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历州县不拟台
本文关键词:“不历州县不拟台省”——唐宋官员选拔中对基层经验的重视
更多相关文章: 州县官 选拔 基层 高级官员 治理经验 科举制度 唐玄宗 地方 文化素养 中央官
【摘要】:
【作者单位】: 中央文献研究室;
【分类号】:K207
【正文快照】: 唐开元三年,当时担任左拾遗的张九龄向唐玄宗上书,提出了一个制度性的建议,即《新唐书.选举志》里概括的“凡官,不历州县不拟台省”。这里的州县指地方,台省指中央。意思就是说,没有在州县任职的经历,就没有选拔担任三省六部这样的中央官员的资格。为什么在当时要提出此议呢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静;科举制度的平等精神及其对高考改革的启示[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2 郭润涛;;试论清代州县衙门设置幕府的原因[J];学术研究;1990年04期
3 桑林;雍正的耗羡归公与高薪养廉[J];山东税务纵横;2000年06期
4 魏光奇;清代州县财政探析(下)[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5 魏光奇;晚清的州县行政改革思潮与实践[J];清史研究;2003年03期
6 方裕谨;须治年间有关垦荒劝耕的题奏本章[J];历史档案;1981年02期
7 苟德仪;;清代州县衙署内部建置考[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刘伟;;同光年间州县官选任制度的嬗变[J];安徽史学;2010年01期
9 方宝璋;宋代对官吏经济政绩的考核[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10 郭建;;衙门人物:刑名师爷[J];读书文摘;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柏桦;;社会环境的变化对明代州县官施政的影响[A];明史研究第7辑——谢国桢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专辑[C];2001年
2 赖瑞和;;论唐代的州县“摄”官[A];唐史论丛(第九辑)[C];2006年
3 吴枫;郑显文;;唐代庶民阶层的文化素质初探[A];中国唐史学会论文集[C];1993年
4 刘惠恕;;借鉴古代科举制度对于当前政治体制改革具有现实意义[A];新四军研究(第二辑)[C];2010年
5 孟凯;;从科举制度到公务员考试看中国的官本位思想[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6 张革新;张新真;姜发;梁胜利;;基层财务管理工作探讨[A];天气、气候与可持续发展——河南省气象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曾凡炎;;梁启超对科举制度的反思[A];戊戌维新运动与贵州——纪念戊戌维新运动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9年
8 李燕琼;;浅谈基层护理记录质量问题及管理的思考[A];玉溪市妇幼保健协会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成立大会论文集[C];2004年
9 周孚政;;对明朝科举制的重新认识[A];孔学研究(第二辑)[C];1995年
10 黄明光;;古代科举制度下社会自学的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蓝棣之;选拔先锋[N];中国文化报;2001年
2 彭文忠;云南为农村基层选拔高校毕业生[N];中国人事报;2001年
3 记者郅振璞;全国3年有4.6万余名大学生赴农村[N];人民日报;2002年
4 ;把选拔“公仆”的权利真正交给“主人”[N];发展导报;2001年
5 记者 孟西安;陕西面向社会选拔领导干部[N];人民日报;2000年
6 记者 王伟;南京面向全国选拔副局级干部[N];工人日报;2000年
7 史光亮;招聘与选拔:英才辈出的门槛[N];中国邮政报;2002年
8 高国平;选拔新训班长必须坚持“十要”[N];法制日报;2002年
9 黄天信 记者 沈海荣;选拔营以下干部试行“五公开”[N];解放军报;2001年
10 十五局党委干部部副部长 李国欣;选拔年轻干部 要更新观念[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静;清代州县官的民事审判[D];吉林大学;2005年
2 杨帆;德治图景下的中国传统司法文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3 赵英华;唐前期东宫官研究(公元618年-713年)[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陈翔;唐代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5 俞钢;唐代文言小说与科举制度[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6 邓建国;科举制度的伦理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肖启荣;明清时期汉水中下游的水利与社会[D];复旦大学;2008年
8 董恩林;唐代老学研究——以成玄英、李荣、唐玄宗、杜光庭《道德经》注疏为个案[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黄明光;明代科举制度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高福顺;辽朝科举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立;晚清州县刑案诉讼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2 李丹;清代州县官执政理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康建雨;论清代的州县审判[D];吉林大学;2011年
4 杨森;清代州县官的多重责任及其对地方司法之影响[D];吉林大学;2006年
5 陈祥龙;科举制度废止的历史考察与反思[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路莉莉;隋代科举制度考论[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7 林明;科举制度对海南古代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D];海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惠;科举制度的兴衰及其对我国高考改革的启示[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姜振华;越南阮朝科举制度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10 王胜;宋代州县官职务犯罪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076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307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