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秦汉航海史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03 00:22

  本文关键词:秦汉航海史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秦汉 造船 航海技术 文化交流


【摘要】: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航海史上的重要发展期。这一时期,造船机构比较完备,造船场地分布广泛,船上普遍安装了甲板、橹、帆、舵和锚,楼船是秦汉时期造船高超技术的集中体现。 汉代,人们具备了丰富的天文知识,扩展了海洋地理知识,掌握了海上季风的变化规律,解释了江河入海口的暴涨潮现象。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发展,促成了中国与印度洋沿岸诸国的海上联系。汉武帝时开辟了通往印度半岛南部和斯罩兰卡的海上航路,东汉延熹九年(166年),大秦王安敦遣使到洛阳,标志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汉朝与罗马交流的主要内容包括两国之间地理知识的传播,丝绸贸易以及人员的来往。 合浦、徐闻在海外商贸中的作用巨大,是汉代南海丝路重要的始发港,在当时沿近岸航行的条件下,其地位无法替代。秦汉时期中日航海活动基本成熟,徐福东渡日本是中日航海交往史的重大事件。徐福东渡的可行性航线是沿渤海海峡与黄海沿岸的航线前往日本。以徐福为代表的中国移民,促进了日本的文明开化。水稻传入日本的航线是从长江下游,经过山东半岛、辽东半岛、朝鲜半岛、日本九州、再到本州这一条以陆路为主,兼有短程海路的弧形路线,以接力棒的方式传播过去的。水稻的传入,促进日本跃进到以水稻耕作为主的农业经济社会。丝绸沿徐福东渡路线传入日本,带动了日本纺织技术的进步。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232;F552.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文明;略论中国栽培稻的起源和传播[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2 玄松南;日本稻作的起源与传播[J];中国稻米;1997年05期

3 安志敏,金元龙,贺川光夫,西谷正,崔大勇;联结中、日、朝的稻米之路[J];东南文化;1990年03期

4 陈淳,郑建明;稻作起源的考古学探索[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林华东;;联结中朝日的稻米之路[J];古今农业;1993年04期

6 向安强;长江中游史前稻作遗存的发现与研究[J];江汉考古;1995年04期

7 麦英豪;;广州皇帝\∥骱耗緄枘狗⒕蚣虮╗J];考古通讯;1957年04期

8 何纪生;吴振华;;广东徐闻东汉墓——兼论汉代徐闻的地理位置和海上交通[J];考古;1977年04期

9 安志敏;;长江下游史前文化对海东的影响[J];考古;1984年05期

10 蔡凤书;;古代中国与史前时代的日本——中日文化交流溯源[J];考古;1987年1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宏斌;战国秦汉时期中外农业科技文化交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2468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2468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1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