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息县在中国县制史上的地位
本文关键词:论息县在中国县制史上的地位 出处:《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关于中华最古之县,学术界历来存有争论。申、息二县是华夏大地诞生"县制"最早的地区。由申、息等楚县所显示的"县制"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三点:其一,县的行政首长由楚王直接任免;其二,县邑代表国家向县民征收军赋,用以组建直隶于楚王的地方兵团("县师");其三,地方兵团("县师")可由楚王直接调遣,参加楚国对外争霸战争。由申、息二县发其端的楚县的不断发展壮大,从多方面凸显了"县制"的优越性。根据"县制"的三个特点,顾颉刚先生以楚灭之"权"为春秋"第一县",缺乏立论根据。息县建县最早,县名最古且无更易,这在中国县制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作者单位】: 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共产党息县委员会办公室;
【分类号】:K207
【正文快照】: 关于中华最古之县,学术界历来存有争论。笔者以为,申、息二县才是华夏大地诞生“县制”最早的地区,息县是建县后历代相沿不变其名的中华最古之县。一、息县是华夏大地首批出现“县制”的地区之一中国进入阶级社会后,自夏朝至于明清,已绵延了数千年之久。但从国家的政治体制来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尚明;楚文化的西渐历程——兼论楚文化的“峡区类型”[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湖北老河口杨营春秋遗址发掘简报[J];江汉考古;2003年03期
3 晏昌贵;春秋楚王权与楚国政治地理结构[J];江汉论坛;1998年03期
4 郑殿华;论春秋时期的楚县与晋县[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谭黎明;春秋时期楚国的县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陈恳,英子,杨爱华;“先秦楚人尚武”考论[J];体育文化导刊;2005年10期
7 晏昌贵;《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中《容成氏》九州柬释[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8 甘毅臻;武当山武术是中国武术源头之一的探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10期
9 白俊奎;巴族文化有传人,“灵均”“廪君”一转音——论屈原是土家族先民成员之一及巴楚文化之南北混融与流变[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04期
10 杨万娟;韩国文化与中国楚文化渊源初探[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周建忠;屈原考古新证[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2 邹芙都;楚系铭文综合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3 曾文芳;先秦民族思想与民族政策[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彭邦本;先秦禅让传说新探[D];四川大学;2006年
5 邵晓洁;楚钟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甘大明;曾国之谜再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陶亮;楚国君位继承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3 尹弘兵;江陵地区战国晚期至秦代墓葬初探[D];武汉大学;2005年
4 王淳;秦国的母系氏族残余与其变法统一的关系[D];河南大学;2006年
5 祝振雷;安徽寿县蔡侯墓出土青铜器铭文集释[D];吉林大学;2006年
6 王文西;秦代湖南军事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胡奇博;莒国历史和文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214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321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