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明代晋北地区的自然灾害与社会应对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0 13:29

  本文关键词:明代晋北地区的自然灾害与社会应对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明代 晋北 自然灾害 社会应对


【摘要】:历史时期灾害的研究与当今的社会或多或少有着联系,对于它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过去一个地区灾害发生时的状况,也可以窥见当时当地人民对于灾害的认识乃至对它作出的种种反馈。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对于历史时期灾害的研究也就有着重要的意义。以往对于晋北的灾害研究较少,零散的几篇论文主要关注的是有清一代旱蝗灾害发生的频度问题,而全面地对该区域明代所发生的自然灾害进行研究几乎不见。也正是基于此,笔者的研究才凸显了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查阅明代晋北地区诸多的地方志资料并进行整理、解读,以灾害梳理为切入点,笔者试图对明代的自然灾害与晋北地区社会经济互动过程作一比较系统而深入地考察,以期对丰富历史研究内容以及今天晋北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防灾减灾工作有所裨益。 全文以灾害的类型及其原因与人类的应对为主线,分置五章。其中主要包括了两个问题:第一,自然灾害的统计和具体灾害种类的特点;第二,灾害发生背景和社会各阶层对灾害作出的反应以及由此带来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第一章主要对明代晋北地区的灾害进行分类,并对各类灾害在前、中、后期的发生次数作出统计。 第二章从时间和空间上,分灾种概述明代晋北地区各种自然灾害的分布状况和特点。在因旱灾为晋北诸灾种之首,也就作为重点进行了研究。与此相对的,涝灾在其余灾种中,也是相对较多的,因此把它放在第二位进行了剖析,并且与旱灾做了比较分析。其他如瘟疫、地震、大风、冰雹、雪灾和低温霜冻等等虽然不是晋北地区的主要灾种,但灾害降临时都具有极强的破坏性,本章依次略加论述。 第三章从灾害形成的原因方面,分自然和社会两部分论述了灾害是如何对晋北地区社会经济形成强烈冲击。从自然方面来说,晋北地区有着自身独特的地方:处于农牧分界线的边缘,水系上又与山西的其他地方大不一样,绝大部分属于海河流域系统。再从社会形势来看,明朝初年,这里地形封闭,战乱较少,客观上造就了和平环境。但是随着明中后期蒙古高原势力的崛起,此地又成为战祸的重灾区。不仅如此,因为政治的原因,此地屯田事业导致了森林的大面积被伐,土地被占严重。 第四章从应灾的角度,以灾前、灾中、灾后为时间线索,分别论述了晋北地区政府和民众对勘灾报灾、蠲免、赈济、水利治灾等方面来抗灾救灾。可以说,明代在救灾方面已经具有一套相对完备的程序。 第五章论述了晋北地区主要自然灾害对社会带来的一系列影响。从成灾的角度来看,灾害往往造成人口的大量死亡和逃亡,从而使得受灾地区人口大量的缺失,对生产产生极大的破坏。灾害还使灾区耕地严重缺损,耕作制度发生一定程度的逆转。灾害还导致晋北地区社会矛盾激化,官司诉讼纷纷,晋北地域社会时常处于动荡不安状态。但是,正如古人所言:福祸相依,灾害的频发也会促使社会对将来可能发生的灾害进行一些应对措施,包括重视水利、完善荒政制度等等。 总体上来说,本文从大量的史料记载出发,通过对不同版本的史料加以订正,用尽可能准确、可靠地资料来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就像是讲述一个小小的故事一样,从头到尾,力求讲得明明白白。这也便是本文写作的最初目的。
【关键词】:明代 晋北 自然灾害 社会应对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248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绪论10-19
  • 一、选题的缘由和意义10-11
  • (一) 灾害史的研究范畴10
  • (二) 个人的兴趣所致10-11
  • (三) 学术研究的空缺11
  • 二、灾荒研究的认识11-13
  • 三、研究资料和思路13-15
  • 四、灾害研究成果15-19
  • (一) 古代的灾害研究15
  • (二) 近代的灾害研究15-16
  • (三) 现代的灾害研究16-19
  • 第一章 明代晋北地区灾害种类及其统计19-21
  • 第二章 晋北地区灾害时空分布及其研究21-40
  • 第一节 旱灾的统计与研究21-27
  • 一、旱灾分布统计21-25
  • 二、旱灾频数统计及灾情举要25-27
  • 三、旱灾发生的特点27
  • 第二节 涝灾的统计与研究27-32
  • 一、涝灾分布统计27-29
  • 二、涝灾频数统计及灾情举要29-31
  • 三、涝灾发生的特点31-32
  • 第三节 其他灾害统计研究32-35
  • 一、雹灾32
  • 二、蝗灾32-34
  • 三、地震34
  • 四、霜灾34-35
  • 五、疫病35
  • 六、风灾35
  • 七、雪灾35
  • 第四节 明代晋北地区灾害发生情况总结35-40
  • 一、灾害发生的时段分布35-36
  • 二、灾害发生的空间分布36-40
  • 第三章 明代晋北地区灾害形成原因40-52
  • 第一节 灾害形成的自然条件40-43
  • 一、干旱多变的气候40
  • 二、独特地形和水系40-43
  • (一) 地形和地质特点41-42
  • (二) 水系特点42-43
  • 第二节 灾害发生的社会条件43-46
  • 一、前期政治环境稳定43-44
  • 二、中后期战争对环境的破坏44-46
  • 第三节 生态环境开始恶化46-52
  • 一、植被遭大规模破坏46-49
  • 二、耕地被垦殖过度49-52
  • 第四章 明代灾害的救治措施52-60
  • 一、严格的勘灾报灾52-53
  • 二、蠲免制度化53-54
  • 三、赈济方式多样54-55
  • (一) 拨款救济54
  • (二) 赈粮和煮粥赈济54-55
  • 四、通利渠等水利设施的兴建55-57
  • 五、城隍庙等祈神活动57-58
  • 六、弱势群体的关注58
  • 七、民间力量的发动58-60
  • 第五章 明代晋北地区灾荒对社会的影响60-66
  • 第一节 灾害所带来的破坏性影响60-64
  • 一、人口大量减少或迁移,影响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60-63
  • 二、自然环境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63-64
  • 三、区域经济出现了大衰退64
  • 第二节 相对有利的影响64-66
  • 一、新的农业灌溉技术的产生64-65
  • 二、备灾仓储建设有所发展65-66
  • 结果66-69
  • 参考文献69-75
  • 附录75-103
  • 致谢103-10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105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古帅;明清汾河中游河湖环境与地方水利变迁[D];山西大学;2012年

2 苏敏;明代山东省疫灾地理规律与环境机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066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0066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7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