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论“周文”——中国古代“文”的历史之奠基

发布时间:2017-12-18 09:23

  本文关键词:论“周文”——中国古代“文”的历史之奠基


  更多相关文章: 周文 诸子


【摘要】:"周文"是西周贵族创造的典章制度、礼仪规范以及与之配套的文化符号体系的概称。中国古代有一个"文"的传统,其源远流长,波澜壮阔,绚烂多姿,举世罕值其匹。这一"文"之传统即由"周文"发端,嗣后相续相禅、延绵至今,从未断绝。春秋之时王纲解纽、"周文疲弊",并不意味着这一"文"之传统的断绝与衰微,相反这正是其新发展、大繁荣的契机。从"文"的历史传承角度看,"周文"是诸子百家之母体。严格说来,中国古代没有西方意义上的"文学史",但有着无比丰富的"文"之历史,而且对一切诗文的研究都只有在这一"文"的语境中进行,方庶几近之。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
【分类号】:K224;K203
【正文快照】: 引言所谓“周文”有多层含义。一是指周代贵族统治者“德治”、“文治”的治国方略,二是指周人的文章,三是指周代的典章制度、礼乐文化。董仲舒说: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文,天下之大,事变之博,无不有也,虽然,大略之要,有十指。十指者,事之所系也,王化之所由得流也。举事变,见有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希红;陈立柱;;管仲故里颍上县说综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裘士京;试论中国文化的特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3 石恪;;魏晋南北朝时期黔中文化的发展状况[J];安顺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4 杨建猛;;隋唐五代宋元时期的黔中文化[J];安顺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5 赵丹丹;;熙宁变法时期诗歌的主要风格特征[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6 范震威;孔子删《诗》诸说的辨证与阐释[J];北方论丛;2001年03期

7 吴奇;;从“文学场”看“发愤抒情”文学传统之形成[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王达三;中国传统学术视阈中的历史与历史哲学[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9 邱新立;近代对章学诚方志编纂理论的扬弃[J];沧桑;2003年04期

10 王晓敏;;《易》之“象”与《诗》之“比兴”[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吴飞;;试论媒介与政治权力的共生关系[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2 陈俱;;闽南英烈黄道周[A];论闽南文化: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5年

3 季春;;中国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4 刘巍;;章学诚“六经皆史”说的本源与意蕴[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6年卷[C];2006年

5 刘巍;;经典的没落与章学诚“六经皆史”说的提升[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7年卷)[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进波;中国山水画装饰性探微[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郧在廷;西汉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谷乔;唐代高僧塔铭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田应仟;中等职业教育与民族社区共生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宋立林;“儒家八派”的再“批判”[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黎;王维诗歌三家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熊江梅;六朝文体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赵洪武;技与道—中国传统技术话语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9 徐桂秋;孟子文艺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10 梁庆婷;大众传媒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新;桐城派“姚门弟子”刘开文论和创作研究[D];安庆师范学院;2010年

2 胡少华;云纹的文化考析及其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D];江南大学;2010年

3 高引如;班固诗论赋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振;朱子之学在近现代中国[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冯晖;先秦诸子引《诗》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史永平;当代中国亲权制度的伦理基础及其现代走向[D];吉林大学;2011年

7 孙建伟;《山海经笺疏》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徐西坤;政协界别角色变迁与发展趋势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单智伟;考据学风下程瑶田的义理学[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鲍芳芳;档案在社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锦章;周文对大众化报纸的杰出贡献[J];新文学史料;1995年02期

2 李忠全;周文学术研讨会综述[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3 黄文山;;周文虎和纸织画[J];福建文学;1999年08期

4 严桂兰;“反串”不易[J];黄梅戏艺术;2001年04期

5 王志超 ,宋广佐;杨家铺突围纪实[J];党史博采;2001年07期

6 王莹;略论周文小说的特色[J];小说评论;2004年03期

7 胡发云;;现代文学和革命史上的失踪者——周文(上)[J];名人传记(上半月);2008年10期

8 徐刚;;在荒草]荷蟍J];山东文学;1957年04期

9 丁玲;;《周文选集》序[J];读书;1980年06期

10 刘殿学;;戏里戏外[J];阳关;199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方平;;略论中国教育的重要传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周一平;;当代中国环境法在伦理回归中的理念重建[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3 陈光;;“造化随顺”的思想背景——松尾芭蕉的“造化随顺”与中国古代自然观[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4 丁海斌;陈凡;;中国古代官方科技档案之研究[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5 谢兵良;;弘扬中国古代廉政文化,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A];湖南省领导科学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王培友;;“和”、“和谐”与“和平”思想及其演变轨迹[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7 刘笃才;;中国古代判例考论[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8 赵继伦;;《墨经》所呈现的中国古代思维方式[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9 张保成;;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法律制度初探[A];第二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10 李平;;虚静·养气·神思——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的现代阐释[A];2003年安徽省文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子今;中国古代的“官数”[N];学习时报;2005年

2 李 艳;中国古代战争中的贵族风度[N];大众科技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王晓英;让玉米变黄金[N];吉林日报;2006年

4 李文亭;周文斌:高校创新的探索者[N];江西日报;2007年

5 记者 席晓靖;号召全省新闻界向周文广同志学习[N];保定日报;2006年

6 特派记者 陈成智 邱大军;周文彰看望“两会”海南报道组[N];海南日报;2006年

7 记者 高虹;使论坛成员在地域上更为均衡[N];海南日报;2011年

8 李长清 特约记者 徐延华 梁荣;风正一帆顺 品高万里扬[N];经理日报;2004年

9 张驭寰;6、中国古代哪一座城最有代表性,从规划上最能体现中国传统风格?[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10 国忠;中国早期政治哲学的三个主题[N];光明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永林;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史纲[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0年

2 王强;货殖名物研究[D];扬州大学;2005年

3 郑瑾;中国古代伪币研究—以宋代为中心[D];浙江大学;2004年

4 胡昌升;道教治世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3年

5 蒋传光;中国古代社会控制模式的历史考察[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6 陈小葵;王权主义与中国社会[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7 戴庞海;先秦冠礼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8 夏忠龙;先秦伦理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9 盛险峰;五代典章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董立军;中国古代造像史纲[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有强;中国古代土地权利制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2 王晓雷;中国古代名刺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霍丹;中国古代对姓名的法律规制探究[D];苏州大学;2012年

4 彭静;中国古代美学之“化”范畴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云;中国古代檄文的修辞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6 丁长二;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形成、发展及其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7 叶瑞宾;龙骨车与中国古代农耕实践[D];苏州大学;2012年

8 张鹏;《全后周文》编年考[D];西北大学;2004年

9 王家封;中国古代老幼废疾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李智微;中国古代“逸”范畴的结构与类型[D];云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036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3036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9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