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地主阶级和国家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7-12-18 22:14
本文关键词:汉代地主阶级和国家的关系
【摘要】:汉代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形成和巩固确立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地主阶级也形成了其最初的典型形态,大致可以划分为贵族地主、官僚地主、豪强地主、工商地主、中小地主五种类型。封建国家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地主经济的过度发展会造成小农经济内部关系的严重失衡,从而动摇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造成封建国家的不稳定和动荡。所以,地主阶级和封建国家之间既有同一联系又有矛盾斗争。过去的研究往往注意了前者而忽视了后者。封建国家出于维护统治的需要,对地主阶级非正常的扩张采取打击和限制的政策。地主阶级为了获取利益的最大化也与封建国家进行博弈。随着历史的发展,地主阶级和封建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此消彼长,斗争形势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封建国家政策的调整影响着地主阶级的发展状况,地主阶级的发展状况也对封建国家的发展变化有重要影响。在两汉时期四百多年的历史中,各类型的地主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是不断发生变化的。西汉王朝是由一群布衣平民出身的人开创的,这些布衣平民出身的开国功臣就成为军功贵族地主,他们为西汉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理所当然地成为西汉初期国家的管理者,处于统治地位。西汉王朝开国皇帝刘邦大封宗室子弟为诸侯王,这些宗室贵族地主也处于统治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军功贵族地主逐渐衰落,宗室贵族地主也在国家的大一统政策下受到了沉重地打击。随着国家权力的集中,在政府中担任要职的官僚地主开始占据了统治地位。这些官僚地主成为皇帝加强皇权的重要助手。在西汉时期,豪强地主、工商地主和中小地主一直处于非统治地位。政府曾多次将各地的豪强地主、工商地主迁徙到关中加以控制和利用。而中小地主既没有政治上的强大权力,也没有经济上的巨大优势,只能辛苦经营。新朝取代西汉后,进行一系列改革,但这些改革措施使大多数地主的利益受到了损害,引起了地主阶级的强烈反对。在农民起义爆发后,地主阶级也加入到反对新朝的队伍中。新朝在农民起义军和地主武装的双重打击下迅速灭亡。一批大地主和大商人组成的豪强地主集团在战乱中崛起,在与各派军事集团的角逐中获得胜利,建立了东汉王朝。东汉王朝的开创者是豪强地主集团,开国皇帝刘秀本人就出身于大地主兼大商人家庭,豪强地主的势力得到发展。在豪强地主经营的田庄里,有大片的田地和众多的依附入口,还有用来保护田庄的私人武装。豪强地主为了逃避国家的税收往往隐瞒自己拥有的土地和依附人口的数量,严重地影响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对此东汉政府实行了清查土地和户口的政策,但是由于豪强地主的强烈反对而不了了之。从此以后,豪强地主进一步发展起来,一部分豪强地主进入政府担任官职。豪强地主的发展壮大则削弱了东汉政府的控制力。东汉末的黄巾大起义给予东汉政府沉重地打击,各地的豪强地主集团乘势而起,与地方政府合作,形成了州郡割据。在汉代国家政权和地主阶级的斗争和博弈中,地主阶级最终占了上风。到了魏晋时期,一部分势力强大的豪强地主发展成为士族阶层,门阀制度由此形成,对魏晋南北朝数百年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23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绍侯;论汉代的名田(受田)制及其破坏[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杨师群;论两汉地主阶级的形成及其性质特征[J];学术月刊;1994年08期
本文编号:13058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305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