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两汉公府属吏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0 23:16

  本文关键词:两汉公府属吏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公府 属吏 选官制度


【摘要】: 本文主要是把公府属吏这一特殊群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探讨,对公府属吏的家庭出身、知识背景、被辟前与被辟后官职及今后的迁升前景等方面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来考察被公府辟除需要的条件,官员对公府辟除的态度,对仕途的影响。由于被公府辟除的官员大多经历其他的选官方式,本文在分析这一途径对官员仕途影响时,尽可能的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察举是当时最主要的选官方式之一,与察举的对比能了解各自在选官体系中的地位。 对家庭出身和知识背景的考察主要是了解作为公府属吏的身份和能力的条件,被辟前官职和被辟后官职的对照主要是了解公府辟除对仕途的即时作用,最高官职的考察一定程度上反映对仕途的长远影响,对不就公府辟除原因的分析则是对以上考察的补充说明。公府属吏作为最高行政机关的办事人员,其儒学修养的要求很高,儒吏的比例超过了县令长,擅长实务的能吏和文法吏在公府中仍占相当比重。公府辟除需要的资历较高,以州郡吏和曾任县令长者居多,还有更高级别的官员也愿意接受公府辟除。可考见的公府属吏材料集中于桓灵时期,是这一时期公府辟除更被看重的反映,折射出原有选官制度失真后士人门一次趋利避害的尝试。同察举的比较情况显示,到了东汉后期士人对公府辟除的热衷不减于察举,公府辟除需要的资历更高,对仕途即时的作用更明显。
【关键词】:公府 属吏 选官制度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234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4
  • 1 选题的缘起8
  • 2 研究现状8-11
  • 3 研究的意义11-12
  • 4 关于公府概念的界定12-14
  • 第一章 两汉公府辟吏概况14-20
  • 1.1 三府属吏的人数与名称14-17
  • 1.2 公府属吏的聘任与限制17-18
  • 1.3 西汉公府属吏概况18-20
  • 第二章 东汉公府属吏家庭出身和知识背景情况20-30
  • 2.1 东汉公府属吏家庭出身情况20-25
  • 2.1.1 祖上为二千石或中央高官21
  • 2.1.2 祖上为二千石以下地方官吏者21-22
  • 2.1.3 郡县大族或富家子弟22-24
  • 2.1.4 贫寒之家子弟24-25
  • 2.2 东汉公府属吏知识背景情况25-30
  • 2.2.1 通经达传的儒吏26-27
  • 2.2.2 能吏和文法吏27-28
  • 2.2.3 通黄老与尚玄虚者28-29
  • 2.2.4 任侠、好武吏29-30
  • 第三章 东汉公府属吏迁转情况30-42
  • 3.1 被辟前官职30-37
  • 3.1.1 被辟前弃官、去官的探讨31-32
  • 3.1.2 桓灵时期公府辟吏门槛增高32-35
  • 3.1.3 公府倾向于辟地方官吏为属吏35-37
  • 3.2 被辟除后初转情况37-40
  • 3.2.1 被辟除后迁升概况38
  • 3.2.2 公府辟除对官员仕途的影响38-40
  • 3.3 迁转最高官职40-42
  • 第四章 关于"公府辟,不就"原因的探讨42-47
  • 4.1 坐待公车之征42-45
  • 4.1.1 不应公府辟除不是不愿为官42-43
  • 4.1.2 公车征的仕宦前景好于公府辟除43-45
  • 4.2 保全性命于乱世45-46
  • 4.3 恪守儒家道德规范46-47
  • 第五章 公府辟除与察举的比较47-53
  • 5.1 对公府辟除和察举的态度差别47-49
  • 5.2 公府辟除和察举资格的比较49-51
  • 5.3 初转官职的比较51-53
  • 结语53-55
  • 参考文献55-58
  • 附录58-78
  • 1 西汉公府属吏表58-60
  • 2 东汉公府属吏表60-78
  • 致谢78-79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邹水杰;;东汉诏除郎初探——以荫任除郎与上计拜郎为中心[J];南都学坛;2012年01期



本文编号:10091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0091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d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