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清朝的衰落与西方中国观的转变

发布时间:2017-11-04 22:30

  本文关键词:清朝的衰落与西方中国观的转变


  更多相关文章: 清朝 西方 文化交流 中国观


【摘要】:二十世纪以来或更早,中国和西方的关系就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西方中国观”也是西方非常关注的问题,也逐渐成为清史及东西方文化交流史研究的热门话题。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立国之本,因此,中国的文化也被打上了小农意识的烙印,例如重农抑商、重礼教轻平等。这些观念则成了中国发展的绊脚石,阻碍并延缓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清朝的衰败,体现出中国封建社会王朝盛极而衰的一般规律,还有统治者的对内对外政策,以及治国指导思想等方面也都存在失误。十五世纪末开始西方人对中国十分的好奇,充满了想象,在欧洲出现了持续一百多年的“中国热”。中国文化对西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明显体现在园林设计和工艺美术以及日常生活等方面;而中国的思想与制度文化内容也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发展。从十八世纪中期开始,随着清朝鼎盛之势的逐渐消退,西方思想家、文学家等开始认为中国人愚昧,风俗低劣;没有人权,没有自由,政治上专制;文化与经济发展也很差。随着对中国的了解逐渐加深和一些访华活动的开展,西方看出了中国落后虚弱的本质。西方在各个方面重新认识了中国,态度开始发生转变。西方对中国的认识,由于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对中国某些方面存在误解;中西方国力的转变是西方中国观转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根本上受到双方物质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还有一方面,西方国家对中国态度的转变,在很大程度上也受限于西方国家的国家利益。可以说,西方中国观的转变是东西方地位和实力发生转换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接触中的功利目的及利益得失的情感变化。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249.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大康;马戛尔尼的使命──鸦片战争前中英关系再探[J];安康师专学报;1999年04期

2 王开玺;;清代的外交礼仪之争与文化传统[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赵世瑜;从利玛窦到马戛尔尼──写在英使首次访华200周年之际[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5期

4 张顺洪;了解与行动:英国社会对华的认识与鸦片战争[J];江海学刊;1999年05期

5 王开玺;马戛尔尼跪谒乾隆帝考析[J];历史档案;1999年02期

6 侯强;马戛尔尼使华期间中英双方心态研究[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7 戴逸;;清代乾隆朝的中英关系[J];清史研究;1993年03期

8 刘凤云;;论十八世纪中英通使的礼节冲突[J];清史研究;1993年03期

9 黄兴涛;;马戛尔尼使华与传教士和传教问题[J];清史研究;1993年03期

10 李晟文;清代法国耶稣会士在华传教策略[J];清史研究;1995年03期



本文编号:11414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1414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6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