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中西研究的政治无意识——以西方学界对“夏商周断代工程”的评论为中心

发布时间:2017-11-18 00:09

  本文关键词:中西研究的政治无意识——以西方学界对“夏商周断代工程”的评论为中心


  更多相关文章: 中西研究 政治无意识 汉学研究 夏商周断代工程 后殖民研究 新殖民主义


【摘要】:政治是关于中国和中国文明的知识生产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它的存在方式与东方主义和后殖民研究中的情形相当不同,人们往往很少意识到它的政治特性,或者即便是被发现,人们也会对其视而不见或者拒绝认识它的本质。因此,这一因素可以说是构成了中西研究中的政治无意识。这种政治无意识和詹明信的概念基本类似,但詹明信的观点针对的是文学文本的阅读和解释,因此并不完全适用于相对中立和客观的知识和学术研究。詹明信的政治无意识主要是指经济生产中的阶级意识及其在文学文本中的深层反映,而知识和学术生产中的政治无意识的核心是族群意识、国家意识以及国际意识的政治意识形态,是学术领域中现实政治、国际政治、地缘文化政治、身份政治和族群政治控制中西研究的无意识政治学。通过分析中西研究中一些引起巨大争议的个案,可以探讨无意识的政治学如何影响中西研究的学术导向和结果,并影响知识生产和学术评价。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D0;K207.8
【正文快照】: 尽管萨义德认为汉学属于广义的东方学,但汉学与东方学的一个重大差异是,前者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倾向性远低于后者,因为汉学研究从最初就带有一种抵制政治干预和学术政治化的内在机制。既然如此,这是否意味着汉学研究不受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呢?政治是关于中国和中国文明的知识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学勤;;从“夏商周断代工程”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J];中国文化遗产;2004年03期

2 江林昌;;龙的传人要寻根[J];走向世界;1998年Z1期

3 ;“夏商周断代工程”获国家“九五”攻关重大科技成果奖 李学勤获“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突出贡献者”称号[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1年01期

4 李润权;;交流与争鸣:记中外学者关于夏商周年代的一场论战[J];考古;2003年02期

5 许宽华,陈国权;德国汉语教学和汉学研究一瞥[J];德国研究;1997年01期

6 贺圣达;近代东南亚的汉学研究[J];云南社会科学;1999年04期

7 刘树勇;;甲骨文发现一百年——访“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学勤教授[J];科学世界;1999年08期

8 黎明;世界汉学研究不可多得的译著——介绍中译《19世纪中叶俄罗斯驻北京布道团人员关于中国问题的论著》[J];理论界;2005年01期

9 宫长为;;李学勤先生《虞夏商周研究的十个课题》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李远江;;李学勤:让国史上延千年[J];时代教育(先锋国家历史);2008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夫平;;北京中法汉学研究所的学术活动及其影响[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4年卷[C];2004年

2 熊月之;;海德堡大学汉学研究所[A];近代中国(第九辑)[C];1999年

3 李孝迁;;民国时期国际汉学史研究[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熊月之;;德国学术访问记[A];近代中国(第六辑)[C];1996年

5 葛夫平;;巴黎中国学院述略[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2年卷[C];2002年

6 徐保华;;类型化:从张洁作品英译看第三世界女性经验外译过程中的流失[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Joseph Straus;张韬略;;生物材料专利——新殖民主义?还是一种技术转移和利益分享的方式?[A];专利法研究(2006)[C];2007年

8 秦寰明;;美国研究李白的专家艾龙(Elling O.Eide)先生[A];中国李白研究(2000年集)[C];2000年

9 熊月之;周武;;迈向繁荣的海外中国学[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上)[C];2004年

10 陈东辉;;欧美的中国古籍索引编制概况[A];2005年中国索引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特约撰稿 木叶;王德威 汉学研究趋向融通[N];文汇报;2010年

2 吴光辉 厦门大学外文学院;汉学研究·人物史·文化交涉学的纵横交织[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尹锡南 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印度汉学:从“中国研究”到“中国观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马金霞;美国汉学研究网络数据库资源选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记者 小白;单一的德国汉学传统已不复存在[N];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黄思骏;警惕新殖民主义[N];光明日报;2000年

7 记者 李大庆;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出丛书[N];科技日报;2001年

8 叶隽;亚非学院及其汉学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2年

9 张隆溪;在斯德哥尔摩[N];东方早报;2009年

10 王立志;积极借鉴各国汉学研究成果[N];人民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秀俊;“中国文化的海外媒介”[D];山东大学;2010年

2 刘秀俊;“中国文化的海外媒介”[D];山东大学;2010年

3 党为;近三十年来的美国清史研究:以新清史为线索[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孔陈焱;卫三畏与美国早期汉学的发端[D];浙江大学;2006年

5 王元琪;清代道咸同时期的汉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6 赵建红;赛义德的文学与文化批评理论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7 关熔珍;斯皮瓦克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徐海娜;影像中的政治无意识:美国电影中的保守主义[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9 冀爱莲;翻译、传记、交游:阿瑟·韦利汉学研究策略考辨[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赵鸣;战略之差异亦或价值观之差异[D];武汉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东南;中非合作“新殖民主义”论批判[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佳;中国对非援助“新殖民主义论”的缘起、实质与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黄卫华;西方汉学的思维方式与知识背景考察[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赵晨诗;论美国汉学到中国学的变迁[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5 温静;后殖民语境下的文学翻译[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曹东;中国对非洲软实力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培培;百年回想[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8 马拉拉(Andrianiaina, Ketamalala);当代中非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苗枝文;詹姆逊《政治无意识》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10 冯妍;弗朗索瓦·于连汉学研究方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978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1978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2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