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明代前中期讲学活动研究(1368-1522)

发布时间:2017-10-26 12:18

  本文关键词:明代前中期讲学活动研究(1368-1522)


  更多相关文章: 明代前中期 书院 讲学


【摘要】:明代讲学活动是明代思想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研究明代社会历史文化发展的主要参照之一。明代前中讲学活动虽然在规模上无法与中后期相比,但就社会文化的连续性和传承性来讲,无论对后来的阳明心学的发展和繁盛,,还是对于后来讲学运动高峰的出现,都具有奠基性的作用。因此本文首先通过对明代前中期经济、政治、思想、文教政策等社会背景的讨论,宏观的把握讲学活动所展开的大背景,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纵观它们之间的互相联系与影响。其次,以这一时期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几位讲学大家,如开明代讲学活动之先河的曹端、开创河东学派的薛tD、兼采朱陆之长而成为王学之发端的吴与弼、“刊落浮华,一趋本实”的道学典范胡居仁,和开创江门一派成为理学向心学转向的关键人物陈献章的讲学活动为着眼点研究这一时期讲学的整体特征以作为文章的横向主线。最后,第三章通过对以上纵、横交织所勾勒出的明代前中期讲学活动的完整画卷的论述和分析,明确明代前中期(1368-1522)的讲学活动的主要特点,以及由此所表现出来的理学式微与心学发展的脉络,总结这一时期对明代中后期的讲学运动的展开以及学术思想的转型所起到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明代前中期 书院 讲学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248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4
  • 一、 研究明代前中期讲学活动的目的、意义及研究现状综述7-11
  • 二、 讲学内涵的探究11-14
  • 第一章 明代前中期讲学活动的社会背景初探14-25
  • 第一节 明代前中期讲学活动的经济背景14-17
  • 一、 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14-16
  • 二、 经济状况对讲学的影响16-17
  • 第二节 明代前中期集权政治下的教育特征17-20
  • 一、 明代前中期的集权政治17-18
  • 二、 明代政府的教育措施及其特征18-20
  • 第三节 明代前中期讲学活动的思想文化背景20-24
  • 一、 程朱理学的主流地位20-22
  • 二、 八股取士制度对讲学的影响22-23
  • 三、 明代前中期书院境况及其影响23-24
  • 本章小结24-25
  • 第二章 明代前中期讲学活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内容25-59
  • 第一节 曹端讲学25-33
  • 一、 明初理学之冠—曹端26-27
  • 二、 曹端讲学的三个阶段27-31
  • 三、 对曹端讲学的几点思考31-33
  • 第二节 薛tD讲学33-38
  • 一、 明代醇儒—薛tD33-34
  • 二、 讲学生涯34-38
  • 三、 薛tD的河东之学与明代关中学者38
  • 第三节 吴与弼讲学38-43
  • 一、 明代王学的发端人物—吴与弼38-39
  • 二、 小陂书院讲学39-41
  • 三、 吴与弼讲学的特点41-43
  • 第四节 胡居仁讲学43-49
  • 一、 穷理居敬的典范—胡居仁43-44
  • 二、 “刊落浮华,一趋本实”的书院讲学44-49
  • 三、 知行合一、道学典范49
  • 第五节 陈献章讲学49-58
  • 一、 朱熹学说向心学转折的关键人物—陈献章49-50
  • 二、 陈献章讲学活动的三个阶段50-54
  • 三、 陈献章讲学的几个重要影响54-58
  • 本章小结58-59
  • 第三章 讲学繁盛之蕴:明代前中期讲学意义分析59-67
  • 第一节 明代前中期讲学的社会境况59-60
  • 第二节 明代前中期讲学活动本身的特点60-63
  • 第三节 理学式微与心学发展的萌芽63-66
  • 本章小结66-67
  • 参考文献67-71
  • 致谢71-7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7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发;;吴与弼对朱熹理学的继承与发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2 罗才成;;千古先贤一圣心——胡居仁兴复白鹿洞书院浅析[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年12期

3 刘平;陈献章的教育活动及思想[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S3期

4 邓洪波;儒学诠释的平民化:明代书院讲学的新特点[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唐宇元;论明初曹端的理学及其历史意义[J];河北学刊;1987年02期

6 毅敏;天明;;愿就教职 以卒所学——薛tD教育思想研究[J];教学与管理;1991年04期

7 胡青;付忠莲;;小陂书院与吴与弼道德力行观[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张劲松;;明初理学家胡居仁的书院教育实践与书院观略论[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9 朱汉民;吴与弼的教育思想和明代心学思潮[J];江西社会科学;1992年06期

10 周庆义;;薛tD对朱熹理学的发展[J];晋阳学刊;1988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游海员;薛tD的理学思想及其对朱熹理学的继承和发展[D];湖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986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0986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9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