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清真雅正”审美风尚述略
本文关键词:清代“清真雅正”审美风尚述略
【摘要】:"清真雅正"是清初统治者钦定的制艺衡文准则,此标准借鉴、沿用了中国古代审美范畴中"清"、"真"、"雅"、"正"概念来衡量科考文章。影响及文学,逐渐成为一种文学审美风尚和价值标准,从而进一步强化了这一传统的审美标准。
【作者单位】: 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德宏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
【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1C199)
【分类号】:K203
【正文快照】: “清真雅正”是清代科考八股文的衡文标准。鉴于科场制艺的流弊,清初统治者倡导此标准,希图以此革除科场的空疏庸腐文风。与此同时,还把它推广到文学领域,使之成为一种审美风尚。“清真雅正”这一审美性概念并非清初统治者及儒臣们首创,它是对中国传统审美概念“清”、“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天道;“雅正”诗学精神与“风雅”审美规范[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陈良运;论“真”的美学内涵[J];东南学术;2002年06期
3 蒋寅;古典诗学中“清”的概念[J];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A llan Barr(白亚仁);论《王者》的由来[J];蒲松龄研究;2000年Z1期
2 李宝祥;;《王氏之死》中的《聊斋志异》[J];蒲松龄研究;2008年02期
3 周中明;姚鼐的妇女观和他笔下的妇女形象[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4 张金铣;赵翼论新、旧《五代史》的文献价值与史学价值[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5 常德荣;;宋代宫词刍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石明庆;《文史通义·原道》篇发微[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7 李传印;;戴名世的历史评论浅议[J];安徽史学;2006年06期
8 曾光光;;戴名世与桐城派关系辨析[J];安徽史学;2008年05期
9 王惠荣;;从晚清汉学区域之发展看汉宋调和[J];安徽史学;2009年02期
10 金卫国;;从桐城桂林方氏家族看清朝前期满汉民族磨合[J];安徽史学;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中明;;论姚鼐鲜为人知的一面——民主性和进步性[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胡建次;邱美琼;;承传与融通:古典词学批评中的正变论[A];2006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3 陈湘琳;;闺思词的两种类型:以《花间集》和《阳春集》为例[A];2006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4 郁玉英;;试论韩愈文气说对辛弃疾“以文为词”的影响[A];2006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5 李康;;诗化倾向与对词体特征的把握——略论张炎的词学理论[A];2006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6 朱惠国;;论陈廷焯的词学思想以及对常州词派的理论贡献[A];2008年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孙维城;;“秀气胜韵,,得之天然”——晏几道词艺术分析[A];2008年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曾大兴;;夏敬观先生的词学批评[A];2008年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高峰;;论金陵怀古词[A];2008年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孙克强;;清人对唐宋词风格流派的划分及其意义[A];2008年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继林;民间话语与五四新诗[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晓红;方东树诗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3 孙兴义;清代《诗经》阐释的诗学问题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4 陈碧芬;明清民本思想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5 包秀艳;庾信文学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6 崔t景;清后期女性的文学生活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7 曹利云;宋元之际词坛格局及词人群体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统形象的建立[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吴超;经、史视阈下的清初实学学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月玲;姜夔词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李改香;姜夔美学思想初探[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1年
3 沈娟;述评章实斋“《春秋》经世”观[D];复旦大学;2011年
4 陈育馨;姚鼐题画诗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5 王凤靖;脂砚斋《红楼梦》评点中的“神理”[D];辽宁大学;2011年
6 刘晶;况周颐《蕙风词话》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7 王慧;周密词学思想与词风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8 刘凤文;蒋捷遗民情怀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9 殷文强;辛弃疾历史角色的转变对稼轩词创作的影响[D];江南大学;2011年
10 朱凤云;公鼐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肖华荣;陆云“省”的美学观[J];文史哲;1982年01期
2 ;《文艺理论研究》1983年1—4期目录(总12—15期)[J];文艺理论研究;1984年01期
3 傅刚;“文贵清省”说的时代意义——略谈陆云《与兄平原书》[J];文艺理论研究;1984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庞飞;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与审美风尚的变迁[D];山东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1475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147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