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雪域牧耕文明板块”在中国疆域底定过程中的地位
本文关键词:论“雪域牧耕文明板块”在中国疆域底定过程中的地位
更多相关文章: 雪域牧耕文明板块 中国疆域 藏传佛教 游牧部落社会
【摘要】:青藏高原特有的高山地带适宜游牧、河谷地带有利农耕的自然条件,带来了该地域定居农业与游牧社会二元分割的态势。因二者势均力敌、彼此难以统合对方,造成该地域在前近代除了吐蕃王朝暂短统一外,大部分时间处于分裂割据状态。此既是藏传佛教趁势崛起之缘由,亦为元、清两朝政治力量始终对该地域起着决定性影响的深层机理。同时,由于藏传佛教通过宗教的力量将雪域高原的文明一体性延续下来,妙用文化的力量参与并深刻地影响着古代中国疆域构建历程,使得该地域在中国疆域底定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
【分类号】:K207
【正文快照】: 一、引言笔者曾经撰文将中国疆域最终奠定的时空坐标推定在1820年,并进而推断该时点底定的疆域,就其自然地理态势及其由此衍生的生产方式而言,实际上是由“大漠游牧”、“泛中原农耕”、“辽东渔猎耕牧”、“雪域牧耕”与“海上”五大文明板块经过长时段的相互撞击与攻防,彼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霍巍;;西藏曲贡村石室墓出土的带柄铜镜及其相关问题初探[J];考古;1994年07期
2 张平;艾尔肯·米吉提;田早信;冯霞;张铁男;姚书文;徐庆元;郭建国;;新疆哈密焉不拉克墓地[J];考古学报;1989年03期
3 张君;;青海李家山卡约文化墓地人骨种系研究[J];考古学报;1993年03期
4 杨晨;;藏传佛教寺院经济及其社会影响[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5 霍巍;从新出考古材料论“吐蕃”的源流[J];四川文物;1995年04期
6 韩康信;张君;;藏族体质人类学特征及其种族源[J];文博;1991年06期
7 霍巍;;西藏高原古代墓葬的初步研究[J];文物;1995年01期
8 巴卧·祖拉陈哇 ,黄颢;《贤者喜宴■》摘译[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80年04期
9 于逢春;;论中国疆域最终奠定的时空坐标[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6年01期
10 于逢春;;构筑中国疆域的文明板块类型及其统合模式序说[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国武;袁世凯政府对藏政策初探[J];安徽史学;2002年03期
2 陈永刚;;古代会盟中的仪式是构建和谐社会秩序的有效方式——以唐蕃间会盟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3 张云;西藏历史研究的责任与使命问题[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4年02期
4 魏东;;额济纳旗绿城青铜时代墓葬出土的人骨研究[J];边疆考古研究;2004年00期
5 王艳云;;西藏传统餐饮厨具设计制造中的生态意识[J];包装学报;2010年03期
6 罗敏;周翔飞;阿绒甲措;;川西康区主要藏族民间世俗性歌舞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黄全毅;;固始汗对西藏稳定的贡献[J];重庆与世界;2011年07期
8 阿旺;;吐蕃法律综述[J];中国藏学;1989年03期
9 格桑达吉;;松赞干布经济思想初探[J];中国藏学;1989年04期
10 石硕;;西藏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对认识西藏远古文明的价值[J];中国藏学;199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艳云;;西藏传统餐饮厨具设计制造中的生态意识[A];2010中国包装行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褚俊杰;;敦煌古藏文本《般若心经》研究——同藏文大藏经本、梵文本和汉文本的语词比较[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三辑)[C];1991年
3 王尧;;从《河图、洛书》、《阴阳五行》、《八卦》在西藏看古代哲学思想的交流[A];“藏彝走廊历史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C];2003年
4 才项多杰;;青海拉安藏族部落的历史与发展现状概述[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5 陈践践;;藏语ring-lugs一词演变考——敦煌藏文古词研究之一[A];常书鸿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C];2004年
6 达力扎布;;《清内秘书院蒙古文档案汇编》评介[A];蒙古史研究(第十辑)[C];2010年
7 朱悦梅;;多元宗教文化影响下吐蕃职官管理制度的形成[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19辑——多元宗教文化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胜利;民国政府西北民族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王用源;汉语和藏语复音词构词比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淡乐蓉;藏族“赔命价”习惯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卓嘎;藏族天文历算传承模式及其变迁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常倩;商周至魏晋南北朝羌人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文法;热贡赛姆耘宗教信仰类型与功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樊秋丽;陇右汪氏家族兴衰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冯玉新;界域变动与地方社会[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黄西武;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少数民族参加国家代议机构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龙珠多杰;藏传佛教寺院建筑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兰兰;宋元时期西藏止贡噶举派历史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张福春;近代国家与游牧社会[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黄勐;中印藏南领土争端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柏宇亮;浅析中国元代之前的天井墓[D];暨南大学;2011年
5 刘嘉尧;藏族传统生态文明与藏区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6 张小霖;河湟地区的藏传佛教与社会生活[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谢光典;公元七至九世纪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历史地名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马丹丹;蒙藏委员会与蒙藏事务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仁旦卓玛;吐蕃碑文文法特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罗莉;清末川边改土归流对西藏地方的影响[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遇春;;新疆现发的彩陶[J];考古;1959年03期
2 ;云南德钦永芝发现的古墓葬[J];考古;1975年04期
3 潘其风;韩康信;;内蒙古桃红巴拉古墓和青海大通匈奴墓人骨的研究[J];考古;1984年04期
4 李晓鸥;刘继铭;;四川荥经县烈太战国土坑墓清理简报[J];考古;1984年07期
5 王仁湘;;带扣略论[J];考古;1986年01期
6 陈戈;;关于新疆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新认识[J];考古;1987年04期
7 张增祺;;云南青铜时代的“动物纹”牌饰及北方草原文化遗物[J];考古;1987年09期
8 潘其风;韩康信;;东汉北方草原游牧民族人骨的研究[J];考古学报;1982年01期
9 韩康信;潘其风;;古代中国人种成分研究[J];考古学报;1984年02期
10 韩康信;;新疆哈密焉不拉克古墓人骨种系成分研究[J];考古学报;1990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尧;;藏传佛教译经史料钩沉[J];中国藏学;1992年03期
2 黄春和;;最具象征意义的密修本尊像[J];收藏家;2001年09期
3 贾一心;;热贡藏传佛教艺术摭谈[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平措卓玛;;藏传佛教的传承制度[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5 于小成;吴承敏;;藏传佛教与民族团结——从承德外八庙的建筑看它的历史作用[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才吾加甫;;元明时期的新疆藏传佛教[J];西域研究;2007年03期
7 才让;;藏传佛教慈悲伦理与生态保护[J];西北民族研究;2007年04期
8 本刊评论员;;活佛转世岂能随心所欲?[J];中国西藏(中文版);2008年01期
9 吕虹;;藏传佛教的社会影响[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10 ;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副会长的发言[J];法音;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传力;边普;;藏传佛教与拉萨城市转经道空间[A];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亚莎;;藏传佛教“佛鹏”源流考——青藏高原Khyung图形的演变脉络[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曹学文;;藏传佛教在炳灵寺发展之述评[A];炳灵寺石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班班多杰;扎洛;周拉;孙悟湖;;近年来藏族宗教生活中出现的若干新现象[A];宗教与民族(第六辑)[C];2009年
5 向红笳;;藏传佛教在北美的传播[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6 郎维伟;;四川康区藏传佛教觉姆现状研究[A];“西藏和其他藏区现代化道路选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7 郎维伟;;试论康藏文化与藏传佛教的关系——为纪念任乃强先生而作[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8 班班多杰;;为道、为学、为器——简论藏传佛教和藏族文化的关系[A];宗教与民族(第贰辑)[C];2003年
9 才让;;当代藏传佛教的社会影响及发展特征[A];宗教与民族(第四辑)[C];2006年
10 沈桂萍;;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历史考察[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3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健礼;漫话古代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的联系[N];西藏日报;2006年
2 记者 苏琳;第四届藏传佛教高级学衔授予活动在京举行[N];经济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王辉;一场智慧的较量[N];中国民族报;2005年
4 记者 张倩 实习生 张春霞;甘肃省藏传佛教界人士座谈会举行[N];甘肃日报;2006年
5 吴健礼;漫话古代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的联系[N];西藏日报;2006年
6 记者 木佳;刘延东会见藏传佛教高僧高级学衔获得者[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李银发;佛学院里书声琅琅[N];云南日报;2009年
8 石山;藏传佛教的历史性变革[N];中国民族报;2004年
9 班班多杰 孙悟湖;藏传佛教对藏、蒙古等民族文化生活的影响[N];中国民族报;2002年
10 吴健礼;漫话古代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的联系[N];西藏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知珍;7-18世纪西域与西藏佛教交流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2 刀吉仁青;藏传佛教文献中的佛性论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何杰峰;藏传佛教判教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扎西卓玛;藏传佛教佛经翻译史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白玛措;莲花生信仰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高泽祯;道次第蠡测[D];四川大学;2005年
7 段晶晶;藏传佛教圣迹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8 王开队;康区藏传佛教历史地理研究(公元8世纪~1949年)[D];暨南大学;2009年
9 刘京涛;蒙原佛教造像变异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10 斯塔;本体、方法、境界[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吉仁尼格;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世俗化的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2 蔡晓菁;藏族格言诗哲理新探[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3 高琳;藏传佛教在新疆的兴起和演变及其对社会的影响[D];新疆大学;2009年
4 曹英;藏传佛教对藏民族习惯法的影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陆启义;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哲学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6 李冰洁;藏传佛教在藏族题材电影中的文化意义[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7 白丽娜;论章嘉·若必多吉对藏汉文化交流的贡献[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8 德却卓玛;试论宗喀巴大师对格鲁派寺院教育的贡献[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9 王书博;试论藏医学及其现代转换[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10 严永孝;甘南藏区藏传佛教的寺院文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652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265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