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门荫制及其对科举制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0-10 12:15
本文关键词:唐代门荫制及其对科举制的影响
【摘要】:唐代是一个由门阀政治转向平民政治的历史变革时期,在我国政治制度史上打下了鲜明的烙印。唐承隋制,一方面继承了隋代的各项政治制度,另一方面又对其进行了发展和完善,尤其在选官制度上体现的最为明显。 唐代形成了以科举制度、门荫制度、流外入流为主的三大选官制度。其中科举制度和门荫制度在选官制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两种选官制度在唐代的发展和演变,对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两种选官制度在唐代不同历史时期地位的升沉,直接左右着唐代的政治走向。在唐代,,门荫制度发展成为一种成熟、完备的选官制度,从而也奠定了门荫制度的基本框架。同时门荫制度也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和变化,如它的多层次性、文武分途、才学取士、门第族望与政治利益脱节等特点,还有门荫制度所固有的腐朽性和落后性的特点,从中都可见门荫制度对唐代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也能够清晰的反映出门荫制度衰落的历史趋势。而科举制度在唐代的不断发展以及所显示出的生命力和进步性,客观上使得门荫制度和科举制度在唐代形成了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另外,门荫制度对科举制度发展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也有助于更加深入、系统的探讨唐代社会的历史面貌。 文章以唐代门荫制度的相关内容作为考察和研究的切入点,对门荫制度具体实施过程中表现出的新特点和新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也阐述了门荫制度存在及其衰落的原因,并且对科举制度和门荫制度在发展中的消长关系和相互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本文试图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来揭示唐代门荫制度与科举制度的关系问题。通过对唐代门荫制度和科举制度的发展以及地位升沉的对比研究分析,以期对唐代的政治制度尤其是选官制度的发展和演变有一个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关键词】:门荫制 科举制 特点 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242
【目录】:
- 摘要8-9
- Abstract9-11
- 绪论11-19
- 一、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11-13
- 二、 研究现状13-17
- 三、 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之处17-19
- 第一章 唐代门荫制度的渊源19-28
- 第一节 门荫制度的早期形态19-22
-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门荫制22-25
- 第三节 隋代的门荫制25-28
- 第二章 唐代门荫制度的内容和特点28-44
- 第一节 唐代门荫制度的内容28-32
- 一、 唐代门荫制度的规定28-30
- 二、 唐代门荫制度的新变化30-31
- 三、 唐代门荫制度的特殊表现形式31-32
- 第二节 唐代门荫制度的特点32-44
- 一、 恩荫范围进一步扩大32-34
- 二、 层次分明34-37
- 三、 文武分途37-41
- 四、 重官品、轻门第41-42
- 五、 才学取士42-44
- 第三章 唐代门荫制度存在及其衰落的原因44-57
- 第一节 门荫制度存在的原因44-49
- 一、 门荫制度有雄厚的政治基础45-46
- 二、 对上层统治集团拉拢的需要46-47
- 三、 门荫制度在选官上的优势47-49
- 第二节 门荫制度衰落的原因49-57
- 一、 科举制在选官制度中地位的加强50-52
- 二、 功臣贵戚集团的衰落52-53
- 三、 统治集团的政治斗争53-54
- 四、 科举考试更易于高官子弟进入仕途54-57
- 第四章 唐代门荫制对科举制的影响57-70
- 第一节 唐代前期门荫制对科举制的影响58-63
- 一、 门荫制度对科举制度发展进程的影响59-61
- 二、 门荫制度对士人主体意识的影响61-63
- 第二节 门荫制和科举制的相互斗争与相互渗透63-70
- 一、 门荫制度与科举制度相互斗争64-66
- 二、 门荫制度与科举制度相互渗透66-70
- 结语70-73
- 参考文献73-7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78-79
- 后记7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治怀;隋代的门荫制度[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马秀华;;试述唐朝官员的选用制度[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4期
3 胡祖信;;唐太宗对科举制度的发展[J];池州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杨西云;唐代门荫制[J];大连大学学报;1997年01期
5 张祥浩;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历史演变[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左益寰;唐代科举制度述略[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6期
7 廖成丽;;试评中国古代科举制度[J];法制与社会;2008年21期
8 孟宪实;论科举制的完结[J];广东社会科学;2001年02期
9 黄薇;;唐代科举制度面面观[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10 廖健琦;论唐代科举制的改革及其对当时教育的影响[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本文编号:10063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006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