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文本的内外语境——兼说《通鉴纪事本末》的体裁障碍
本文关键词:《资治通鉴》文本的内外语境——兼说《通鉴纪事本末》的体裁障碍
更多相关文章: 《资治通鉴》 司马光 语境 《通鉴纪事本末》
【摘要】:《资治通鉴》的文本,并非单纯为记录历史而存在,其间对史料的剪裁,蕴含了司马光诸多有现实针对性的政治思想。对于不同时期同类事件的叙述立场,司马光力求保持其统一,形成文本的内部语境。而内在语境的形成,往往又取决于司马光身处的现实政治环境,是司马光现实政治意见的反映。这又可视作文本的外在语境。内外语境的交错,使得这部编年体通史背后的含义变得复杂,因而任何对《通鉴》文本的改动,都可能造成对内外语境的双重破坏。通过对《通鉴》处理安内、拓外两者关系的分析,同时参照《通鉴纪事本末》对相关内容的改写,即可看出原有语境是如何在改写过程中被破坏的。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历史系;
【基金】:2009年度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唐宋政治思想转型视域中的《资治通鉴》”(09YJC770006)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复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资助
【分类号】:K207
【正文快照】: 一对于袁枢的史学成就,人们有着截然不同的评价。《四库全书总目》盛赞纪事本末体的创造:“包括数千年事迹,经纬明晰,节目详具,前后始末,一览了然。遂使纪传、编年贯通为一,实前古之所未见也”,并称赞袁枢“去取剪裁,其义例极为精密”。[1](P437下)只是撰写提要的馆臣没有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姜鹏;;经筵进读与史学义理化[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徐冲;;《旧唐书》“隋末群雄传”形成过程臆说[J];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2009年0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绪武;;《醒世姻缘传》词语拾遗[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2 赵爱华;;千载黄粱梦,悠悠文士心——从“黄粱梦”故事看封建时代的文人理想[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3 赵爱华;;《任氏传》与《聊斋志异》美狐形象的文化内涵[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4 赵永忠;;论北宋对威州、茂州羌族的治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5 王柳芳;;《洛阳伽蓝记》中的女性形象论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6 董常保;;《战国策》中策士对君主的劝谏方法略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7 刘洪强;;《周易·井卦》与《井底引银瓶》之关系探微——兼论《周易·井卦》对《金瓶梅》人物命名的影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8 张金铣,赵建玲;唐末清口之战及其历史地位[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9 吴根友;;从来前贤畏后生——重评章学诚对戴震的批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徐道彬;;徽州朴学成因的地域性解读——以戴震为中心的考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杰;;试析明代学者对经史关系的探讨[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罗凯;;御正与纳言——兼论中书门下体制之源[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王锦贵;;远览《太史公书》 近用刘歆《七略》——《汉书·艺文志》产生背景钩沉[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4 张晓琦;;顺治与《红楼梦》关系简论[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5 刘临安;冯超卿;;北京孔庙建筑型制及外部空间特点研究[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一辑(2011年中国建筑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第37卷)[C];2011年
6 屈直敏;;从敦煌写本类书《励忠节钞》看唐代的知识、道德与政治秩序[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7 白茹冰;;唐代长安城牡丹的引种与传播[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一辑)——郑州商都3600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朱艳艳;慈波;;岑毓英奏折所反映的越南社会景象[A];句町国与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9 彭琼英;;唐代都市娱乐文化与都市文体的发展[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胡晓明;;西晋后期嗣君之争考论[A];汉唐社会经济与海盐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武波;元代法律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统形象的建立[D];南开大学;2010年
8 佟大群;清代文献辨伪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赵爱华;乱世与古小说[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立光;“说岳”题材小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党洁;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传承与发展[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李桂峰;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品质与现代转型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刘文佳;中国古代的清官和民众的“青天”崇拜倾向[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方浩然;韩愈道德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盖业明;《史记》“太史公曰”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怀祺;易学、理学和欧阳修的史学[J];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2 房鑫亮;;《唐鉴》及其在历史编纂学上的地位[J];安徽史学;1993年02期
3 汪高鑫;司马光范祖禹唐史观点不一致论[J];安徽史学;2000年01期
4 陈勇 ,韦庆缘;《唐鉴》何以见重于宋室——兼论范祖禹的封建正统思想[J];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5 粟品孝;朱熹对范祖禹学术的吸取[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6 宇文所安;;史中有史(上) 从编辑《剑桥中国文学史》谈起[J];读书;2008年05期
7 文畅平;《唐鉴》与范祖禹的史学思想述论[J];大同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年04期
8 孙瑜;;《唐鉴》及其史学价值[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9 陈勇;从《唐鉴》看范祖禹的史学思想[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10 姜鹏;;《资治通鉴》长编分修再探[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姜鹏;北宋经筵与宋学的兴起[D];复旦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晓琴;汤勤福;;略论《通鉴》隋纪部分对史源的删省方式[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张金龙;《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德才与勤奋的结晶[J];沧州师专学报;2002年04期
3 胡文山;胡元楷;;司马光史观管窥[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申慧青;;论司马光的史学思想对范祖禹及其所著《唐鉴》的影响[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8年01期
5 李之勤;评《资治通鉴》关于商鞅变法的论述——论司马光的曲笔之一[J];人文杂志;1980年01期
6 丁万明;;《资治通鉴》中的礼治与德治思想[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李良芳;;《资治通鉴》与王安石变法对峙的内容考察[J];文教资料;2010年07期
8 王酉梅;;《资治通鉴》编修中的文献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7年01期
9 李良芳;;从胡注《资治通鉴》看司马光的著史精神[J];文教资料;2010年01期
10 梁太济;从每卷结衔看《资治通鉴》各纪的撰进时间[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穗萍;吴岩;陈煊之;;语境及常识性知识对代词指认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史瑞萍;白学军;;语境和动词在主题角色指派中的作用的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戴木才;;现代人的价值观语境与人格转型[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4 陈安玲;;语篇构建的三元互动模式[A];2003年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年会交流论文文集[C];2003年
5 孙盛涛;;詹姆逊与李泽厚:中、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个案比较[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陈映;;新闻客观性:语境、进路与未来[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高军;;语用预设及其翻译策略[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孙延;;学习型社会语境下的博物馆设计[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9 王生福;;翻译视角下的商务英语歧义分析与词义选择[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10 江必新;杨科雄;;论公共利益[A];财产权与行政法保护——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合心;说不尽的司马光[N];发展导报;2005年
2 吕军布;古人的用人观点是有才无德者慎用[N];大众科技报;2007年
3 吕军布;古人是以德择人还是以才择人[N];大众科技报;2007年
4 晓文;司马光的德才观[N];吉林日报;2001年
5 高剑峰 李峻石;鸿儒巨擘和川令[N];山西日报;2004年
6 姚玲燕 吕毅;千古人物数风流[N];山西日报;2003年
7 陈红彦;宋绍兴两浙东路茶盐司公使库刻《资治通鉴》[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8 本报记者 陈茁 实习生 王庆慧;中国动漫产业潜力巨大[N];河南日报;2010年
9 陈万勇;一个故事的两种讲法[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10 刘文华;王安石大斗司马光[N];山西经济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2 安军;科学隐喻的元理论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3 曹海军;文本与语境:罗尔斯正义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李海平;论意义的语境基础[D];吉林大学;2005年
5 卢国华;五四新文学语境的一种解读[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赵鲁平;解读上海外语教育:历史与文化语境的嬗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刘根辉;计算语用学基础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周维山;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中国当代美学[D];山东大学;2007年
9 刘强;先设消解机制的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10 陈丽江;文化语境与政治话语[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磊;语境和英汉翻译[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任秋兰;中国教育背景下的语境与外语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马建俊;论语境与语义推导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黄强;外交委婉语的语用探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周永民;90年代中国文化批评[D];南昌大学;2005年
6 罗莹;从序列模式看语境在口译中的作用[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7 仇如慧;语境的层级性对翻译的影响和作用[D];广西大学;2003年
8 马冰;语域理论对翻译质量评估及英汉翻译教学的价值[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9 吴辰宾;货币中性问题[D];苏州大学;2005年
10 周漓云;从语境角度分析英汉互译中语言的得体[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11833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183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