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内河船夫群体的构成与生计——以漕运为主的考察
本文选题:宋代 切入点:内河航行 出处:《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宋代内河航运空前繁荣,以船为生的船夫已是一个数十万之众的社会群体,他们主要来源于士卒和民夫。由于宋代内河特别是运河上远距离航行的主要方式是拉纤,因而纤夫数量尤其庞大,是支撑内河航运业最基本的力量。这个数量巨大的群体行走于水上世界,在秩序构成、观念信仰等方面都有与陆上不同的特点。在航行时,每艘船都构成了一个分工明晰、上下有序的临时的行船社会。除了船主,在船舶驾驶人员中,梢工地位和待遇最高,纤夫(水手)处于行船社会中的最低层。纲船中则押纲人员地位更高于梢工。正常的情况下,他们可以依赖雇钱、私货贸易等方式获得生计所需。
[Abstract]:The shipping of inland rivers in the Song Dynasty was an unprecedented prosperity, and the boatmen who depended on the boats were already a social group of 100,000 people, who mainly came from the soldiers and the people. Because the main way of long-distance navigation of the inland rivers in the Song Dynasty, especially on the canals, was to pull fibers. Therefore, the number of men is especially large, which is the most basic force to support the inland shipping industry. This huge group of people walk in the world of water, and hav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from those on land in terms of the composition of order, the belief of ideas, and so on. Each ship constitutes a temporary boating society with a clear division of labor and orderly up-and-down order. "Mariners (sailors) are at the lowest level in the sailing society, while the gang members are higher than the tradesmen. Under normal circumstances, they can earn their living by means of employment, private trade, and so on."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
【分类号】:K2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智超;;《宋会要辑稿》的前世现世和来世[J];历史研究;1984年04期
2 陈智超;;《宋会要辑稿》校勘札记[J];文献;1986年02期
3 ;网络版《宋会要辑稿》[J];宋代文化研究;2006年00期
4 肖雪;;《宋会要辑稿·道释》戒坛数量统计的年代考证[J];经营管理者;2013年19期
5 ;《宋会要辑稿》的史料价值及其存在问题[J];开封师院学报;1962年02期
6 王云海;《宋会要辑稿》校勘举例[J];河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5期
7 王云海;《宋会要辑稿》重出篇幅成因考[J];史学月刊;1980年03期
8 王瑞来;《宋会要辑稿》证误——《职官》七八宰辅罢免之部[J];史学月刊;1984年05期
9 李伟国;《宋会要辑稿》“逃移”一则断句注释之商榷[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85年03期
10 龚延明;;《宋会要辑稿》证误[J];文献;198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杨果;陈曦;;宋代江汉平原水陆交通的发展及其对经济开发的影响[A];宋史研究论文集第十辑——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十届年会及唐末五代宋初西北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葛金芳;;两宋东南沿海地区海洋发展路向论略[A];宋史研究论文集第十辑——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十届年会及唐末五代宋初西北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吴运亮 李玉;校点本《宋会要辑稿》出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2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王芳;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N];光明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平;宋代禁书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2 王文成;两宋白银货币化研究[D];云南大学;2000年
3 张显运;宋代畜牧业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4 周方高;宋朝农业管理初探[D];浙江大学;2005年
5 黄登峰;宋代城池建设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6 姜密;宋代“系官田产”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7 康武刚;论宋代基层势力与基层社会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韦兵;星占历法与宋代政治文化[D];四川大学;2006年
9 吕英亭;宋朝涉外法律初探[D];山东大学;2006年
10 郑迎光;宋代地方社会治安问题初探[D];河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洁;《宋会要辑稿》人口资料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2 倪媛媛;论宋代“割股疗亲”[D];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
3 王胜;宋代州县官职务犯罪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4 郑胜明;宋朝保护名胜的政策与措施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5 康文籍;宋代四川地区民间信仰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马永娟;宋代举告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7 王建平;北宋茶事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8 段惠青;宋朝贫困救济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9 雷科;宋代四川商贸地理初探[D];暨南大学;2007年
10 宫超;宋代军队后勤管理的责任追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115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611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