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礼仪文化的嬗变及启示
本文关键词:我国传统礼仪文化的嬗变及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礼仪文化 中华文化 中华民族 传统礼仪 春秋战国时期 传统文化 儒家思想 嬗变 百家争鸣 礼崩乐坏
【摘要】:正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也是民族之间相互区别的根本标志。中国人被称为华夏子孙,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始于最早的炎黄时代,其中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传统礼仪文化第一个繁荣时期是西周时期,传统礼仪文化形成以后又经历了几次重要的变化,其中变化最大的是被孔子称为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期。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又经历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大繁荣,这一时期的学术繁荣学派林立思想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又重新构建了中华文化的骨架,其中儒家思想和
【作者单位】: 山东英才学院;
【基金】:2011年11月《和谐大学校园礼仪文化构建研究》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2011GG147
【分类号】:K892.9
【正文快照】: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也是民族之间相互区别的根本标志。中国人被称为华夏子孙,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始于最早的炎黄时代,其中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传统礼仪文化第一个繁荣时期是西周时期,传统礼仪文化形成以后又经历了几次重要的变化,其中变化最大的是被孔子称为礼崩乐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梁花;;儒家传统礼仪文化的本质及其当代价值[J];教育探索;2010年09期
2 李龙;;黄河中下游地区早期礼仪文化研究[J];许昌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3 董晓丽;;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对中国现代广告创意的影响[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2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秀丽;;荀子的礼法观[J];法制与社会;2008年27期
2 蒋家棣;;近代以来学界对传统法文化中“刑”字的阐释[J];河北法学;2011年02期
3 刘文峰,高瑞君;刑事判决理由的含义与起源[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唐婉晴;;简析《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计”与“^寮盵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年01期
5 龙大轩;梁健;;程树德《汉律考》辨正一则[J];历史研究;2007年05期
6 贾丹丹;;礼仪文化对和谐校园构建的意义[J];芒种;2013年03期
7 曹建敦;郭江珍;;近代以来礼制起源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8 柳飒;;中国近代基本法权利规范在实证法律中的变迁[J];求索;2012年08期
9 李龙;;黄河中下游地区早期礼仪文化研究[J];许昌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10 宋杰;;西汉的中都官狱[J];中国史研究;2008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袁俊杰;两周射礼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2 张延昭;下沉与渗透: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元代教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振坤;中国传统教令权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2 马晓克;秦汉逮捕制度论考[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孟志成;汉代对秦律的因革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刘文峰;刑事判决理由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5 孙艳;秦汉赎刑论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宋作军;秦简中所载刑徒问题初探[D];吉林大学;2008年
7 崔智勇;《北魏律》伦理思想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忠元;中国古代渎职犯罪源流考[D];黑龙江大学;2009年
9 崔晨;论汉代监狱制度[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丁晶晶;儒家思想对中国武术礼仪文化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卉;;试论孔子之礼——《论语》中的礼态度[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2 王苹;现代广告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弓立新;;重拾中华礼仪 学做谦谦君子——访彭林[J];少年儿童研究;2006年01期
2 李小园;;和谐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8年11期
3 韩希民;;弘扬礼仪文化与为人师表[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4 胡戟;周秦汉唐礼仪文化的价值定位[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5 郭芳;秦海霞;;重塑礼仪谁来推动[J];小康;2007年02期
6 ;礼兮归来[J];小康;2007年02期
7 邵建;;礼仪文化的历史远影[J];杂文选刊(上旬版);2009年01期
8 丁珊;礼仪文化与人格塑造[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9 楚丽霞;;论传统礼仪的当代价值[J];理论月刊;2008年10期
10 刘显著;王丽华;;传统礼仪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网络财富;2008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湖北礼仪文化师资简介[A];湖北省服务品牌、服务文化大展示(专刊)[C];2011年
2 李衍年;;增强汉语汉字文化的感召力[A];广西老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2002—2004)[C];2002年
3 刘波;;复兴中华文化——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A];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解光宇;;论徽州文化的儒学物质(兼论区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关系)[A];02’中国北海《朱熹思想与以德治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陈立明;;构建和谐文化 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A];和谐文化与统一战线——全国首次统战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范明生;;“轴心时期”中华文化与西亚、南欧文化比较[A];时代与思潮(7)——20世纪末的文化审视[C];2000年
7 吴克明;;社会主义新文化发展观解读[A];湖南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苏振芳;;闽南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内在联系及其特点[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3年
9 李晓霞;王泰庆;;科学发展观与中华文化的复兴[A];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王昌珞;;全球化与中华文化创新(提纲)[A];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学术研究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延东;伟大的文化推进伟大的复兴[N];人民日报;2005年
2 许嘉璐;中华文化要靠中华民族来传播[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3 刘延东;伟大的民族创造伟大的文化 伟大的文化推进伟大的复兴[N];人民政协报;2005年
4 河北邢台学院 王荣兴;发而皆中节谓之和[N];中国教育报;2008年
5 记者 王坤宁;六点建议助中华文化“走出去”[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6 记者 柳晓森;贾庆林会见参加中华文化论坛代表[N];人民日报;2005年
7 ;“一国两制”理论与中华文化[N];福建日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蒲荔子邋实习生 吴培锋;刘明武:让大家都来了解真正的中华文化[N];南方日报;2007年
9 张燕瑾;勿忘中华文化的实践品格[N];人民政协报;2007年
10 记者 叶晓滨;携手推介中华文化[N];深圳特区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兰文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现代建构的双重文化进路[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徐国宝;《格萨尔》与中华文化的多维向心结构[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赵萍;春秋战国赏赐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夏忠龙;先秦伦理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5 汪田明;中国龙的图像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6 张秀清;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D];南开大学;2009年
7 胡孝红;弘扬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8 高卫星;统治的规则与艺术——春秋战国时期的统治思想及其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9 林峰;对外开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林江;中华民族传统医药产业化发展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晓娟;中西礼仪文化之比较[D];兰州大学;2012年
2 张清波;中俄宴会礼仪文化对比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3 王培;论礼仪文化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价值[D];吉林大学;2012年
4 程世帅;论中国武术礼仪文化的缺失与回归[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5 刘冠华;浅析春秋战国官吏贿赂问题[D];吉林大学;2006年
6 蔡礼彬;春秋战国时期的商贸活动及其社会影响[D];河南大学;2001年
7 孙小妹;春秋战国时期的婚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8 陶芬;春秋战国时期士人游学述论[D];内蒙古大学;2006年
9 马骁;春秋战国时期“象思维”的发展[D];四川大学;2007年
10 王彦峰;先秦两汉富民思想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008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200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