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南北关系的一个视角——读狄宇宙《古代中国与其强邻:东亚历史上游牧力量的兴起》
本文关键词:阐释南北关系的一个视角——读狄宇宙《古代中国与其强邻:东亚历史上游牧力量的兴起》
【摘要】:该文是对美国学者狄宇宙所著《古代中国与其强邻:东亚历史上游牧力量的兴起》进行的延展性评论。作者认为狄宇宙此作从游牧一般性的起源关注中国北方游牧势力的兴起,由此引生出南北互动关系的讨论,是从中原以外的视角作出的有益尝试,呈现给中国学术界以新的意义,特别是其揭示游牧社会与农业社会互动所凸显的方法论意义,更值得中国学者在阅览的基础上去体验与分享。该文又对书中有关长城的描写并结合长城的地理分区谈了自己的想法,认为其逻辑关系应当是:生态环境决定文化和生活方式,文化和生活方式则决定族属划分,国家政治体由民族群体所建构,长城是(王朝、国家等)政治体军事攻防的产物,与民族(族群)、生活方式、自然环境并不产生直接关联。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分类号】:K207
【正文快照】: 美国学者狄宇宙(N icola D i Cosmo)的英文著作Ancient China and Its Enem ies:The Rise ofNomadic Power in EastAsian History(Cambridge,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汉译本(贺严、高书文合译),2010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推出,汉译名为《古代中国与其强邻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乌恩;;欧亚大陆草原早期游牧文化的几点思考[J];考古学报;2002年04期
2 陈红宇;;草原文化相关文献概述[J];前沿;2009年10期
3 郑君雷;西方学者关于游牧文化起源研究的简要评述[J];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03期
4 帕梯·J·皮尔托;格丽特尔·H·皮尔托;胡燕子;;人类学中的主位和客位研究法[J];民族译丛;1991年04期
5 刘兵;包红梅;;人类学与科学史研究立场的异同——关于“主位”-“客位”与“辉格”-“反辉格”的比较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立;;“鹤嘴斧”的类型、年代与起源[J];边疆考古研究;2003年00期
2 郑君雷;;关于游牧性质遗存的判定标准及其相关问题——以夏至战国时期北方长城地带为中心[J];边疆考古研究;2003年00期
3 邵会秋;;先秦时期北方地区金属马衔研究[J];边疆考古研究;2004年00期
4 吉迪;张玲;余静;;公元前1000年以来中国东北地区牧业生活方式的兴起——区域文化的发展及其与周邻地区的互动[J];边疆考古研究;2004年00期
5 豆海锋;丁利娜;;北方地区东周时期环状青铜带扣研究[J];边疆考古研究;2007年00期
6 井中伟;;夏家店上层文化的青铜钉齿马具——北方草原与中原青铜文化交往的新证之一[J];边疆考古研究;2010年00期
7 刘少虎;;历代屯垦绩效对民国新疆的中华民族认同影响研究[J];保山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8 特力更;张骁;;旅游经济对少数民族游牧文化的影响分析——以蒙古族游牧文化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10期
9 魏燕利;汉“塞天田”新探[J];池州师专学报;2003年06期
10 罗佳;;清代西域地名的功能初探[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世明;公元前3世纪—公元4世纪匈奴国家形态的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徐良利;伊儿汗国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尚永琪;3-6世纪佛教传播背景下的北方社会群体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夏增民;儒学传播与汉魏六朝文化变迁[D];复旦大学;2007年
5 王涛;清军火器、军制与战争[D];复旦大学;2007年
6 吴轶群;清代新疆边境地区城市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尚季芳;民国时期甘肃毒品与禁毒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张雪梅;诸神的居所—西部中国的信仰社区[D];四川大学;2007年
9 马瑞江;从多元到一体的动因与机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10 刘岩;比较文学视野下的现代化中国想象[D];北京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地区的又一重要考古收获——昌平白浮西周木椁墓的新启示[J];考古;1976年04期
2 ;辽宁兴城县杨河发现青器铜[J];考古;1978年06期
3 田广金;郭素新;;内蒙古阿鲁柴登发现的匈奴遗物[J];考古;1980年04期
4 刘得祯;许俊臣;;甘肃庆阳春秋战国墓葬的清理[J];考古;1988年05期
5 周兴华;;宁夏中卫县狼窝子坑的青铜短剑墓群[J];考古;1989年11期
6 罗丰;韩孔乐;;宁夏固原近年发现的北方系青铜器[J];考古;1990年05期
7 赵慧民;李百勤;李春喜;;山西临猗县程村两座东周墓[J];考古;1991年11期
8 延世忠;李怀仁;;宁夏西吉发现一座青铜时代墓葬[J];考古;1992年06期
9 杨守国;祁悦章;;宁夏彭阳县近年出土的北方系青铜器[J];考古;1999年12期
10 田广金;;桃红巴拉的匈奴墓[J];考古学报;1976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穆;;中国疆域理论学术研讨会述要[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1年03期
2 李开周;;古版“国八条”:古代中国的房屋“限购令”[J];芳草(经典阅读);2011年06期
3 ;民主,更是一种生活方式。[J];珠江水运;2011年11期
4 萧武;;从朝贡体系到主权国家体系——以准噶尔部为例[J];绿叶;2011年06期
5 刘颖;王智;;古代中国SM形纹饰起源探究[J];艺术·生活;2006年04期
6 方杰;;遵循·“越轨”·改变——对自我生活方式的一点认识和反思[J];大众心理学;2007年09期
7 李聪聪;;读书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J];新一代;2011年07期
8 时香丽;;读书也是一种生活方式[J];中国三峡;2011年06期
9 王友良;陶曼;;基于低碳生活方式背景下对高碳生活方式的伦理反思[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微博在线[J];时代青年(悦读);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世龙;李鄂荣;;地质思想在古代中国之萌芽[A];地质学史论丛(4)[C];2002年
2 王洁;王松文;;“生活方式病”的管理与干预[A];浙江省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侯艾君;侯爱文;;论游牧文明的当代价值及其命运[A];中国·内蒙古第四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任爱君;;说契丹辽朝前期四楼、捺钵与斡鲁朵的关系[A];蒙古史研究(第八辑)[C];2005年
5 林安;蒙秀群;;浅谈老年人科学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途径[A];养老与社会保障——第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杨长鑫;;对社会主义生活方式几个问题的探讨[A];江苏省科社学会2000年会议论文[C];2000年
7 乌云巴图;;论蒙古族传统文化——草原文化的本体论研究[A];中国·内蒙古首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谷苞;;论正确阐明古代匈奴游牧社会的历史地位[A];民族学研究第八辑[C];1986年
9 袁宁;;搞好“六个老有”是实现老年人科学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A];养老与社会保障——第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金瑞;王赛音;;传承与创新:草原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以蒙古察哈尔部文化为例[A];中国·内蒙古第四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深圳特区报记者 梁二平 尹春芳;认识古代中国需要多面“镜子”[N];深圳特区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李韵;国博《古代中国》讲述文明脉络[N];光明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云菲;新国博全景呈现“古代中国”[N];中国艺术报;2011年
4 吴仪;“亚财政”控制的古代中国[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5 李秀娜;国博举行“古代中国”基本陈列预展仪式[N];中国文物报;2011年
6 记者 严长元;“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在国博预展[N];中国文化报;2011年
7 记者 尹春芳;探索古地图背后的世界观[N];深圳特区报;2010年
8 新华社记者 芮英杰;曲折向前的南北关系[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9 王勇;经济全球化对南北关系的影响[N];社会科学报;2000年
10 林寒;朝鲜“恐吓”大棒挥向韩国[N];世界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姗姗;古代中国的“契约自由”:文本与实践的考察[D];吉林大学;2009年
2 管伟;中国古代法律解释的学理诠释[D];山东大学;2008年
3 廖小东;政治仪式与权力秩序[D];复旦大学;2008年
4 汪庆红;监察与制衡[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任念文;西北与中原[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孔祥田;经验、民主与生活[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7 陈卫华;论西方审美文化视野中的波希米亚精神[D];浙江大学;2008年
8 买提库尔班·买吐迪;维吾尔饮食文化研究[D];新疆大学;2007年
9 周晶;20世纪前半叶西藏社会生活状态研究(1900-1959)[D];西北大学;2005年
10 张秀武;技术设计的哲学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丽萍;上海市女大学生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于影;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长沙;龙岩市住宅区体育配套设施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4 廖春艳;新疆哈萨克族生活方式与健康的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5 笪艺;贵州省高校研究生生活方式与体育健身的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6 罗琴;大学生市场的生活方式细分研究及营销对策[D];广西大学;2008年
7 魏丽芳;智能家电的亲和性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8 龚蓉;历史街区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法初探[D];长安大学;2008年
9 王韩丽;生态移民的城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10 张磊;中国漫迷群体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2342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234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