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孝伦理异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7 21:15
本文关键词:汉代孝伦理异化研究
【摘要】:中国古代社会是以伦理为本位的社会。伦理异化,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历史现象。在封建伦理定型时期的汉代,创立了以“孝”为核心的伦理统治秩序,孝伦理发生了异化。汉代孝伦理异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并且对汉代及后世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孝伦理异化的研究,多零星的散见于个别论文中或著作的某一方面,而且相关论文也多侧重于孝伦理内涵方面的变异,而系统研究汉代孝伦理异化的专著尚未出现。笔者首先对“孝伦理异化”进行概念的界定,然后以历史社会学的方法与视角,从孝伦理的起源与发展、异化的表现形式、异化的原因及其异化的影响等不同方面对汉代孝伦理异化进行全面、系统地考察。具体而言,全文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首先,论述孝的起源与发展,主要从孝的起源、先秦儒家的孝观念、汉代孝观念的变异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孝起源于西周,包含“对去世祖先的孝”、“对在世父母的孝”两方面意义,但前者是西周孝的主要意义。春秋战国时期是孝观念的理论化时期,先秦儒家丰富和发展了孝观念。汉代以孝治天下,形成重孝风气,但是汉代的孝已不只是家庭道德,而是扩大到政治、社会,成为封建纲常。 其次,详细考察汉代孝伦理异化的表现形式,从孝伦理的政治化、孝伦理的社会化、孝伦理的强制化、孝伦理的神秘化、孝伦理的泛化等五个方面对孝伦理的异化进行具体阐述。汉代统治者通过政治力量与权威宣传孝伦理,强调“移孝作忠”,孝伦理逐渐政治化。汉代孝伦理教育的社会化促使孝伦理走向社会,由家庭内扩展到家庭外。汉代把“孝”作为考核官吏重要标准,而且援孝入律,使孝伦理强制化,孝伦理在情感方面由强到弱。同时,在汉代,孝伦理延伸到神的领域,民间孝感观念流行,,《孝经》也神秘化。孝伦理不仅成为一种国家伦理规范,而且成为衡量一切行为的准则。 再次,探究汉代孝伦理异化的原因,主要从政治、社会、思想因素三方面进行阐述。孝伦理异化是统治者维护国家的稳定的结果,是政治发展的需要。传统的社会组织结构——“家国同构”是孝伦理异化的社会因素。先秦儒家的孝道理论、《孝经》对孝伦理的阐发以及董仲舒的伦理思想为汉代孝伦理的异化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理论支持。 最后,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阐发了汉代孝伦理异化的影响。一方面,孝伦理渗透汉代人的社会政治生活,并且对汉代以后社会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等产生极为重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孝伦理异化带来的消极影响也不应忽视。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23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康学伟 ,王志刚;论孔子对西周传统孝道的继承和发展[J];东北师大学报;1994年06期
2 薛良贵;论孔子“孝”的思想[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1995年04期
3 杜振吉;孔子“孝”的思想及其现代意义[J];管子学刊;1996年03期
4 刘厚琴;田芸;;汉代“不孝入律”研究[J];齐鲁学刊;2009年04期
5 刘厚琴;;汉代父权制新探[J];史学月刊;2009年09期
6 刘厚琴;汉代封建父权制思想研究[J];史学月刊;1995年04期
本文编号:11973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197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