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仪礼·士昏礼》与汉代婚礼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09 17:04

  本文关键词:《仪礼·士昏礼》与汉代婚礼对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郑州大学》 2009年

《仪礼·士昏礼》与汉代婚礼对比研究

吴小娟  

【摘要】:《仪礼·士昏礼》是我国最早的有关婚礼的系统记载。根据《士昏礼》的记载可知,娶妻有一系列固定的程序,主要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六个步骤,后世称之为“六礼”。除“六礼”之外,婚礼中还有一些仪节,比如妇见舅姑,妇馈舅姑,舅姑飨妇,三月庙见等等。另外《士昏礼》还具体记叙了婚礼中器物的摆放和运用、参与人员的位置和位置的变化等等。 本文结合《士昏礼》所记载的婚礼的具体仪节,对照汉代史书中的相关记载,分析说明《士昏礼》对汉代婚礼的影响及婚礼在汉代的发展变化。即主要探讨《士昏礼》中所载之婚礼,哪些在汉代仍在实行,哪些发生了改变以及改变的原因,又有哪些是与汉代婚礼不同的。 通过对比研究可知,汉代婚礼大多是按照《士昏礼》的记载进行的,只是细节上略有增减而已。如汉代王莽嫁女之事和汉乐府《孔雀东南飞》都反映了完整的“六礼”。另外汉代婚礼与《士昏礼》记载相同的还有一些仪节:汉代婚姻的缔结离不开媒人,成婚之时选在昏时,父母戒女时施巾结悦、施鞶,并告戒女儿要孝敬舅姑,姐妹或姑侄二人同嫁一人之俗,女家的送嫁者有男有女,亲迎之前夫家积极准备酒食,婚后新妇要拜见舅姑,如舅姑已殁,则妇要在三月后行庙见之礼,等等。 但汉代的婚姻仪节与《士昏礼》所载也有不同,且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汉代女子改嫁与再嫁现象比较突出。婚事追求奢侈,纳徵之时多用钱币,且数目巨大,致使贫穷之人无力嫁娶。汉代婚礼比较喜庆,亲迎之日夫妇衣着华丽,亲朋好友前往祝贺,而且汉代婚礼用乐,欢庆热闹。汉代还有撒帐、听房之俗,表达人们对新人婚后生活寄予的美好希望。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K892.9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辉;从汉代婚姻关系看当时的妇女地位[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2 多洛肯,胡淑冰;从汉代诗歌看汉代婚姻[J];昌吉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贾丽英;试谈汉代婚嫁观[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1998年05期

4 张保同 ,何威震;汉代婚俗探微[J];南都学坛;1989年04期

5 王萍;中国古代婚姻礼仪述略[J];南都学坛;1995年04期

6 朱顺玲,曾兆阁;论汉代婚姻的特点[J];南都学坛;1997年01期

7 翟婉华;试论中国古代的婚姻六礼及其实质[J];兰州学刊;1991年02期

8 黄国柱;漫话交杯酒与黄酒[J];酿酒科技;2004年01期

9 张桂玲;;汉代婚俗的一面镜子:《孔雀东南飞》[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10 王歌雅;中国古代聘娶婚姻形式略论[J];求是学刊;199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楚爱华;《醒世姻缘传》中父权秩序的倾覆[J];蒲松龄研究;2002年02期

2 徐文蕾;;《聊斋志异》侠义主题论[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3 贺金茹;;从笑语“婴儿”到哭泣的“宁姑”——男权社会女性失语化与柔弱化的悲剧历程[J];蒲松龄研究;2010年01期

4 朱锐泉;;心如止水,贵者自贵——小议聊斋先生笔下胡四娘形象[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5 王军明;;《凤阳士人》情爱模式的叙事伦理学诠释[J];蒲松龄研究;2011年04期

6 王伟;简论传统史学的历史功用观及其人文主义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7 邱绪胜;;墨家:显学的式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8 张晓英;;“钱刀”与《白头吟》创作时代蠡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9 石志鸟;;论章台柳意象的历史渊源——杨柳经典意象考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10 江瀚;;略论荀子礼乐学说之思想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梦潇;;东汉“行春”考[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臧高峰;任保平;朱子凝;;近代以来中国小农经济的制度变迁与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3 黎秀蓉;;“李约瑟之谜”的博弈论解读[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4 肖世孟;;先秦“青”色考[A];“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张虹;;“五脏相音”理论在耳鸣诊治中的应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15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6 韩金花;王宗殿;王蕴蕴;沈斌;;华佗诊断学术思想研究[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丁媛;张如青;汤晓龙;;论出土简帛文献中的病因思想[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8 龚武;;管子形势道哲学的阅读及其诉说——管子哲学研究相关性问题探讨[A];管子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第四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09年

9 秦婧;;浅论《墨经》中的时间和空间观念[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10 郝建平;;汉代统治思想变迁对教育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钱泳宏;清代夫妻相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张东平;近代中国监狱的感化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郑现喆;西方法在中韩两国的移植和转型及发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金鑫;王充《论衡》与东汉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鲁京京;古史辨派对《史记》中先秦史料评判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梦洁;基于养生理念的居住区景观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7 王英娜;《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晓娜;《史记》与齐鲁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淑文;《尚书》德治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璐璐;论1919-1920年《晨报副刊》对女性问题的讨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衡眉;古代婚礼执鴈新解[J];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2 李仰松;;我国谷物酿酒起源新论[J];考古;1993年06期

3 胡新生;西周时期三类不同性质的射礼及其演变[J];文史哲;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史[J];全国新书目;2005年05期

2 高颖;;近期哲学新书选目[J];哲学动态;2008年07期

3 李大龙;;《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史料价值辨析——以高句丽和中原王朝关系的记载为中心[J];东北史地;2008年02期

4 ;中国人物传记[J];全国新书目;1994年01期

5 ;宗教[J];全国新书目;2005年05期

6 ;书讯[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年06期

7 ;历史、地理[J];全国新书目;2010年08期

8 徐征;吴小娟;;汉代婚礼与《仪礼·士昏礼》之异同[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年07期

9 栾波;中外花样滑冰选手自由滑对比研究[J];冰雪运动;2005年02期

10 蔡岚岚;汉英“左”“右”语词文化内涵对比研究[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美娜;;论“器”[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2 梁敏欣;;电针、经皮电刺激穴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A];泛中医论坛·思考中医2006——经典中医的特色和优势论文集[C];2006年

3 姜宏;;功能语法对比研究:评述与展望[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支永碧;;现代几种主要的语言观及其对外语教育的启示-对比研究[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5 唐磊;;一次有意义的尝试——谈《现代日中常用汉字对比词典》[A];第二届全国双语词典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6 唐元;;章句学与两汉儒学风向[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7 马作武;马腾;;春秋决狱论[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8 管春林;;《英汉否定对比:回顾、述评与展望》摘要[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9 朱金城;;中华书局标点本《李太白全集》校读小记[A];李白学刊(第二辑)[C];1989年

10 ;褚斌杰教授主要论著目录[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海悦;[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2 赵大恒;[N];北京日报;2006年

3 本版编辑 王鸣阳(科学出版社编辑) 顾青(中华书局副总编辑,编审);[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4 本版编辑 商报记者  王东 吴妍 张翠侠 孙珏 刘志英 蓝有林 刘观涛 邹昱琴;[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5 李岩;[N];中国文化报;2007年

6 安作璋;[N];光明日报;2002年

7 一丁;[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8 蓝有林;[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9 翁向红 本文作者为中华书局市场部副主任;[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李晋悦;[N];中华读书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国荣;中古文士生命观及其文学表述[D];南京大学;1998年

2 韩刚;北宋翰林图画院制度渊源考论[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3 陈一梅;汉代文献学及其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4 王俊梅;秦汉郡县属吏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5 龙大轩;汉代律章句学考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6 龙坚毅;汉赋与汉代社会[D];厦门大学;2007年

7 王辉;汉代家庭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8 陈忠锋;王莽理想政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大龙;《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10 盖金伟;汉唐官学学礼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小娟;《仪礼·士昏礼》与汉代婚礼对比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2 陈宝玉;英汉句法对比及其在英译中的应用[D];厦门大学;2008年

3 韦仁忠;天祝“花儿”与“拉伊”的比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6年

4 李炳吉;汉韩量词及其对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桂徐贵;汉英自谦语的对比研究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6 潘丽红;英汉习语对比所反映的东西方文化异同[D];上海海事大学;2006年

7 金文植;汉韩表情绪形容词对比[D];延边大学;2007年

8 查运星;文艺语体与科学语体中联合短语差异对比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9 马艺;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差异[D];北华大学;2007年

10 张晓;英汉带宾语动结构式的对比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仪礼·士昏礼》与汉代婚礼对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93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693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2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