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从内、外朝之设看皇权与相权之间的博弈关系

发布时间:2017-10-23 16:05

  本文关键词:从内、外朝之设看皇权与相权之间的博弈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内朝 外朝 皇权 相权


【摘要】:内、外朝是封建王朝中央官僚体制的两个权力系统,两者之间既相互制衡,又共同服务于皇权政治。内朝的形成以及内、外朝之间关系的变化是皇权与相权之间矛盾运动的结果,同时又反映出皇权与相权之间的权力博弈关系。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斗争推动着内、外朝关系的变化和中央官僚体制的演进。
【作者单位】: 潍坊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关键词】内朝 外朝 皇权 相权
【分类号】:K207
【正文快照】: 内、外朝的设置是封建王朝中央官僚体制的重要制度架构。两者的设置与分立既是封建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产物,又是皇权不断强化的结果,反映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权力博弈关系。关于内、外朝的设置问题,一般政治制度史著作都有论述。著名史学家劳干在《汉代的内朝与外朝》①一文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鸣;;家族架构与公司架构——关于“封建制”和“郡县制”的思考[J];读书;2006年05期

2 赵盛印;;试析汉武帝时期的内朝制度[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飞;严耕;;《左传》生态环境思想解读[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2期

2 张红梅;;南齐郊祀乐小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09期

3 朱媛媛;;南京国民政府的监察制度及启示[J];安顺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李华;;“诗书世泽赖三迁”——孟母教子记载与邹鲁文化精神[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5 苏继民;;略论孔、荀的礼乐观念[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6 刘栋梁;;西汉南北军(北军)史实新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7 李华;;“诗书世泽赖三迁”——孟母教子记载与邹鲁文化精神[J];长江论坛;2010年05期

8 郭敖鸿;;刍议两汉时期刑徒兵和少数民族兵对社会经济的影响[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6期

9 张瑛;建立21世纪“大曲阜”的探讨[J];城市规划汇刊;2001年06期

10 冯志峰;;博弈论政治学:主题、主体与主线——一种致力于促进政治学科学化的探索研究[J];东方论坛;2011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统形象的建立[D];南开大学;2010年

3 宫芳;先秦齐国的国家管理思想与实践[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李华;孟子与汉代《诗经》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孙赫;论春秋战国时期秦国人才引进[D];吉林大学;2011年

6 宋立林;“儒家八派”的再“批判”[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7 蔡文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民主形态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傅琳凯;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保庆;传统文化与执政党建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袁红涛;论新文学中宗族叙事的演进[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郜金山;汉武帝时期朝议制度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2 聂建顺;人文关怀:民间信仰之本[D];中原工学院;2011年

3 滕琳;春秋战国时期文化中心的转移[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惠荣;汉代对匈作战将领群体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兰青青;论司马迁笔下西汉前期功臣人物及其命运[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6 孙航;孔子易学思想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贝贝;战国时代急需人才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8 秦飞;“鲁哀公问孔子”文献综合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9 曹龙虎;走向权力祭台:帝制中国的告密政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杨凡苇;地方官员行政问责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邦炜;论宋代的皇权和相权[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2 程宗才;论唐前期内朝对相权的分割及影响[J];山东社会科学;1992年01期

3 崔丽芳;;论西汉内朝政治的缘起和特征——以皇权与相权之冲突为视角[J];安顺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4 张邦炜;两宋无内朝论[J];河北学刊;1994年01期

5 胡小鹏;《宋代皇亲与政治》评介[J];甘肃社会科学;1995年03期

6 王宝宁;;简析汉武帝朝频换丞相之原因[J];甘肃农业;2006年02期

7 郝铁川;西周春秋的内朝与外朝[J];史林;1991年02期

8 刘森;子母相权论的几个问题[J];中国钱币;1995年02期

9 刘永国;海外朝祖团参加神农节[J];炎黄春秋;1993年09期

10 王璞子;太和门[J];故宫博物院院刊;197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希义;;唐代君臣朝参制度初探[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2 李燮平;;“五门三朝”与明代宫殿规划的若干问题[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二辑)[C];1997年

3 李红波;;被征地农民受偿意愿与政府偿付意愿的博弈关系研究[A];2009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刘晓东;;明代丞相制度新论——“内阁非相说”质疑及其他[A];明史研究第7辑——谢国桢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专辑[C];2001年

5 陈春雷;;元嘉政治考析(提纲)[A];“江淮地域与六朝历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白彬菊;鞠向红;李建宏;;《君主与大臣》的前言、尾声[A];满学研究(第三辑)[C];1996年

7 郑孝燮;;紫禁城布局规划浅探[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一辑)[C];1996年

8 胡汉生;;北京故宫交泰殿创建年代考[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一辑)[C];1996年

9 郑连章;;文华殿一区建筑沿革考[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二辑)[C];1997年

10 严耀中;;北魏内行官试探[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敏;试论宋代相权[N];贵州民族报;2005年

2 盛大林;杭州车改是“两害相权取其轻”[N];工人日报;2009年

3 卜晓明;两害相权,欧洲或接受希腊部分违约[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4 警察学院教师 朱长剑;两害相权治其重[N];东莞日报;2011年

5 赵志民 杨英杰;塞外朝阳别样红[N];中国石化报;2003年

6 郑德坤;“李代桃僵”:两害相权取其轻 舍虚保实得大利[N];中国国防报;2002年

7 记者 文峰 实习生 刘姣姣;“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N];重庆日报;2010年

8 晏扬;“善良绑匪案”中的利弊相权[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9 ;利义相权为先[N];人民政协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李莉莉;用坚韧诠释残缺之美[N];青岛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秀莲;金朝“异代”文士与皇权政治互动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2 刘雪莲;基于博弈论的中国农村小额信贷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9年

3 赵路平;公共危机传播中的政府、媒体、公众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4 孙薇;组织信息安全投资中的博弈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5 李家军;信用风险控制及其博弈分析[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6 董海军;转轨与国家制度能力研究:一种博弈论的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7 张云华;北朝婚姻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张完硕;宋代画论美学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9 左华明;整合与破裂[D];武汉大学;2010年

10 王剑;明代密疏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波涛;试析东晋孝武帝太元年间的政治生态[D];山东大学;2006年

2 李光伟;南宋权相政治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3 黄童超;南朝君相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涛;宋代御史台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5 张扬;西汉初期宰相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6 王宏波;税收立法中博弈关系的理论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7 张晓雷;明代廷杖及其社会反应[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伍纯初;宋理宗亲政时期的君权与相权关系探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9 田青霄;明代行政监察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武萍;明代的内阁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842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0842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7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