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齐鲁两国人才研究
本文关键词:春秋战国时期齐鲁两国人才研究
【摘要】:本文是对春秋战国时期齐鲁两国人才的综合研究。春秋战国时期齐鲁两国人才辈出,出现了许多历史巨人如孔子、孟子、管仲、孙武等。春秋战国时期齐鲁两国个体人才研究已经非常全面,但将两国众多人才集中起来研究并不多见。将齐鲁两国人才集中起来进行比较研究,能更清晰了解两国人才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山东地区培养人才提供历史借鉴。 绪论部分论述了春秋战国时期齐鲁两国人才研究的选题缘由、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方法等,正文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齐鲁两国的环境。齐鲁两国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影响两国人才的重要因素。齐鲁两国封国之初,两国环境差异很大。两国封国基础不同,制定发展本国的政策也有所不同。鲁国土质丰腴,主要发展农业经济,以农业立国,鲁国具有崇德重民、崇德明礼的特征;而齐国的土质条件较差,因此齐国种植桑麻,发展工商业,以工商业立国,齐国则呈现务实开放、重利重义的特点。 第二部分介绍春秋战国时期齐鲁两国人才的概况。列表说明这一时期两国人才众多;然后以时间为序按照人才类型分类,介绍齐鲁两国杰出人才状况。 第三部分将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人才与鲁国人才加以比较。这一时期两国人才呈现不同特点:在政治人才方面,齐国许多政治人才出身低微但被委以重任;而鲁国政治人才多出身公族,其他阶层的人才很难进入统治阶层施展理想和抱负。在思想人才方面,齐国思想开放,兼容性强,吸引各种人才前往,存在多种思想派别如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等;而鲁国思想呈现守常性,思想派别单一,鲁国思想人才多属于儒家和墨家。在军事人才方面,齐国军事人才众多如司马穰苴、孙武、孙膑、田忌等;而鲁国杰出的军事人才几乎没有,并不多见。 第四部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齐鲁两国的人才观。两国确立了不同的人才观,鲁国遵从周礼从社会上层选拔人才,而齐国以才能和功劳选拔人才。通过总结两国的人才观,探究人才培养、选拔和任用等方面的历史经验。 第五部分是对春秋战国时期齐鲁两国人才研究的总结。这一时期两国人才研究给我们重要启示:环境对人才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竞争和宽松的社会环境都有助于人才的发展,合理的人才培养、选拔和任用机制有助于人才才能的发挥。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22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江宁;;先秦齐国与西方不谋而合的人本文化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6期
2 张福信;;孔子与齐鲁文化的交流[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谭学书,贾永三;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才争夺战和人才流动[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4 李友仁;齐鲁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J];发展论坛;1996年07期
5 颜谱;齐鲁文化的基本精神内涵[J];东岳论丛;2002年06期
6 赵全科;山东全新世史前文化繁荣的环境基础[J];福建地理;2000年03期
7 刘斌;齐文化对孔孟思想的影响[J];管子学刊;1995年04期
8 李伯齐;也谈齐鲁文化与齐鲁文化精神[J];管子学刊;1999年04期
9 邱文山;齐、鲁文化及其交融与整合[J];管子学刊;2002年03期
10 李秋芳;;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农学成就论略[J];管子学刊;2008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超;先秦儒家人才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2年
2 蒋颖;湖南近现代人才群体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3 赵娜;战国时期齐国军事外交方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郭宁;山东文化的历史演进及山东文化区划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少君;先秦齐鲁地区移风易俗考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姚娟;安徽历史人才地理分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7 高林强;区域历史人才地理分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姣;中国近代科技知识分子群体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9 陈玉婷;孔墨比较与墨家的兴衰探微[D];西藏民族学院;2009年
10 白艳秋;论战国时代的人才解放运动[D];黑龙江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2581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258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