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科举制为何需要平反昭雪

发布时间:2018-03-31 21:16

  本文选题:科举 切入点:考试 出处:《湖北招生考试》2006年04期


【摘要】:在现代中国人对传统事物的看法中,科举是被误解最深的制度之一。科举制不等于专制制度。考试选官方式与专制统治制度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它既可以为帝制时代所采用,也可以为共和体制所采用,还可以为当代中国所采用。我们不应以西化后的现代的尺子,去度量中国古代的民族的历史,科举是传统社会相时最公平的一种选才制度。
[Abstract]:Among the views of modern Chinese on traditional things, imperial examin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misunderstood systems.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is not equal to the autocratic system. There is no necessary connection between the method of selecting officials for examination and the system of autocratic rule. It can be adopted both in the imperial era, in the Republican system, and in contemporary China. We should not measure the history of the ancient Chinese nation by the modern ruler of Westernization. Imperial examination is the fairest selection system in traditional society.
【作者单位】
【分类号】:D69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董富田;略论科举考试制[J];东北师大学报;1982年06期

2 刘海峰;外来势力与科举革废[J];学术月刊;2005年11期

3 刘海峰;;科举制是否有值得借鉴之处[J];教育研究与实验;1987年03期

4 秦晖;科举官僚制的技术、制度与政治哲学涵义──兼论科举制与现代文官制度的根本差异[J];战略与管理;1996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学信;士与官僚的合流:宋代士大夫文官政治的确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盖生;新历史主义视野中的科举制与八股文[J];白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3 王志;;宪法平等权中的统合标准刍论[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10年03期

4 罗立祝;科举应试资格政策的演变与特征[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4期

5 刘海峰;;为科举制平反不等于否定废科举[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年03期

6 王明伟;科举制改革与晚清士人边缘化[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10期

7 李子君;;科举与音韵──明代音韵学繁荣的原因[J];长春大学学报;2008年11期

8 李志琴;;简析“三言”“二拍”中的“弃儒就贾”现象[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9 常成;;明代科举制与八股文评价述论[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龚友德;;质疑“为科举制平反论”[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孙泽兵;党政领导干部竞争性选拔考试制度创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余元启;戴季陶的考铨思想及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丽丽;清代科举与诗歌[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雪莲;天花藏主人及其小说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6 田建荣;中国考试思想史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7 熊在高;当代境遇中的价值论研究与现代性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8 蒋金星;《清代xC卷集成》的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9 谢晖;中国古典法律解释的哲学向度[D];山东大学;2005年

10 王圣育;近代乡村自治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继芳;新课程下高中物理试卷的编制与成绩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超;当前我国考试舞弊现象社会透视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小燕;《申报》散文文体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4 于执立;《儒林外史》与八股取士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5 路莉莉;隋代科举制度考论[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凯华;周作人与“左翼”(1927~1936)[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峗;家训与宋代伦理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严江;论《聊斋志异》中的女狐形象[D];云南大学;2011年

9 常成;明代进士录取额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何九甫;八股文教学及其对当前语文教学的启示[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朝阳;;科举制度的作用与影响[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2 李素贞;;试论科举制对文官考试制度的影响及反思[J];传承;2009年06期

3 刘文瑞;杨柯;;试论科举制对中央集权体制的历史作用[J];天府新论;2009年02期

4 魏良民;;从科举制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J];学理论;2009年21期

5 初晓娜;;从科举制度到公务员考试制度[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6 张希清;;科举制度的定义与起源申论[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7 杨晔;;科举制度评析[J];法制与社会;2010年23期

8 胡向东;;赞成立学 慎言平反——百年过后说科举[J];湖北招生考试;2006年04期

9 郑连根;当下教育的科举之弊[J];民主与科学;2005年05期

10 王蔚虹;;浅谈科举存废与平反[J];教育与考试;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孚政;;对明朝科举制的重新认识[A];孔学研究(第二辑)[C];1995年

2 刘海峰;;“科举,非恶制也”——兼谈教育史研究中的知今通古问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黄明光;;古代科举制度下社会自学的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4 刘海峰;;科举制度应当如何评价[A];招生考试科研论文集[C];2005年

5 刘惠恕;;借鉴古代科举制度对于当前政治体制改革具有现实意义[A];新四军研究(第二辑)[C];2010年

6 余平;;关于完善考试制度、培养创新人才的探讨[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孟凯;;从科举制度到公务员考试看中国的官本位思想[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8 曾凡炎;;梁启超对科举制度的反思[A];戊戌维新运动与贵州——纪念戊戌维新运动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9年

9 张弛;;独立后印度考试制度的改革与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10 王熹;;明代朝野对科举制度的评论[A];明史研究第7辑——谢国桢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专辑[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武俊;考试制度需要刚性的“游戏规则”[N];中国改革报;2003年

2 闫超;英教学总会吁取消16岁以下学生部分考试[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3 本报记者 张咏梅;今年注会考试制度双轨并行[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李們;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上海试水[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5 记者 林忠明 通讯员 罗应鹏 杨怀荣;清流法院实行读报考试制度[N];人民法院报;2001年

6 丁雷;为考而学,,中小学校园都不“念”书了[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7 刘伊婷;期待“职业”变成“执业”[N];中国质量报;2006年

8 肖擎;让教育的价值观明确起来[N];长江日报;2005年

9 葛洪义 西北政法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教授;提高法律职业的门槛[N];法制日报;2001年

10 张颖;首期认证人员注册全国统考举行[N];中国国门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俞钢;唐代文言小说与科举制度[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2 邓建国;科举制度的伦理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黄明光;明代科举制度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汪继红;中国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5 高福顺;辽朝科举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彭红卫;唐代律赋的演进及其特征考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陈文;科举在越南的移植与本土化[D];暨南大学;2006年

8 吴铮强;宋代科举与乡村社会[D];浙江大学;2006年

9 王中男;考试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张延昭;下沉与渗透: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元代教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祥龙;科举制度废止的历史考察与反思[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2 林明;科举制度对海南古代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D];海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姜振华;越南阮朝科举制度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4 路莉莉;隋代科举制度考论[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惠;科举制度的兴衰及其对我国高考改革的启示[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解琳那;“成功”还是“成人”[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吴伟;科举制与北宋士人阶层关系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8 黄氏银;论越南李朝儒学教育[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9 刘久顺;天花藏主人才子佳人小说与科举制度[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胡震;民国司法官考试制度研究[D];安徽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6924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6924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f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