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西周、春秋时期的客礼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6 05:11

  本文关键词:西周、春秋时期的客礼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西周 春秋 客礼 宾礼


【摘要】:按照《周礼》的说法,周代的礼制应该分为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五类。人们提起“周礼”总是试图用“五礼”说来概括全部内容。而实际上,“五礼”并不能包含所有的周代礼制,其中就有一种礼制它既不从属于宾礼而又与宾礼有部分交叉,这就是客礼。“客”与“宾”在甲骨文中字形相似,但本义差别较大。二者都有“从外而至”之意,,在金文中“客”与“宾”作名词讲时都含有“客人”之意,这就为“宾客”连用提供了前提。而“客”与“宾”的不同之处,则为后面我们探讨客礼与宾礼的异同,提供了文字学的起点。西周、春秋时期客礼的适用对象为杞、宋、陈三国与周王室,或是寄公与所寄寓的诸侯国。周以客礼待“三恪”,体现在宋的爵称和贡赋上,而杞陈两国也凭借在周为客的身份,受到大国的提携和保护。寄公在所寄寓的国家受到高规格的客礼礼遇,以致寄公“乐不思蜀”,回国还需臣子劝谏。西周、春秋时期的宾礼则是广义上的相见礼,包括诸侯对周王的“觐礼”、诸侯之间互相聘问的“聘礼”、士阶层及其它阶层互相拜见的“士相见礼”。西周、春秋时期客礼与宾礼相比,特点有两个,一是客礼更偏重于政治制度,二是客礼寓意平等。客礼与宾礼虽同为周王的待客之道,但是二者并不从属,不能将二者归为一类。
【关键词】:西周 春秋 客礼 宾礼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22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录7-9
  • 绪论9-14
  • 一、 研究西周、春秋时期客礼的目的9-10
  • 二、 研究现状10-12
  • 三、 本文的专题设置与章节安排12-14
  • 第一章 “客”字溯源14-25
  • 第一节 “客”字的形与义14-19
  • 一、 “客”在甲骨文、金文中的字形14-15
  • 二、 “客”在甲骨文、金文中的字义15-19
  • 第二节 甲骨文、金文中“客”与“宾”字的比较19-24
  • 一、 甲骨文中的“宾19-21
  • 二、 金文中的“宾”21-23
  • 三、 “客”与“宾”字的异同23-24
  • 第三节 小结24-25
  • 第二章 客礼考论25-45
  • 第一节 从宋国看客礼25-35
  • 一、 “三恪”考25-26
  • 二、 宋国概述26-27
  • 三、 宋于周为客27-33
  • 四、 宋的爵称与贡赋33-35
  • 第二节 从杞陈管窥客礼35-39
  • 一、 从杞国管窥客礼35-37
  • 二、 从陈国管窥客礼37-38
  • 三、 “三恪”地位不同之辨38-39
  • 第三节 由寄公看客礼39-43
  • 一、 《旄丘》、《式微》所见客礼40-41
  • 二、 《丧大记》所见客礼41-43
  • 第四节 小结43-45
  • 第三章 客礼与宾礼的比较45-57
  • 第一节 宾礼的类别及其仪节45-53
  • 一、 觐礼45-49
  • 二、 聘礼49-53
  • 三、 士相见礼53
  • 第二节 客礼与宾礼的比较53-56
  • 一、 适用对象不同54
  • 二、 行礼的主体地位不同54-55
  • 三、 性质不同55
  • 四、 对财物概念不同55-56
  • 第三节 小结56-57
  • 结语57-59
  • 参考文献59-63
  • 后记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党同德;;待友当如鲍叔牙[J];文苑;2010年11期

2 刘芮方;;从《春秋》三传看春秋时期的爵制与政制[J];史学月刊;2010年10期

3 王冠一;;从城濮之战的历史教训看大国崛起中的软实力[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4 吕世忠;略论春秋列国外交的特点[J];东岳论丛;1993年03期

5 刘美英;;周礼对鲁国兴衰的影响[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6 石布清;;从《左传》看春秋时礼与法的斗争和分离[J];语文学刊;2008年24期

7 王日华;;道义观念与国际体系的变迁——以春秋战国时期为例[J];国际观察;2009年01期

8 刘举;顾丽华;;从民族融合看春秋战国中原地区收继婚俗的兴衰[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年01期

9 许鸿洋;;浅谈春秋时期的人质问题[J];陇东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王晓勇;从地理环境看春秋时期郑国之盛衰[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洪涛;;春秋刘国故城考[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二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1994年

2 何直刚;;两周私属初探[A];河北省历史学会一九八○年年会论文选[C];1980年

3 陈靓;;甘肃东部及陕西西部西周至春秋时期秦人的人种类型与食谱研究[A];中国边疆考古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2005年

4 叶行昆;;简述春秋时期的制度思想[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张天兴;;老君台谜底溯源[A];老子故里话老子(第十一集)[C];2004年

6 刘欣;谢乃和;;略析春秋时期邦交中的吊丧礼[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四辑)[C];2010年

7 邵炳军;梅军;;关于《〈左氏春秋〉文系年注析》若干问题的思考[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8 黄开国;;春秋时期开明政治对思想文化的影响[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谢乃和;;西周官制中王与后分治制度考论[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三辑)[C];2008年

10 韩杰;;《春秋》刍论[A];孔学研究(第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首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首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易锋;春秋淹城看“春秋”[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2 ;活化历史,时尚与经典的完美结合[N];中国文化报;2011年

3 徐义华;评《春秋晋国赵氏研究》[N];中国文物报;2008年

4 陈洪波;日本汉学研究的折射[N];中国文物报;2007年

5 特约记者 马献伦、通讯员 董锋、周兴明;郧县出土大批春秋时期青铜器[N];湖北日报;2006年

6 齐敦涛;饮食与政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马子强 王茜芹 李照宽邋;叶县惊现一批春秋时期文物[N];河南日报;2003年

8 谢金箫;百发百中养由基[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0年

9 通讯员 李桃元 李文森;郧县五峰乡发现我省最大春秋殉人墓葬[N];湖北科技报;2006年

10 范长坡 娄毅;时间最早 保存最完整 音质最好[N];平顶山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远明;春秋时期司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2 宁全红;《左传》刑罚适用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3 高兵;周代婚姻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4 吴国升;春秋文字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5 马卫东;春秋时期贵族政治的历史变迁[D];吉林大学;2007年

6 刘芮方;周代爵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泽文;春秋时期的纪年铜器铭文与《左传》的对照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8 姚晓娟;周代家臣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郭明月;东周时期的立法与司法[D];南开大学;2012年

10 景红艳;西周赏赐制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丽环;春秋时期周王室与诸侯国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2 汪敏;春秋时期的现实主义国家间政治思想[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3 戴彩云;春秋时期周王室的生存处境及其应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吴东黎;春秋时期诸夏戎狄冲突与融合之原因初论[D];吉林大学;2005年

5 王俊杰;春秋时期楚国邦交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晓丹;春秋时期士大夫文艺活动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7 李兴平;论春秋时期上层社会的婚姻[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8 林鑓;《左传》、《国语》中的《周易》筮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9 郝丽洁;试论春秋时期的女性社会地位[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华;从《左传》和《国语》看春秋时期的妇女及妇女观[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407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0407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3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