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旌表制度研究
本文关键词:唐代旌表制度研究
【摘要】:在中国古代社会,旌表是统治者为维护自身统治秩序、对民众实施教化的一种方式。历代王朝对忠臣、孝子、义夫、节妇等都极为重视并进行旌表。先秦时期,旌表就已萌芽并发挥作用,但旌表作为一种制度始于汉代,,汉代“以孝治天下”,旌表的对象以孝子为主。魏晋隋朝时旌表制度进一步发展,唐代是旌表制度的转折期,宋元时期旌表作为一种道德约束开始发挥强大的教化功能,到明清时旌表制度达到顶峰并随之走向僵化,明清侧重于旌表节孝,主要用于约束女性。旌表制度从产生之初就伴随着制度的异化。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唐代旌表制度。唐代旌表制度上承两汉魏晋隋,下启两宋元明清,是整个旌表制度由旌善和教化风俗向道德约束转变的一个重要时期。唐代旌表制度的主体是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忠臣、孝子、列女、累世同居、义门等为主要旌表对象,旌表方式以“旌表门闾”等荣誉型旌表方式为主,以赐布帛、免赋役等功利型旌表方式为辅。在唐代,旌表制度发挥了应有的政治、经济、风俗文化以及补充法律等功能,也出现了制度的异化现象。唐代旌表制度有着自己的特点,旌表对象侧重于忠义和孝友。虽然儒学在唐代并不占主导地位,但唐代旌表制度的社会思想基础仍是扎根于儒学的传播和民众对儒家思想的认同。
【关键词】:唐代 旌表制度 旌表门闾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242;D691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9
- 前言9-15
- (一) 相关界定9-10
- (二) 选题意义10-11
- (三) 旌表制度研究史综述11-13
- (四) 学术要点13-15
- 一、 旌表概述15-24
- (一) “旌表”释义15-17
- (二) 唐代以前的旌表制度17-24
- 二、 唐代旌表制度的实施主体24-26
- (一) 皇帝24-25
- (二) 地方官25-26
- 三、 唐代旌表的对象26-47
- (一) 褒忠义以劝臣节27-33
- (二) 旌孝友以激人伦33-42
- (三) 表列女以显至行42-47
- 四、 唐代旌表的方式47-53
- (一) 荣誉型旌表47-51
- (二) 功利型旌表51-53
- 五、 唐代旌表的程序53-56
- 六、 唐代旌表制度的功能56-58
- 七、 唐代旌表制度的特征58-60
- 结论:唐代是旌表制度的转折期60-61
- 参考文献61-64
- 致谢64-65
- 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6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锋,杨新敏;徽州牌坊兴盛的根源及其文化传播意义[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2 臧健;中韩古代家规礼法对女性约束之比较——以明清与古代朝鲜时期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3 那晓凌;;明清时期的“义夫”旌表[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7年02期
4 王美华;官方旌表与唐宋两代孝悌行为的变异[J];东北师大学报;2003年02期
5 宋清秀;试论明清时期贞节制度的积极意义[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4年03期
6 蔡凌虹;明代节妇烈女旌表初探[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0年06期
7 辛更儒;论宋代妇女改嫁不受舆论非议[J];妇女研究论丛;1999年03期
8 陈九如;;封建社会女子节烈观的演变[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9 胡静;;清代甘肃列女群产生的原因[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李丰春;;社会评价论视野中的旌表制度[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晓蓓;清代婚姻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2 吴晓红;中国古代女性意识——从原始走向封建礼教[D];苏州大学;2004年
3 王彦章;清代的奖赏制度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李丰春;传统旌表活动与基层社会的控制[D];上海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潘大礼;幽光:晚清武昌府列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韩帅;汉代旌表制度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夏静;我国古代存留养亲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387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038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