭[N];黑龙江日报;2000年

9 钟磊;时代碑铭 文学硕果[N];山西日报;2004年

10 记者 许晓岚 通讯员 志伟;我区完成散落蒙元碑铭的整理与研究[N];内蒙古日报(汉);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颖;敦煌莫高窟吐蕃后期经变画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2 任小波;吐蕃盟誓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赵晓星;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的密教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4 多杰;藏族本土法的衍生与成长[D];兰州大学;2009年

5 王中旭;阴嘉政窟[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6 张屹;吐蕃时期藏族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7 洪勇明;回纥汗国古突厥文碑铭语言和历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8 索南东主;藏族宗教语言的厘定及其历史意义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9 凡建秋;藏传唐卡绘画风格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10 周惊涛;海洋史视野下明清闽台区域的教育发展与社会变迁[D];厦门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朝加本;浅谈吐蕃赞普时期的石碑及摩崖石刻文献[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刘志国;盟誓与吐蕃社会[D];西藏民族学院;2010年

3 益西曲珍;略论吐蕃时期王室女性[D];西藏大学;2011年

4 官却当周;藏族文献中的王臣文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拉毛太;浅谈吐蕃军事文化[D];西藏大学;2010年

6 王洁;黠戛斯若干历史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4年

7 佘红云;蔡邕思想及其辞赋碑铭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田峰;吐蕃交通四题[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完玛黄加;吐蕃文献中的赞普治国思想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10 孟佳;吐蕃时期敦煌壁画色彩比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788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9788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c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