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选举制度的变迁
本文关键词:中国古代选举制度的变迁
【摘要】:考试型选举制度等等,这些都彰显了我国独特、完整、有机体系的古代选举制度的优越性、先进性和制度化,也是我国历史长河中政治文明辉煌灿烂的体现,直到今天它对当代政治民主选举制度仍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单位】: 海南大学三亚学院;
【关键词】: 古代选举 选举制演变 古今选举比较
【分类号】:K207
【正文快照】: 从大历史的角度考察,从西周开始,中国就形成了学校教育、乡选里举、诸侯贡士三位一体的选举模式。而后汉代的察举型选举制度、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度以及隋唐时期逐渐演化成为的科举。一、古代选举的含义选举是指公民即选举人根据自己的意志和意愿,代表选举人的利益和维护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巩聿信;;《聊斋志异》与杂纂[J];蒲松龄研究;2011年01期
2 桑扎;贡保扎西;;论唐代的和亲政策和民族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3 刘洪强;;“东吴弄珠客”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4 陈春勤;;羌族历史文献整理研究的内容与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5 陈友冰;;论梅尧臣涉农诗的文学个性及其史学价值[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6 袁新芳;;古代农书目录学渊源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3期
7 康丽娜;;《初学记》草部资料探微[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4期
8 汪青;;宋代池州永丰钱监监址考[J];安徽钱币;2008年02期
9 裘士京,张翅;略论两汉察举制度与人才选拔[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10 孙彩红,陈明光;唐宋财赋“上供、留使、留州”制度的异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珊珊;;北宋城市演进中的经济影响[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2 姚宏杰;;汉代博士选试制度考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孔祥军;;《汉书·地理志》盐官考[A];汉唐社会经济与海盐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霍有光;;陕西古代金矿开采简史[A];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31)[C];1991年
5 周运中;;杨吴、南唐政区地理考[A];唐史论丛(第十三辑)[C];2011年
6 王娜;杨小平;;《三国志校笺》脞录[A];2012西南地区语言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4 任红敏;金莲川藩府文人群体之文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乐;宋代书籍编辑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7 苗霖霖;北魏后宫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孙昊;女真建国前社会组织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郑春颖;高句丽遗存所见服饰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杜芝明;宋朝边疆地理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庚申;宋代福建刻书与文学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白雪松;汉武帝时期的行政监察制度[D];南昌大学;2010年
3 郜金山;汉武帝时期朝议制度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4 林蓓蕾;活动于大观、政和年间的豫章诗社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5 郑彩霞;《汉书》、《后汉书》涉《易》问题考论[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郑国武;王安中诗文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沈小燕;《论语》古今解读的差异论略[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黄曦;胡瑗《周易口费芯縖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邵贤敏;《夷坚志》梦幻故事的文化解读[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韩玉峰;秦汉时期儒生的命运与国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仁湘;;中国古代进食具匕箸叉研究[J];考古学报;1990年03期
2 李继红;中国古代律体诗的形成原因[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3 陈世陔;;中国古代的组织决策[J];学习月刊;1996年06期
4 张小册;;空间中自由灵动的线——中国古代石窟造像对雕塑艺术史的贡献[J];美术大观;1998年01期
5 詹福瑞;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边缘化问题[J];文学评论;2001年06期
6 盛观熙;喜读《中国古代纸钞》[J];中国钱币;2004年04期
7 曹忠德;;古栈道——中国古代的“高速公路”[J];水利天地;2006年10期
8 肖永明;;中国思想文化的深层次把握——读《中国古代本体思想史稿》[J];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02期
9 韩顺发;;中国古代马戏[J];中华文化画报;2008年07期
10 刘祥学;;中国古代边疆地区的地域形象与边疆建设[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一平;;当代中国环境法在伦理回归中的理念重建[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2 程方平;;略论中国教育的重要传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陈光;;“造化随顺”的思想背景——松尾芭蕉的“造化随顺”与中国古代自然观[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4 丁海斌;陈凡;;中国古代官方科技档案之研究[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5 谢兵良;;弘扬中国古代廉政文化,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A];湖南省领导科学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王培友;;“和”、“和谐”与“和平”思想及其演变轨迹[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7 刘笃才;;中国古代判例考论[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8 赵继伦;;《墨经》所呈现的中国古代思维方式[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9 张保成;;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法律制度初探[A];第二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10 李平;;虚静·养气·神思——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的现代阐释[A];2003年安徽省文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驭寰;6、中国古代哪一座城最有代表性,,从规划上最能体现中国传统风格?[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2 国忠;中国早期政治哲学的三个主题[N];光明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杨竞;辽博打造“中国古代皇帝与名臣书画精品展”[N];辽宁日报;2007年
4 香港文汇报 范震威;钩深致远弓马循[N];社会科学报;2007年
5 科馆;中国科技馆新馆盛装亮相奥运公园[N];大众科技报;2008年
6 ;中国古代体育有哪些迷人之处[N];北京日报;2001年
7 姜超峰;中国古代“物流”初探[N];现代物流报;2006年
8 光华;恢复久违的中国古代“歌诗”传统[N];音乐周报;2007年
9 好运;古代书画册页仍是市场最爱[N];中国商报;2006年
10 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郭华平;中国古代审计思想略论[N];光明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永林;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史纲[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0年
2 王强;货殖名物研究[D];扬州大学;2005年
3 郑瑾;中国古代伪币研究—以宋代为中心[D];浙江大学;2004年
4 胡昌升;道教治世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3年
5 蒋传光;中国古代社会控制模式的历史考察[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6 陈小葵;王权主义与中国社会[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7 戴庞海;先秦冠礼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8 董立军;中国古代造像史纲[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9 仲星明;中国古代印刷图形探源[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10 邓新华;中国古代诗学解释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有强;中国古代土地权利制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2 韦静雯;中国古代车的渊源探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3 王晓雷;中国古代名刺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霍丹;中国古代对姓名的法律规制探究[D];苏州大学;2012年
5 李晓春;中国古代博戏文化研究[D];北京大学;2013年
6 张云;中国古代檄文的修辞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7 彭静;中国古代美学之“化”范畴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8 叶瑞宾;龙骨车与中国古代农耕实践[D];苏州大学;2012年
9 袁建琼;中国古代复仇的法律规则化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10 王家封;中国古代老幼废疾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493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049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