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前中期流民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明朝前中期流民问题研究
【摘要】:流民问题古已有之,并非明朝所独有。流民的出现,成为威胁封建政权稳定的不安因素。我国古代社会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国家的主要税收来源就是土地,一旦农民失去土地而被迫离开正常的生活轨道成为无所依归的流民,就会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带来严重的冲击,引起社会的动荡不安。因流民而形成的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甚至成为王朝更迭的主导力量。因此对于流民的处理就成为我国封建社会历朝历代都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 明朝的流民问题,与之前所出现的流民问题不尽相同。这其中既有与之前相同的爆发因素,也有其自身的特殊原因。明朝已经处于封建社会晚期,在明朝后期更是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因此明朝前中期的流民问题与后期的流民问题出现的原因与形成过程就必须分开进行论述。本文论述的就是在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之前明朝的流民问题,即前中期的流民问题,这一时期的流民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还是封建社会自身的因素。主要是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对于人民的赋役剥削与压迫进一步加强,这成为流民问题贯穿整个明朝的重要因素。此外,从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明朝的自然灾害出现的频次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要频繁,这使得在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的情况下,农民比以往更容易因灾失去土地,也更容易沦为流民。虽然明朝统治者在处理流民问题时采取了非常多的措施,不但颁布了相关的法律进行限制,而且实行“安辑流民”的政策,但是就整个明代的流民的形成速度与规模而言,都是古代社会空前的。 本文试图通过对于明朝前中期流民问题的形成原因与明朝政府的对策的分析与论述,对于明朝前中期的流民问题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通过对于明朝前中期流民的研究,也能与明朝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之后的流民问题进行比较。同时也对于我国现阶段的户籍政策、人口流动问题等,都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文主要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导论,阐述本文的选题由来、学术价值、学术史综述、学术重难点及创新点、概念界定。 第二部分是正文,先是从整体上论述明朝前中期的流民问题。然后将明朝前中期进行一个时间上的界定,以方便本文进行不同的分析与论述。前期的流民问题的产生主要是两大因素的共同作用:元末农民大起义以及“靖难之役”,因此对于流民的处理方式因为产生的原因不同,也有着不同的处理方式。中期的流民问题,着重分析了中期流民问题产生的三大原因:土地兼并、赋役加重、自然灾害。大规模的流民问题主要出现在中期,因此对于流民的对策也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又从积谷备荒、临灾赈济、安辑流民等三个方面分析明朝政府对于流民的处理方式。最后分析了明朝前中期统治者对于流民问题处理的得与失以及对于作者对于明朝前中期流民问题的一些思考。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2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永安;;郧阳抚治形成时期的三位一体结构及其历史地位[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常越男;;清代额亦都家族军功考[J];满族研究;2011年02期
3 高祥峪;;《愤怒的葡萄》与美国1930年代的大平原沙尘暴[J];外国文学评论;2011年03期
4 余张红;;十八世纪晚期至十九世纪中期华瓷外销[J];中国陶瓷工业;2011年04期
5 马小敏;;浪漫抒情小说在20-40年代的新陈代谢——以自我和田园浪漫抒情小说为例[J];青年文学家;2011年09期
6 范舟游;;西汉盐铁会议探析[J];文教资料;2011年16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栗红梅;李鑫;张俊英;;抗虫棉鑫秋4号的试验示范及推广[A];中国棉花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张俊英;;国审抗虫棉鑫秋1号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A];中国棉花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李新峰;;土木之战志疑[A];明史研究第6辑[C];1999年
4 霍中洋;万靓军;张洪程;戴其根;许轲;;不同施氮比例对杂交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A];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张晓妍;陈强;冯佳;张传茂;;PIk1与Nedd1的相互作用及功能研究[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青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吴修佩;;黄河三角洲植棉高产高效栽培初探[A];中国棉花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肖爱玲;;历史时期制约徐州城市发展因素初探[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八辑下册)——中国古都学会2001年年会暨赤峰辽王朝故都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李丽峰;;近十年中国近代乡村社会流动研究综述[A];华北乡村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梁健;李晓娟;纪忠萍;;华南涝年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10 蒲霞;;论明清时期淮河流域航运的开发[A];明史研究第8辑[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山大学在读历史学博士 谢小强;城市冷漠:政府冷漠的必然[N];东莞日报;2011年
2 高传立;水稻前中期田间管理技术要领[N];徐州日报;2007年
3 记者 谢琼邋通讯员 江仕雄;278个村(居)委会完成前中期工作[N];中山日报;2008年
4 何海燕;晚清人口问题与对策略论[N];光明日报;2007年
5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河北省课题组 李雁鸣;小麦后期田间管理需加强[N];河北农民报;2007年
6 熊南江;夏季莫贪生冷饮食[N];家庭医生报;2007年
7 郭茹;中期票据生逢其时 首批有望获追捧[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8 茅家琦;解剖历史上的社会难题[N];光明日报;2001年
9 扬中市农林局 瞿廷广 张选怀 王小怀;机插稻的高产栽培关键[N];江苏科技报;2006年
10 水清;玉米为何雌雄花期不遇[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培友;北宋前中期诗词风貌与文化生态[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2 万靓军;水稻氮肥运筹效应及技术改进的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3 刘丹;CENP-E马达蛋白作用网络在细胞有丝分裂中的功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4 蔡欣;Ndc80复合物可塑性及动态组装分子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5 钱春桃;黄瓜异源易位系的细胞遗传学形成机制及其对枯萎病的抗性遗传特点[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6 都建;纺锤体微管与动点粘连的分子解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7 高彦飞;磷酸化CUEDC2调节细胞有丝分裂的分子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1年
8 赵玉田;灾荒、生态环境与明代北方社会经济开发[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侯贺礼;PI3K抑制剂和辐射对细胞命运的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10 张益锋;金荞麦和荞麦对增强UV-B辐射及干旱胁迫的生理生态响应[D];西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鹏;明朝前中期流民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熊家武;上海流民研究(1937-1949)[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段有成;宋代流民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艳菊;近代淮北地区流民问题研究(1840-1937)[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汪良;西汉的流民问题与乡里控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6 颜培华;清代黄淮平原东部流民问题的历史地理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7 王艳;明代山东流民问题述论[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任馥瑛;晚清内蒙古地区流民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4年
9 柳晶;民国时期河北地区流民问题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10 陈苇苇;论流民对东晋前中期政局的影响[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552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255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