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南宫复辟新探
发布时间:2017-10-19 04:12
本文关键词:明代南宫复辟新探
【摘要】:南宫复辟又称“夺门之变”,是明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也是由皇位继承问题而引发的一场政变。这场政变与随后发生的“曹钦之乱”有密切的联系,且因名臣于谦在政变后被冤杀而引人注意。本文对这场政变的过程进行了一次梳理,对其起因和影响也进行了探讨。除绪论外,本文共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南宫复辟前的景泰政局。本部分主要叙述了南宫复辟的背景形势。由于明英宗在土木之变中被俘,时为监国的愓王朱祁钰在群臣的拥戴下登上皇位,是为景泰帝。明英宗最终被迎还后,由于皇位继承问题问题而引发易储、废后等一系列变动,最终景泰帝独子之死和景泰帝的私心作祟最终导致了景泰末年皇位继承迟迟不能确定。朝中大臣却因复立储君问题分成了不赞成、观望和积极赞成三派而错过了化解危机的最佳时机。本部分还论述了明英宗正统地位对复辟行动中不可忽视的影响。 第二部分,南宫复辟的经过。本部分主要探讨发动这次政变的几位主谋如石亨、曹吉祥、张幭和徐有贞等人是如何聚集到一起并如何筹划此次复辟行动的,对最后参加夺门行动的几位主要成员进行了考证,剔除了如孙继宗、王骥等一些被误认为参加夺门的人员。本部分还简略叙述了夺门的经过。 第三部分,复辟成功的内因与外因。本部分将复辟一方的势力和景泰帝一方的势力进行了对比,并对介于这两方之间的朝臣集团进行了分析。由于景泰帝政治能力有限,,因此他始终没有建立起有力支持自己的势力,后宫、宦官和锦衣卫这些皇帝最为亲信的势力都中立或倒向明英宗,使得景泰帝在病重时已经处于劣势。又因景泰帝一贯运用相互牵制之术使得朝臣难以迅速达成一致意见,从而抱有极强功利心和冒险精神的复辟势力抓住时机,在冒死一搏中取得了胜利。 第四部分,复辟后的景泰旧臣与夺门新贵。本部分讲述复辟成功后朝中的重大变动。复辟后明英宗对复辟集团进行了滥赏,并撤换了朝中大部分高级官员。复辟集团包括明英宗本人在内展开了以个人恩怨为主的报复行动,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于谦之死和王文之死。对涉及于谦和王文的许多问题作了考辨,分析了于谦实际的的权势地位,明英宗对于谦的处理态度,并对于谦、王文与“谋立外藩”的谣言进行了澄清,并分析了这则复辟势力制造这则谣言的目的。本部分还讨论了在复辟成功后统治集团内部所产生的新的矛盾和复辟集团的最终灭亡。 第五部分,阐述南宫复辟所带来的影响。南宫复辟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是大于其积极影响的,使得朝政长期不能走向正规。揭露出隐藏在复辟之后清理朝中官吏时对江西籍官僚势力的打击,并试图揭示这一政治事件前后所潜藏的明代皇权下内阁、武将和宦官三股势力之间的矛盾与调和。
【关键词】:南宫复辟 于谦 王文 徐有贞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248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1
- 绪论11-15
- 第一章 南宫复辟前的景泰政局15-21
- 第一节 皇位继承危机15-17
- 第二节 朝中群臣态势17-19
- 第三节 英宗对景泰政局的影响19-21
- 第二章 南宫复辟经过21-26
- 第一节 复辟集团的形成21-23
- 第二节 凌晨夺门23-26
- 第三章 复辟成功的内因与外因26-49
- 第一节 复辟势力分析26-33
- (一)复辟集团人员分析26-31
- (二)英宗与孙太后的支持31-33
- 第二节 景泰帝势力分析33-38
- (一)后宫及旧邸讲官33-35
- (二)宦官及锦衣卫的向背35-38
- 第三节 朝中文臣集团分析38-49
- (一)内阁帮派之争38-43
- (二)大臣间的相互制衡43-49
- 第四章 复辟后的景泰旧臣与夺门新贵49-89
- 第一节 复辟后的赏黜49-53
- 第二节 于谦之死53-71
- (一)于谦权势辨析53-58
- (二)于谦的性格及思想分析58-62
- (三)功成难退与西市身死62-67
- (四)“襄王金符”事件考67-71
- 第三节 王文之死71-78
- (一)王文其人71-73
- (二)“谋立外藩”考辨73-75
- (三)复辟集团的垫脚石75-78
- 第四节 复辟集团的破裂与灭亡78-89
- (一)复辟集团的矛盾与徐有贞的失败78-82
- (二)复辟集团与英宗的矛盾及其最终灭亡82-89
- 第五章 南宫复辟的影响与启示89-99
- 第一节 南宫复辟的影响89-92
- 第二节 皇权下内阁、宦官与武将集团的角逐与调和92-99
- (一)土木之变前的内阁、武将集团地位的降低93-94
- (二)景泰年间的内阁、宦官和武将94-97
- (三)南宫复辟带来的变化97-99
- 结语99-101
- 参考文献101-105
- 后记105-106
- 读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10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晓田;试论于谦荣与辱转变的历史必然性[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2 丁贤勇;论于谦的政治抉择[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3 陈剩勇;于谦的悲剧:一个政治学的解读[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4 尹选波;;试论景泰帝朱祁钰[J];明史研究;1993年00期
5 徐泓;;《明史纪事本末·南宫复辟》校读:兼论其史源、编纂水平及作者问题[J];明史研究论丛;2004年00期
6 周祚绍;论于谦之死[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7 李建国;;试析于谦悲剧之必然性[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李渡;试论明代皇权的政治基础[J];史学集刊;1993年04期
9 王玉祥;;论明代中叶的皇权之争[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0 钱国莲;项聪颖;;论于谦与浙江人文传统[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丹;石亨新探[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冬;徐有贞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589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058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