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人力开发思想的历史积淀——简述中国古代选贤用能的贡献轨迹

发布时间:2017-12-10 09:13

  本文关键词:人力开发思想的历史积淀——简述中国古代选贤用能的贡献轨迹


  更多相关文章: 人力开发 选贤用能 以人为本


【摘要】:实现以人为本,是破解发展难题的战略思维。如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积极开发人力资源,则需管理理论的导航。尽管各国的社会制度不同,人情风俗不同,经济形态不同,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文化的繁荣,人们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逐步深化,不仅感悟到人力开发有规律可循,而且意识到必须用正确的理论来指导人力开发的实践。在这方面,中国古代选贤用能的历史实践和理论概括有其独特的魅力,耐人寻味。坚持中国特色的以人为本,同样不仅需要展示现代的改革开放,还要包括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光大。
【作者单位】: 江苏行政学院;
【分类号】:K207
【正文快照】: 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1](P585)。说到历史承继及其文化底蕴,不少中国人还有“言必称希腊”的习惯,往往忽略自己五千年的文明。诚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阳 ,赵东;中国古代巡察制度[J];中国监察;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季羡林;[N];光明日报;2004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赵睿祥;;浅谈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2 赵峰;;民族心理与建设创新型国家[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3 汤哲远;;全球化视野下孔子学院建设的时代意蕴[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7年Z1期

4 陈占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传统文化热之考察[J];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5 杨家祚;东西方思维方式:差异、渊源、趋势[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6 杨玉;;以“文”“化”人:理工院校中国文化英语教学实践探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9期

7 岳锋;;当代艺术语境中的敦煌艺术刍议[J];丝绸之路;2009年24期

8 许明;綦晓芹;;本土现代性:在传统与现代的博弈中孕育生长——反思近三十年的传统文化之争[J];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9 王涛;;目的论视角下《论语》选段的翻译批评研究[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继南;;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两大路向与传媒的作用[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战略规划与战略管理”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6年

2 陈占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传统文化热之考察[A];社会进步与人文素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耿强;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金忠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论[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才爽;改革开放后传统文化热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2 江光煜;角色、结构与风格[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3 刘梓红;孔子学院发展过程中的资源优化配置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肖霞;全球化视野下孔子学院的建设与发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5 刘云鸿;淄博市高中国学诵读教材开发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方世川;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路径选择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安畅;太极拳的国际化传播[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鸿;以人为本的口语教学综合互动模式初探[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2 邱汝芳;以人为本 创新高校薪酬激励制度[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S1期

3 梅茂荣,罗建萍;以人为本,健康第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目标探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4 王东,赵虎,尚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以人为本”的理念[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李小晖,吴春生;坚持“以人为本” 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J];沧桑;2005年04期

6 雷力;试论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图书馆工作[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刘笃成;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J];探索;2005年01期

8 戈士国;“以人为本"的理论渊源与当代价值[J];探索;2005年02期

9 陈空清;“以人为本”教育观对体育教学改革的影响[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0 王兆强,马彦群;“以人为本”初探[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友顺;;以人为本 成就师生 打造品牌——现代学校管理的思考与实践[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2 翁晓琴;;构建以人为本服务模式的探讨[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覃爱珍;;在新形势下实施以人为本的护理管理[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4 黎康;;以人为本与和谐社会的构建[A];坚持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全国社科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二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尹洪太;赵志红;;坚持以人为本 抓好安全管理[A];矿山建设工程技术新进展——2008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下)[C];2008年

6 徐琴;;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要生活化[A];2008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林霞;;浅谈图书馆人文关怀[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孙俊祥;;刍议基层图书馆在发展与服务中的“人本管理”[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陈晓娟;;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几点认识[A];“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蔺鹏;;质量文化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A];河南省烟草学会2005年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武汉[N];长江日报;2005年

2 辽宁人口信息中心研究员 曹景椿;以人为本[N];中国人口报;2002年

3 记者 徐英梅 张淑瑜;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社会[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5年

4 市委副秘书长、市委研究室主任 李家龙;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N];淮南日报;2005年

5 程伟礼;“以人为本”不是“以个人利益为中心”[N];解放日报;2004年

6 张道航;城市建设要以人为本[N];经济日报;2005年

7 何平 李彦彬;德龙钢铁以人为本谋发展[N];人民日报;2004年

8 安康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黄立新;怎样在职校中落实“以人为本”[N];安康日报;2006年

9 李步云;为什么不应该反对“以人为本”这个提法[N];北京日报;2007年

10 安有太 文其祥;屯南煤业以人为本铸牢安全网[N];兵团日报(汉);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士青;以人为本与法治政府建设[D];武汉大学;2005年

2 逯改;生命权及其保障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3 皮庆侯;孙中山民生主义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高宗泽;论以人为本的人才观[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郭凤志;德育文化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山鸣峰;人本与效率[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徐秦法;社会治理中的信仰价值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童静菊;生本理念下高校学生工作体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曹海英;西部民族地区新型工业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10 徐增辉;新公共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圣福;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2 张祥鸿;以人为本学校管理模式的创新[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陈兴旺;当前中学地理教育中人文精神教育的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庆辉;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大学生德育的影响[D];郑州大学;2005年

5 潘玉明;中国艾滋病防治的立法建议[D];武汉大学;2005年

6 陈晓燕;新时期高校德育创新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7 杨丽;马克思科技观的人本意蕴及其当代价值[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8 王大忠;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岩;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10 胡丽雷;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739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2739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c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