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小学”含义的演变
本文关键词:中国古代“小学”含义的演变
【摘要】:"小学"在商周时期出现了第一个含义:初级教育机构的名称和初级教育及其教育内容;至汉代引申出了第二个含义:文字学及其延伸意义,包括文字训诂、字体、音韵及书法、金石学等;至宋代,其含义有了新的突破,出现了以道德教育和幼仪为主的"小学"之教,相应又增加了另一个含义:朱熹编的《小学》书。至清代,"小学"含义回缩,主要指文字学,包括训诂、字书、韵书和清文四类。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分类号】:H13;K203
【正文快照】: 一、“小学”的缘起“小学”一词的由来,最早当与“大学”之名有关;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了“大学”一词,但却无“小学”一词。《礼记·王制》曰:“天子命之教,然后为学,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而“此小学大学,殷之制[”1]卷一,可见在殷商时期便有了“小学”之称,但《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许纪霖;;重建社会重心:近代中国的“知识人社会”[J];学术月刊;2006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蒋纯焦;一个阶层的消失[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宗韵;明代家族上行流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陈卫星;胡应麟小说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恩俊;复社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大学;明清江南海塘的建设与环境[D];复旦大学;2007年
6 杨小辉;从士绅到知识分子[D];上海大学;2007年
7 梁苑;才子佳人小说:从一种新小说类型到一种新文学样式[D];复旦大学;2007年
8 张咏春;中国礼乐户研究的几个问题[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9 岳淑珍;明代词学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光莉;明代国子监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2 杨现昌;明代国子监若干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06年
3 魏振东;陈子龙年谱[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根生;明清时期福建螺洲社会生活运行机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5 汪如润;明代河南作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6 杨挺;明代陕西作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7 黄凌云;程嘉燧诗歌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室龙;明清徽州的塾师[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知伊;读《对小学语文词典的设想》[J];辞书研究;1986年06期
2 骆恩隆;应向小学推荐《文字改革》[J];语文建设;1959年06期
3 丁义诚;普通话在拜泉县奠定了稳固基础[J];语文建设;1983年03期
4 黄菊英;南朝鲜的汉字教学[J];语文建设;1988年03期
5 原野;;和儿子一起读书[J];希望月报;2002年19期
6 ;汉语[J];全国新书目;2003年07期
7 鲁枢元;祝禧;;关于将生态观念融入文学教育的对话[J];文学教育(上);2009年01期
8 靖伯文;吕叔湘;叶籁士;倪海曙;陈德珍;陈章太;;在开幕式上的讲话[J];语文建设;1984年05期
9 马学良;;论双语与双语教学[J];民族语文;1986年06期
10 李明新;;一本真正属于小学生“自己”的权威字典——评《新编小学生字典》第4版[J];语文教学通讯;2010年30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记者 沈祖芸;小学不应“淡化”汉语拼音教学[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聂海清;华裔子女学好中文的几个问题[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3 本报评论员;推行汉语拼音 促进文化创新[N];人民日报;2008年
4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教授 王宁;从汉字改革史看“简繁之争”[N];北京日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丽;寓教于乐 相得益彰[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亚芳;汉语中英语借词的态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498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149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