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锡勇《美国合邦盟约》译本考论
本文关键词:蔡锡勇《美国合邦盟约》译本考论
更多相关文章: 蔡锡勇 京师同文馆 《美国合邦盟约》 民权学说
【摘要】:蔡锡勇是晚清首批接受西学训练的学生之一。他先后在广州和京师同文馆学习,光绪四年随驻美、日、秘公使陈兰彬出使美国,担任驻华盛顿使馆翻译。他驻美期间翻译了《美国合邦盟约》,即今日美国联邦宪法。由于中西文化传统不同,蔡氏译本无形中对原文内容进行了"改造":一是将作为最高建国原则的"constitution",翻译为带有政治联合色彩的"盟约";二是将国家主权与地方主权并存的复合共和制,描述成偏向于中央集权的民主制。不过,该译本所体现出来的新的话语表达,以及其对美国政制和人民权利的规定,仍然对中国儒家学说带来了巨大冲击力。1897年于《时务报》刊发后,《美国合邦盟约》进入了康有为等人的视野,成为他们改造传统"民本"思想的一种知识参照。
【作者单位】: 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分类号】:K207
【正文快照】: 在晚清西学东渐史上,蔡锡勇的名字少为人知。即使有人闻见其名,也很少了解其早年的履历和行事。①多数研究仅仅关注其创立速记学、协助张之洞洋务等事,而不知蔡氏早在驻美期间已翻译了美国联邦宪法及十五条修正案。这与蔡氏在西学东渐史上的贡献,实不相符。②有鉴于此,本文在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奇学,孟化;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思想界的影响[J];安徽史学;2003年03期
2 王存奎;略论中国近代外交思想中的均势观[J];安徽史学;2003年04期
3 况落华;;大沽口船舶事件:晚清外交运用国际法的成功个案[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聂民玉;段红智;;张之洞的“中体西用”文化观解读[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5 周建波;西方股份公司制度在中国最初的实践和评价——官督商办企业的再评价[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6 张建华;孙中山与不平等条约概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7 王开玺;1864年清廷翻译《万国公法》所据版本问题考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8 张卫明;;晚清国际法研究回顾与前瞻[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邹芬;;近二十年对郭嵩焘与国际法问题研究综述[J];船山学刊;2006年01期
10 蔡勤禹,李元峰;试论近代中国社会救济思想[J];东方论坛;200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朋园;;议会思想之进入中国[A];思想家与近代中国思想——第一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潘光哲;;“华盛顿神话”在晚清中国的创造与传衍[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3 贾小叶;;1840~1900年间国人“夷夏之辨”观念的演变[A];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第二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赵国辉;;近代东亚国际体系转型期理念研究——以近代中日两国对国际法理念的接受为中心[A];“近代中国、东亚与世界”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5 许峰源;;日本大阪内国劝业会与清末中国博览会的兴起[A];“近代中国、东亚与世界”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6 李育民;;清政府应对条约关系的羁縻之道及其衰微[A];“近代中国、东亚与世界”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7 青山治世;;晚清关于增设驻南洋领事的争论——兼论近代国际法、领事裁判权、不平等条约体制[A];“近代中国、东亚与世界”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8 郑大华;;论嘉道经世思潮对晚清社会转型的影响[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国明;晚清小说与近代商业社会[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晓博;中国近现代后发优势经济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张春廷;中国证券思想及证券市场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周斌;20世纪20年代民间外交观念及其实践活动[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吕铁贞;晚清涉外经济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6 曹全来;国际化与本土化[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7 魏文哲;清末小说与时代思潮之互动[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叶利军;民国北京政府时期选举制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刘利民;中国近代领水主权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马永明;论外部性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以香山籍归侨为例[D];暨南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峰;论著1644—1875年间广东绅士阶层的社会公益活动[D];暨南大学;2000年
2 刘雪屏;清末电信业的历史考察[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3 邓绍根;《万国公报》传播近代科技文化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4 刘岐梅;晚清改良思想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5 赵晓东;传统与现代的碰撞[D];西北大学;2000年
6 胡根;澳门《镜海业报》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7 朱晓辉;试析中国近代银行监管制度及思想(1859~1927)[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8 叶士东;晚清铁路立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9 彭世文;晚清士大夫觉醒与严复天演哲学[D];湖南大学;2002年
10 谢广山;西学东渐对中国近代学校教育内容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德鸿;;鸦片战争催生了洋务运动[J];科学大观园;2010年06期
2 胡浩宇;;京师同文馆与西方科技知识在华传播[J];学术界;2010年02期
3 万齐洲;;京师同文馆与《万国公法》研究述评[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胡龙青;余蕾;;清代京师同文馆的翻译实践与外语教育[J];兰台世界;2010年15期
5 金满楼;;倭仁谏阻同文馆[J];中国报道;2010年11期
6 张美平;;略论京师同文馆的英语教学特色[J];广西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7 高莹莹;邬池雪;;京师同文馆自然科学教育之得失思考[J];榆林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林健;顾卫星;;京师同文馆增设天文算学馆评析——中国英(外)语教学首次改革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邸笑飞;;传教士丁韪良的中西沟通[J];世界博览;2008年16期
10 逯慧娟;;洋务实干家蔡锡勇及其洋务实践的启示[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陈向阳;;京师同文馆制度分析[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二)[C];2009年
2 高慧斌;;京师同文馆“馆政”与“掌教”制度研究[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二)[C];2009年
3 陈向阳;;京师同文馆制度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4 高慧斌;;京师同文馆“馆政”与“掌教”制度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张晓琳;刘树勇;;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的译述活动[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8《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五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8年
6 张以诚;胡红拴;;中国近代矿学之父和中国近代矿学的开山之作——关于王汝淮及其所著《矿学真诠》的评论[A];“中国区域地质调查历史的回顾暨纪念丁文江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乐黛云;;王国维——汇通古今中西文化的先驱[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学艺术的对话与共生:中国文学分会论文或提要集[C];2004年
8 罗获发;叶按;;略论京师同文馆[A];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征集研究(二)——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袁静琴;传承中华儒家学说 开创素质教育诗篇[N];中国教师报;2004年
2 罗峰;天文算学馆的存与废[N];南方周末;2004年
3 郭国松;“我们的一百年,浓缩了中国的一百年”[N];南方周末;2004年
4 叶隽;西学东渐视野中的“德国资源”与留德学人[N];中华读书报;2004年
5 贝天祺;走向世界的中国第一人[N];中国邮政报;2002年
6 本报记者 张素峰 徐庆群 熊若愚;生生不息的圣火[N];学习时报;2001年
7 ;中国最早的留学幼童[N];解放日报;2000年
8 关威;近代中国教育发展的几个阶段[N];社会科学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中亚;《格致汇编》与中国近代科学的启蒙[D];复旦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思颖;1894年之前晚清驻外公使教育考察思想评述[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哲慧;传教士与洋务运动时期科学建制萌芽[D];山西大学;2010年
3 徐宜国;洋务运动时期中国科技教育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艳;晚清科技引进与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制度的形成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5 巨超;民国时期会计思想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徐兆强;丁韪良对京师同文馆发展的贡献[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赵海亮;京师同文馆与中国近代化[D];山西大学;2004年
8 欧阳艳;清末民初双语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钟波;近代中国大学校长治校理念与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D];湘潭大学;2003年
10 冯乐璋;我国近代外语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3012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301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