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金文所见家臣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6 12:02
本文关键词:西周金文所见家臣研究
【摘要】:西周时期,贵族世家掌握着巨大的权力,大量的政治经济活动是在王家和贵族家族内部进行的。研究西周时代的家臣,对了解西周贵族家族内部的政治经济形态是有重要意义的。 本文的前言部分回顾了以往对西周和春秋时期家臣的研究状况,说明了研究的主要材料是西周青铜器铭文,并对本文讨论的“家臣”作了界定。 本文第一章讨论西周王家行政体系的两个主要职官——宰和善夫,主要说明了他们管理的事务及其在王朝中的地位。宰官在西周中期开始活跃起来,主要负责管理王家事务,包括王家财产与所辖的仆役。宰官地位的上升说明这时一个相对独立的王家行政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善夫”一职始见于西周中期,其本职应该是负责王家的饮食事务。而在西周晚期,有些善夫的地位很高,甚至可能出任执政大臣,这可能与他们为周王亲近之臣有关。西周晚期,周王与贵族矛盾十分激烈,王家官员更多的参与王朝政务的处理也可能与此有关。根据右者与受册命者为属于同一个职官系统这一研究成果,可以大致地把由宰担任右者的官员大致划入王家行政体系,这样可以部分复原王家行政体系的面貌。另外,还有一些官员从官名和职事上看也是为王家服务的。但有些过去认为属于王家的事务和官员则需进行具体分析。史官中的内史也属于王家行政体系,作册与内史性质相似,关系密切,而史和内史也在西周中期开始分化,总之,内史系统的形成是王家行政体系独立和活跃的结果。 第二章讨论除王家以外的贵族家臣。同族家臣,一般理解为贵族家族的小宗,其产生的基础是宗法制度。一些贵族的小宗——小子,与普通家臣一道处理家主的事务,这类小宗缺乏政治经济上的独立性。目前金文中的异族家臣,有相当一部分只是被称作“有司”,他们拥有自己固定的职事,但在铭文中并未说明。他们中的有很多应来自于臣服的外族。有相当一部分家臣是在贵族身边处理日常事务的。从铭文所见家臣反映出的一些特点看,有相当一部分类似于后世的家宰,受到家主册命,受到赏赐,在经济上有一定的独立性,往往已经多代服务于贵族家族。一些家臣能够指挥贵族家族的私属武装,充分反映了贵族等级君臣制度。西周中后期起,贵族采地大多分散,主要以基层聚落——邑为单位。一些家臣在管理贵族经济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在家主和宗妇的领导下管理贵族家族拥有的采地。
【关键词】:西周 金文 家臣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224;K877.3;D691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7
- 前言7-15
- 第一节 选题意义7
- 第二节 前人研究成果的回顾7-13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13
- 第四节 家臣的定义13-15
- 第一章 西周王家官员研究15-42
- 第一节 西周王家行政系统的管理者——宰和善夫15-30
- 一、宰15-23
- 二、善夫23-30
- 第二节 西周王家行政系统所辖官员及其职掌30-42
- 一、由“宰”担任右者的王家官员30-35
- 二、金文所见其他王家官员35-39
- 三、关于内史39-42
- 第二章 西周金文所见贵族家臣研究42-60
- 第一节 同族家臣42-45
- 第二节 异族家臣45-60
- 一、贵族家主对异族家臣进行册命47-51
- 二、家臣为贵族军事将领51-54
- 三、家臣在西周贵族家族经济事务中的作用54-60
- 结语60-62
- 参考文献62-66
- 后记66-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卫东;;春秋时期家臣制度的延续及其变革[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2 谢乃和;;西周官制中王与后分治制度考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韩巍;;西周金文中的“异人同名”现象及其对断代研究的影响[J];东南文化;2009年06期
4 宫长为;《周礼》书中的大宰与小宰[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5年04期
5 谢乃和;;《周礼》“冢宰”与金文所见西周王家之宰[J];古代文明;2007年03期
6 谢乃和;;殷周“冢宰”辅相说与宰官源流考[J];古代文明;2009年03期
7 冀小军;说甲骨金文中表祈求义的■字——兼谈■字在金文车饰名称中的用法[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8 周言;释“小臣”[J];华夏考古;2000年03期
9 陈}\;从商金文的“寝某”称名形式看殷人的称名习俗[J];华夏考古;2001年01期
10 谢乃和;;金文中所见西周王后事迹考[J];华夏考古;2008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姚晓娟;周代家臣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小召;论西周春秋时期家臣的双重性[D];四川大学;2006年
2 何新;春秋时期鲁国家臣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3 史磊;春秋家臣制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985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098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