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到民国时期乌审旗的蒙地放垦
发布时间:2017-10-06 06:45
本文关键词:清末到民国时期乌审旗的蒙地放垦
【摘要】: 在近代蒙古的历史上,蒙地放垦一直是个颇具特色的历史课题。蒙地放垦的推行,对内蒙古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产生了很大影响。清末至民国时期,乌审旗的移民垦殖有着多样性的特点,弄清乌审旗的蒙地放垦情况,不仅对进一步研究乌审旗的政治、经济、自然环境的影响有很大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了解到乌审旗的民族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感受到蒙古族人民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所背负的沉重。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乌审旗的蒙地放垦与其他地区相比,放垦时间,后果都不一样,矛盾复杂,问题突出,影响比较大,具有很典型的意义。 本文首先概括了乌审旗的历史概况及开垦前的私垦情况和其开垦的时代背景,并分析了放垦蒙地的背景其实是内忧外患,国库空虚。蒙地放垦的实质其实是为了聚敛蒙财。 其次对乌审旗清末至民国时期的蒙地放垦的过程作了介绍,清末的时候,蒙古王公和垦务官吏不顾当时的自然状况,不顾牧民的生活条件及汉族农民的承受能力,蒙古王公和垦务官吏相互勾结大量丈放牧地和已耕地,收取押荒银,用高压政策,强行的放垦,导致乌审旗局势动荡,广大农牧民流离失所,难以生活。之后的中华民国政府对蒙的政策虽然与清朝时期的有所区别,清末的开垦给乌审旗造成了社会动乱,为使民国时期的开垦更加稳妥,民国三年后,曾发布了一系列的方针和政策,这些文件内容比起清朝的开垦在完善深入上有进一步的发展。但是统治者还是继承了清政府的做法,依旧推行民族压迫和经济掠夺的政策。加上这时期政局动荡,战火频繁,国家和地方的财政匮乏,使统治者对蒙旗土地的掠夺更加变本加厉。 本文最后通过对清末到民国时期蒙地放垦给乌审旗的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带来的变化和影响的总结分析,反映了放垦蒙地虽然使乌审旗的农耕业有了很大的扩展,丰富了他们的经济生活,但从总体上来说,导致了严重的农牧冲突,激化了民族和阶级矛盾,造成了影响深远的自然环境破坏。因此,清末到民国时期的蒙地放垦对乌审旗经济、社会的发展所带来的主要是负面的影响。
【关键词】:清末 民国 乌审旗 蒙地放垦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329;K29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9
- 引言9-11
- (一) 本文研究内容9
- (二) 研究概况及选题9-11
- 一、历史背景11-15
- (一) 清末蒙地放垦前的乌审旗11-13
- (二) 蒙地放垦时的政治形势13-15
- 二、放垦过程15-29
- (一) 清末乌审旗的蒙地放垦15-21
- (二) 民国时期乌审旗的蒙地放垦21-29
- 1. 北洋政府时期22-25
- 2. 国民党政府时期25-29
- 三、放垦蒙地对乌审旗的影响29-33
- (一) 放垦激化了阶级矛盾29
- (二) 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29-31
- (三) 盲目滥垦造成农牧矛盾31
- (四) 滥垦的恶劣后果—沙化31-33
- 结论33-34
- 参考文献34-37
- 致谢3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会昌;2000年来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南迁与气候变化[J];地理科学;1996年03期
2 肖瑞玲;清末放垦与鄂尔多斯东南缘土地沙化问题[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孟根;近代东蒙地区的开垦和蒙汉文化交流[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本文编号:9813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981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