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蠲免政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两晋蠲免政策研究
【摘要】:蠲免是指国家为减轻人们负担,全部或部分地免除人们赋役的一种措施。本文依据文献资料,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从两晋朝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宏观背景出发,将蠲免政策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互动考察,期冀能够为当今社会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一点参考。 关于两晋蠲免的基本概况,文中指出:两晋政权一共颁行蠲免诏令40次,平均约每四年一次,诸帝在蠲免次数上呈不平衡性;蠲免的内容主要包括田租、赋税、户调、兵役徭役及各种杂税等;蠲免幅度主要包括免征和减征;蠲免从原因上大致可以分为因灾蠲免和非灾蠲免;在时间上可分为临时性和长期性蠲免。 关于两晋蠲免的思想基础,则主要是敬天保民、以民为本、善恶相报。 两晋蠲免的具体运用可以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探讨。在政治活动中,通过运用蠲免以巩固政权,但吏治好坏影响蠲免的贯彻执行力度。在经济活动中,重农政策是实施蠲免的强大后盾,财政状况是实施蠲免的有力保障,灾害救助是运用蠲免的主要动因。在军事活动中,实施蠲免可以稳固边防、军事争夺。 两晋时期的蠲免政策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也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既有吸收前朝的经验,又有所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630;K23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松山;;两晋史书种类略论[J];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02期
2 张兴成;;两晋宗室制度差异及其形成原因探析[J];中州学刊;2011年01期
3 张朝富;;文学活动空间变化与两晋文学发展进程[J];云南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4 刘小峥;;两晋庖厨里的纷纭世相[J];雨花;2006年04期
5 张秀军;;两晋时期民间应对灾害策略[J];北方论丛;2006年05期
6 邹远志;;两晋为人后议题中的“亲亲”“尊尊”之辨[J];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张旭华;;略论两晋时期的司徒府典选[J];许昌学院学报;1991年03期
8 沈刚;;两晋东宫述论[J];东南文化;2008年02期
9 吴桂兵;;两晋时期建筑构件中的兽面研究[J];东南文化;2008年04期
10 高慧斌;;试论两晋教育的特点[J];殷都学刊;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建国;;汉唐之际五铢钱制衰落与变革新论[A];六朝货币与铸钱工艺研究[C];2003年
2 刘广瑞;;试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冀州地区的人口流动[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3 梁伟;史玉明;谢智刚;王艳丽;;不同时期汉语散文的字同现网络之研究[A];第五届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集[C];2009年
4 彭安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苏北开发及其影响[A];汉唐社会经济与海盐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王文娟;;魏晋南北朝时期教育史研究回顾与展望[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李传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谣言和谣言控制——魏晋南北朝社会史研究的一个新视野[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朱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等级婚姻极其社会影响[A];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年会暨江南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张俊飞;;婚姻所见魏晋南北朝时期之胡化现象[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晋文;;简论魏晋南北朝时期重农政策的继承与发展[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张旭华;;谈谈南朝清议的发展演变[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奇异的绍兴“飞天仙女”[N];浙江日报;2009年
2 任李阳;古雅的青瓷[N];吉林日报;2005年
3 记者 夏晓;南昌再现晋代古墓[N];江西日报;2006年
4 马起来;三国青釉鸡首壶[N];中国商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郭旭霞 通讯员 郝俊峰 罗文苹;库车又发现一座古墓葬[N];新疆日报(汉);2010年
6 南居钱;家庭教育的“重章叠唱”[N];甘肃日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陈朝霞;今探鄞州东吴古墓,遥想西晋甬人习俗[N];宁波日报;2006年
8 记者 孙龙;“三至九世纪高昌西州政治制度研究”结项[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9 慕生达;耀州窑与黑瓷[N];铜川日报;2007年
10 南志明;晋代通渭境内的鲜卑部落[N];民主协商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庄金秋;两晋与北方民族政权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武锋;葛洪《抱朴子外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松山;两晋史学发展特征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王天彤;魏晋易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5 宋雪玲;魏晋南北朝战争诗文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6 陈柏青;魏晋南北朝养生学术思想研究及其养生术应用辑要[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冯莉;《文选》赋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8 王策;金鸡梁所出木牍、封检及相关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张焕君;魏晋南北朝丧服制度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10 李琼英;魏晋南朝寒人仕进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春来;两晋蠲免政策研究[D];湖北大学;2011年
2 康丽敏;两晋儒家文艺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3 王芙蓉;两晋灾害及其相关问题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贾宇;玄儒思想影响下的两晋孝观念演变[D];清华大学;2007年
5 张艳萍;两晋南朝士族与文献学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6 郭娜娜;高平郗氏家族与魏晋南北朝社会[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张翠真;两晋俗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力;两晋士族审美趣味与文学创作[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9 王伟;两汉魏晋南北朝公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亓文香;从《世说新语》《搜神记》等看魏晋南北朝物量表示法[D];山东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2447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244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