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汉学商兑》与《儒林传稿》

发布时间:2018-02-24 05:15

  本文关键词: 方东树 汉学商兑 阮元 儒林传稿 出处:《学术研究》2010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方东树的《汉学商兑》是清道光年间在广东出现的理论著作,在晚清学术界影响较大,具有较以往认识的更大价值。《汉学商兑》与阮元的《儒林传稿》有密切关系,其有关议论针对后者的特定内容,整体上对儒林传修撰过程中所涉及的儒学基本问题作出了回应。方东树为道学等名义进行了辩护,批驳了阮氏过分拔高儒的名义的做法。《汉学商兑》显示了《儒林传稿》的重要影响,对理解晚清以来广东学术的重要影响具有象征意义。
[Abstract]:Fang Dongshu's "Sinology Shang du" was a theoretical work that appeared in Guangdong during the Qing Dynasty, which had a greater influence in the academic circles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had greater value than previously known. "Sinology Shang du"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Ruan Yuan's "the manuscript of Confucianism and Lin". In view of the specific content of the latter, the related comments made a response to the basic problems of Confucianism involved in the process of Confucian biography and compilation. Fang Dongshu defended Taoism in the name of Taoism. It refutes Ruan's practice of exalting Confucianism too much. "Sinology Shang du" shows the important influence of "Confucian manuscripts", which has symbolic significance for understanding the important influence of Guangdong academic since the late Qing Dynasty.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历史系;
【分类号】:K20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张淑红;《汉学商兑》与清中叶的汉、宋之争[J];南开学报;2004年01期

2 冯乾;清代扬州学派简论[J];史林;2005年02期

3 戚学民;;阮元《儒林传稿》与清代汉宋学术之争[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4 李帆;;论清代嘉道之际的汉宋之争与汉宋兼采[J];求是学刊;2006年05期

5 段润秀;;《明史·王守仁传》编纂考论[J];史学集刊;2007年03期

6 尚小明;门户之争,还是汉宋兼采?──析方东树《汉学商兑》之立意[J];思想战线;2001年01期

7 祁龙威;清乾嘉后期扬州三儒学术发微[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8 郭明道;扬州学派哲学思想初探[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9 黄爱平;《汉学师承记》与《汉学商兑》——兼论清代中叶的汉宋之争[J];中国文化研究;199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永东;现代家族小说的“围城”叙事[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范喜茹;;汉代家庭德育述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1期

3 吴国庆;;乾嘉“汉学”范畴演变的多维考察[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1期

4 李天道;禅:生命之境和最高审美之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5 薛其林,柳礼泉;融合中西的义理阐释方法——以民国学术研究为例[J];北方论丛;2004年06期

6 王瑜;;阮元学术思想生成探源[J];北方论丛;2006年06期

7 姬凤霞;;王朔文学语言“咱”的语用策略与会话含意[J];北方论丛;2007年05期

8 李瑞豪;;乾嘉时期幕主的欧、苏情结与幕府文学[J];北方论丛;2008年05期

9 陈平原;;城阙、街景与风情——晚清画报中的帝京想象[J];北京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10 魏俊民;;从国民体质耐力素质的区域分布谈运动员的选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3 王用源;汉语和藏语复音词构词比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殷慧;朱熹礼学思想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5 柳向春;陈奂交怞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6 王平;课程改革中的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杨飞;乾嘉时期扬州剧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孙非;《黄帝内经》年代学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9 刘理想;近现代中医发展中的进化论思想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10 李宏峰;礼乐张力下的音乐体认[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戚学民;;“儒林列传”与“汉学师承”——《汉学师承记》的修撰及汉宋之争[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童强;;姚范《援鹑堂笔记》考述[J];古典文献研究;2003年00期

2 王小婷;;“义理”、“考据”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杨雨时;;苍山洱海[J];人生十六七;2007年05期

4 胡长明;;毛泽东评点昆明大观楼长联[J];新湘评论;2011年12期

5 吕双伟;;乾嘉骈文理论中的地位论[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朱修春;;从“工具理性”到“价值理性”——论清代《四书》学的学术转向与道统传承[J];哲学研究;2011年07期

7 李艳敏;;曾巩诗歌创作渊源探析[J];长城;2011年08期

8 吴有祥;;王筠《说文句读补正》批注手稿拾遗[J];文献;2011年03期

9 第环宁;;论气势及其创造[J];庆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10 张凯;;论包世臣《艺舟双楫》书学思想的核心——尊碑[J];书法赏评;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强;邱瑰华;;方东树以“气”论诗[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倪奇;刘飞;;以“气”论诗与方东树的诗学思想[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徐文博;;方东树古文理论刍议[A];第一届全国桐城派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5年

4 吕美生;;论方东树《昭睐詹言》——兼评“桐城诗派”的百年走势与价值取向[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5 陈妍晶;;阮福滇云事略及著述[A];孔学研究(第十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七次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理事会换届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刘相雨;;论管同的思想与文学创作[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王成;;桐城诗派二题[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马厚文;;桐城文派论述绝句十二首[A];第一届全国桐城派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5年

9 周兆茂;;颜李学派与桐城派[A];河北史学会通讯(1987)[C];1987年

10 徐寿凯;;桐城文派绵延久远原因蠡测[A];第一届全国桐城派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曹永森;一代文宗是阮元[N];扬州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张孔生;阮元家庙再现昔日盛景[N];扬州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张孔生;文化大宅阮元家庙重现风采[N];扬州日报;2011年

4 张孔生;“沉睡”70年奉恩楼复建[N];扬州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张孔生;奉恩楼沉睡70年获新生[N];扬州日报;2010年

6 张孔生;“隋文选楼”的前世今生[N];扬州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张孔生;五大工程添彩魅力“双东”[N];扬州日报;2008年

8 叶秀荣;眼镜古今趣话[N];中国档案报;2002年

9 赵昌智 张孔生;阮元为何要建“隋文选楼”?[N];扬州日报;2009年

10 西木;昆明五华山武侯祠联[N];云南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慧玲;阮刻《毛诗注疏(附校勘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肖世孟;先秦色彩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3 高天;中西古典文献中的战争叙事[D];复旦大学;2010年

4 张燕;《周礼》所见王室起居职官专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彭公璞;汪容甫学术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6 赵阳;清代中期扬州学派文学思想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牛宣岩;阮元的历史文献学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晓静;论方东树与《援鹑堂笔记》的整理[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3 周丽丹;诗人阮元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朱琳;学海堂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5 许晓瑛;方东树理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田亚;方东树诗学的宋诗本位与桐城义法[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7 朱天一;清代学术视域中的“姚门四杰”诗论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8 范晓娟;许瀚学术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9 柳亚平;清中叶浙江海盗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杨磊;“十三经”唐宋注疏所引谶纬文献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290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5290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9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