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后半期儒家经典研究述略——以六经作者、成书年代和性质为中心
本文选题:世纪后半期 切入点:出土文献 出处:《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摘要】:20世纪后半期儒家经典研究大体上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新中国建立至70年代末,表现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学术界的普遍运用以及极左倾向的产生;第二个阶段是改革开放以来至世纪之交,表现为实事求是学风的恢复和发展,相关出土文献的整理并引发学术新论的推出。20世纪后半期学人的继续努力,使儒家经典的成书年代、作者及性质等问题得到进一步清理和解决。
[Abstract]: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the study of Confucian classics generally experienced two stages of development. The first stage was from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to the end of 1970s, which was manifested by the widespread application of Marxist theory in academic circles and the emergence of the extreme left tendency. The second stage is from the beginning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to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which is manifested in the rest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tyle of learning from facts, the collation of relevant unearthed documents and the continuing efforts of scholars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The author and nature of the Confucian classics have been further cleared up and solved.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 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
【分类号】:K20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权光镐;从郭店简本《老子》看“绝仁弃义”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范立舟;“宋学”风貌的全新展示——评《中国学术史·宋元卷》[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3 汪春泓;关于《毛诗大序》的重新解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4 顾永新;《七经孟子考文补遗》考述[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5 李家浩;战国竹简《民之父母》中的“才辩”[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阎步克;宗经、复古与尊君、实用(上)──中古《周礼》六冕制度的兴衰变异[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7 陈来;;竹简《五行》篇与子思思想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8 廖名春;从郭店楚简和马王堆帛书论“晚书”的真伪[J];北方论丛;2001年01期
9 陈彦辉;春秋行人辞令简论[J];北方论丛;2004年01期
10 任文昭;王弼及《周易略例》[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崔冠华;;“五帝”的起源及在春秋时的历史遗留[A];炎帝·姜炎文化与和谐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程克雅;;《子思子》与出土文献研究证诂[A];社会·历史·文献——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锷;;《丧服四制》成篇年代考[A];社会·历史·文献——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4 林志鹏;;释楚系简帛中的“弼”字——兼论车蔽之形制及别名[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5 俞志慧;;《国语·晋语四》韦注辨正[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6 李若晖;;诸子出于王官说平议——春秋时期世官制度之崩颓与褚子兴起[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7 方铭;;从郭店楚简《唐虞之道》看大同为原始儒家的终极理想[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8 王兴国;;成年毛泽东与儒学[A];纪念孔子诞生25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卷三)[C];2004年
9 丁鼎;;“礼”的精神与当代和谐社会建设[A];齐鲁文化暨汉民族形成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张玖青;;从阐释学的角度谈竹书《性情论》与《孔子诗论》的关系[A];第七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艳国;破与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时期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命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韩星;先秦儒法源流述论[D];西北大学;2001年
3 王美凤;先秦儒家伦理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4 何宏波;先秦玉礼研究[D];郑州大学;2001年
5 刘贵福;钱玄同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陶磊;《淮南子·天文》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罗家湘;《逸周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李瑞;六味地黄丸拆方研究与命水理论探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9 何明星;《管锥编》诠释方法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10 陈博;从理想社会构思到社会政治实践——黄老思想与汉初政治[D];西北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常昭;《史记》士形象论[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延娟芹;《晏子春秋》艺术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3 李芬芳;走在双轨上的错位人生[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兰先芳;儒家教育思想与高校人力资源开发[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5 王铭;唐宋之际“四书”的升格运动[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6 刘蓉;论《穆天子传》的史料价值[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7 尚建飞;思孟五行学说的根源及其演变[D];西北大学;2002年
8 贾淑杰;战国楚简《五行》校注[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罗立军;章学诚道学史观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吴红松;《楚系简帛文字编》校订[D];安徽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坚;太平天国改“六经”为“六韵”考[J];学术论坛;1980年04期
2 牟通;;韩愈的文论[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3 孙钦善;;戴震与古籍整理——兼谈对清代考据学派历史经验的批判继承[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4 吴枫;;四部书的构成及其流变——中国古典文献丛谈(二)[J];历史教学;1980年03期
5 孔令平;古代犹太的巴尔·科奇巴起义[J];世界历史;1981年02期
6 谭世保;太平天国没有改“六经”为“六韵”——与白坚同志商榷[J];学术论坛;1981年04期
7 云天;;欧阳修的文论与北宋文风[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Z1期
8 白崇人;;论清代著名回族学者、文学家蒋湘南[J];固原师专学报;1981年02期
9 ;什么是“十三经”[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2期
10 彭柳文;;略谈《诗经》中“非礼”风诗问题[J];惠州学院学报;198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石川三佐男;王晓平;;从楚地出土帛画分析《楚辞·九歌》的世界[A];中国楚辞学(第一辑)——2002年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2年
2 姚小鸥;;《楚辞·九歌》“与佳期兮夕张”解[A];中国楚辞学(第一辑)——2002年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2年
3 刘志基;;简说古文字数字化工具书的编纂[A];2004年辞书与数字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舒大刚;;日本《古文孝经》辨伪[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陈绍棣;;商品经济影响下的战国世风[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C];2004年
6 詹子庆;;读《上博楚简·容成氏》有感[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C];2004年
7 张峧;;从汉代量词看汉语量词的形成[A];第38届国际汉藏语会议论文提要[C];2005年
8 蒋国保;;汉儒称“六经”为“六艺”考[A];易学与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儒学卷)[C];2005年
9 连劭名;;“六经”考[A];易学与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儒学卷)[C];2005年
10 陈齐林;;汉语系词“是”的研究综合论述[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素;“若”即“诺”可以作为定论[N];光明日报;2000年
2 荣新江;中国敦煌学:回顾·现状·展望[N];中华读书报;2000年
3 徐榕;深入解析巫术文化[N];中华读书报;2000年
4 愚夫;图书馆该不该收费[N];光明日报;2001年
5 李育华;张载哲学体系定位[N];光明日报;2001年
6 李学勤;经学史研究亟待开展[N];光明日报;2001年
7 郭齐勇;简帛学与中国思想史研究[N];光明日报;2001年
8 杨国荣 戴兆国;先秦学术思想研究的新成果[N];光明日报;2001年
9 光军;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术重镇[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10 金芷君;中国历代名医传略[N];上海中医药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裴登峰;战国七十年文学编年[D];西北师范大学;2000年
2 姜晓敏;略论西汉对犯罪的预防与惩治[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周建忠;屈原考古新证[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4 江林;《诗经》与宗周礼乐文明[D];浙江大学;2004年
5 曹建国;出土文献与先秦《诗》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廖扬敏;《老子》专书反义词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7 杨蕤;西夏地理初探[D];复旦大学;2005年
8 冯靓芸;《汉书》通假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9 李锐;孔孟之间“性”论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10 李力;“隶臣妾”身份再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力波;郭店楚简《缁衣》校释[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于淑健;《大正藏》第八十五卷录文考订及语言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丁晓珉;《史记·楚世家》新证[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刘靖文;先秦出土文献第一人称代词[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房瑞丽;《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诗论》与《诗经》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6 傅铭;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一)通假字浅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王盛婷;汉魏六朝碑刻礼俗词语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杨怀源;《段注》“废、行字”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9 张钰;《郭店楚墓竹简》虚词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10 陈近朱;《居延新简》中物量词和称数法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6918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691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