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元代宫廷崇佛史事考

发布时间:2017-12-05 06:11

  本文关键词:元代宫廷崇佛史事考


  更多相关文章: 元代 宫廷 藏传佛教 政教关系


【摘要】: 蒙古民族在13世纪崛起于蒙古北方草原。在其军事扩张的过程中,蒙古民族接触了藏传佛教文化。从13世纪中叶起,藏区纳入中原王朝版图,成为元朝的一个行政区域;在文化上,蒙古人接受了藏传佛教文化,开此后藏传佛教东传的先河。元朝中央对西藏地方实施了有效的治理和管辖,如设置宣政院机构并以帝师兼领院事,在西藏地方设置乌斯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封授有实力的地方实力集团为万户等。简言之,藏传佛教在元代政治中占重要地位。因蒙元宫廷的崇奉,藏传佛教获得了极高的地位,并对元代的政治、经济等方面产生了影响。 对于藏传佛教在元代宫廷的传播与发展问题,已有学者论及,但较为零散。本文旨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试图展现藏传佛教在元代宫廷所受崇奉及影响。 《元代宫廷崇佛史事考》全文分为三部分,即前言、正文和结语。 前言部分概述本文的选题意义和相关问题的研究状况。 正文部分开列三方面: 第一章,藏传佛教在蒙元宫廷中的传播历程。本章主要论述从阔端迎请萨迦班智达并皈依藏传佛教始,至忽必烈将藏传佛教抬升为国教这段时期内,藏传佛教在蒙古上层中的传播。藏传佛教最早传入蒙古始于1247年萨班与阔端凉州会晤。此后,萨迦派首领八思巴追随忽必烈左右,升至帝师。另一藏传佛教派系噶举派也与蒙元建立联系。1264年秋,忽必烈受藏传佛教密宗戒,正式皈依藏传佛教。其后,蒙古后妃、诸王纷纷受密宗戒,崇奉藏传佛教渐成蒙元宫廷风尚。本章着重对藏传佛教与蒙元上层、蒙藏关系的确立等加以研究。 第二章,元代宫廷崇奉藏传佛教的表现。第一节,对元朝诸帝崇奉藏传佛教的表现进行梳理。本节包括六部分。第一,对萨迦派上层人物采取优礼政策。第二,对其他教派上层人物采取优礼政策。第三,为藏地的一般僧人制定优待的政策。第四,兴建塔庙,雕塑佛像,翻译和刊印佛经。第五,大作法事。第二节,对元代后妃、公主、宫女崇奉藏传佛教的表现进行梳理。第三节,对元代诸王崇奉藏传佛教的表现进行梳理。第四节,对元代宦官崇奉藏传佛教的表现进行梳理。 第三章,元代宫廷崇奉藏传佛教的影响。蒙古统治者出于统治需要大力支持藏传佛教的发展,藏传佛教遂迅速传播,对元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很大影响。第一节,藏传佛教对宫廷生活的影响。元代宫廷法事活动对宫廷生活的渗透是多方面的,本节主要考察元代宫廷法事活动对宫廷祭祀、宫廷乐舞的影响。第二节,元代宫廷崇佛对宫廷外(政治、文化、经济、司法诸方面)的影响。本节包括七部分。第一,有助于维护统一。第二,对全国佛教事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第三,对元朝的文化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第四,丰富了都城的精神文化生活。第五,元代宫廷崇奉藏传佛教并大作法事,给国家财政带来巨大负担。第六,一些不法僧徒触犯法度,使法律的公正与严肃受到挑战。第七,对社会风气的影响。第三节,元代宫廷崇佛对元代宫廷其他信仰的影响。主要考察宫廷藏传佛教信仰对宫廷道教、萨满教、也里可温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信仰的冲击。 结语,笔者在前文基础上,分析蒙元宫廷崇奉藏传佛教的原因,并认为藏传佛教在促进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统治者制定治藏政策的依据。元朝对西藏的治理和藏传佛教上层在元朝扶植下的政教合一形式的统治对藏族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元朝对西藏的治理形式也被明清中央王朝所沿用。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2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树森;元代基督教在大都地区的传播[J];北京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2 沈卫荣;;元朝噶玛巴研究二题[J];中国藏学;1989年04期

3 熊文彬;元朝宫廷的“西天梵相”及其艺术作品(上)[J];中国藏学;2000年02期

4 王启龙;藏传佛教对元代经济的影响[J];中国藏学;2002年01期

5 黄春和;元明清北京宫廷的藏传佛教 造像艺术风格及特征[J];法音;2001年01期

6 王献军;元代入居内地的藏族人[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7 王东平;元代回回人的宗教制度与伊斯兰教法[J];回族研究;2002年04期

8 陈庆英;元代乌思藏萨迦政权及其与蒙古皇室的关系[J];青海社会科学;1986年03期

9 陈庆英;蒙藏的早期交往及西夏在蒙藏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J];青海社会科学;1992年06期

10 张云;元代管理吐蕃地方的中央机构——总制院与功德使司[J];青海社会科学;1995年01期



本文编号:12538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2538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8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