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宋代赈济制度
发布时间:2017-12-25 13:07
本文关键词:论宋代赈济制度 出处:《山东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宋代处于我国封建社会变革的历史时期,宋代的法律制度也呈现出继承于创新并存的特点。宋代又是社会矛盾最复杂的朝代之一,周边局势动荡不安,国内灾害频发,同时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致使民户失地现象严重,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在如此内忧外患的大背景下,济贫积弱的两宋能够统治中国300多年,这与宋代“守内虚外”基本国策是分不开的,而“守内”最直观、最有效的制度就是宋代的赈济制度。本文将赈济制度的内容分为仓储制度、赈灾制度和济贫制度。 本文将宋代仓储分为全国性仓储和地方性仓储进行论述。宋代仓储体系进一步完善了前人创设的常平仓、义仓制度,并独创了社仓、广惠仓等仓储种类,无论是中央政府重点推广的全国性仓储还是地方政府进行的地方性仓储的创立尝试,都体现了规范化、制度化的特征。 两宋在赈灾制度建设方面较前代也有突破和发展,创立了灾害等级管理体系,较为科学的发掘出灾害等级、危害表象与赈济方式的内在联系,成为两宋时期开展赈灾活动的重要指导思想。此外,两宋在赈济方式方面也有创新,并体现了赈济手段由行政化向市场化、社会化转移的趋势。 宋代政府为济贫而专门设立的救助机构是宋代赈济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对前人社会救助的一大突破,从福田院、居养院、安济坊、漏泽园等机构的设立推广到运作管理,皆有章可循,同样体现了体系化、制度化的特征。 本文从这三个角度对宋代的赈济制度进行分析论证,在肯定其成果基础上,也对其存在的弊端进行了阐述,希望能从整体上形成对宋代的赈济制度的宏观把握和认识,以史为鉴,希望对当今社会的民生建设有所裨益。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2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景玉;;宋代乡村行政组织在救灾中的作用[J];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2 周全霞;徐兴海;;中国古代的赈济标准与民食安全[J];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3 沈华;;宋代官办慈善事业新探[J];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11期
4 邱云飞;从救灾体制方面看宋朝社会内部“相对稳定性”的原因[J];洛阳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5 赵宏欣;;宋代政府对贫困人群的社会救助[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郭文佳;论宋代灾害救助程序[J];求索;2004年09期
7 郭文佳;;宋代地方医疗机构与疾疫救治[J];求索;2008年08期
8 张维;;宋代地震及官方赈济政策研究[J];四川地震;2010年02期
9 谭书龙;宋代官办慈善机构管理初探[J];社会科学辑刊;2005年04期
10 郭九灵;;宋代义仓论略[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年03期
,本文编号:13329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332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