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与戎狄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秦国与戎狄关系研究
【摘要】:自古以来,我国土地上便生存着多个民族。而春秋、战国时期,正处于我国民族大融合的主要阶段。随着周王室的逐步衰微,各诸侯国纷纷图谋霸权,极力拓展本国势力。而与此同时,周边少数部族的活动对关中地区的影响也日益加深。本文希望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秦国自始封至统一六国期间的发展为主线,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对秦国与周边戎狄部族的关系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论文的主要部分有: 引言:对前辈学者研究秦国与戎狄关系的相关成果、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进行了大致的概括。 第一章:秦先祖与戎狄关系的研究。第一节,通过对远古时期有关秦人的神话传说,以及现有的文献资料的记载,从秦人墓葬、图腾崇拜等方面,对秦人的族源进行考证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即秦人起源于东夷族。第二节,通过分析秦人在西部地区的生存环境与发展,对秦先祖在殷周时期与戎狄的关系进行探析。第三节,分析秦襄公时期,为了提高秦的政治地位与社会地位,而采取依附周王室的策略。第四节,对秦建国之背景以及建国后与戎狄之间的往来加以分析。 第二章:春秋时期秦国与戎狄关系的研究。这一节中,主要按照秦国君主的先后顺序,分别对其统治时期内与戎狄的关系进行系统的阐发,以及对秦国与戎狄部族之军事实力作了对比分析,从而得出,在这个历史时期,秦国的军事、政治以及经济实力都已经超越了戎狄部族。 第三章:战国时期秦国与戎狄关系的研究。此章分为三个小节。第一节,秦国与戎狄之战。第二节,秦国与戎狄之和。第三节,戎狄在秦国统一六国过程发挥的作用。 结语:对秦国与戎狄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其历史地位进行了简要的阐发,认为其加速了我国民族融合的进程。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22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晁福林;试论东迁以后的周王朝[J];宝鸡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2 任晓晶;;论春秋时期晋国与戎狄的民族融合[J];沧桑;2009年01期
3 钱宗范;中国宗法制度论[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4 王珏;;秦穆公谋霸战略新论[J];管子学刊;2008年04期
5 严宾;秦人发祥地刍论[J];河北学刊;1987年06期
6 林剑鸣;秦赵同源新证[J];河北学刊;1988年03期
7 姚伟钧;宗法制度的兴亡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8 杨东晨;;东夷嬴族的西迁和秦国的建立[J];汉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9 刘幼生;;嬴秦徙民论[J];晋阳学刊;1988年06期
10 赵瑞民;晋国与陆浑戎[J];晋阳学刊;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罗平;孟繁峰;;赵秦墓葬的“共祖”现象刍议[A];赵国历史文化论丛[C];198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广济;[N];中国文物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马兴;春秋时期山西境内的北狄[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吴东黎;春秋时期诸夏戎狄冲突与融合之原因初论[D];吉林大学;2005年
3 闫丽环;春秋时期周王室与诸侯国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4 杨me新;春秋时期诸夏与戎狄关系[D];四川大学;2006年
5 张海;怀姓九宗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梁媛媛;战国时期秦国民族政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7 韩英超;西周前期贵族妇女地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939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193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