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礼记》礼学原论中的语言叙事和认知

发布时间:2018-04-03 16:31

  本文选题:礼学原论 切入点:原理导入和叙事 出处:《浙江社会科学》2013年11期


【摘要】:从贴近古代经书实际的语言叙事来看待《礼记》所云,抉发其有关篇章中的思想哲理成分和逻辑方法,《曲礼》和《檀弓》为礼学的导入叙述,前者立足于现世人生之礼,后者立足于丧仪,其学理思维之源当可溯及先秦非存在之"无"的本体论形上思维。《礼记》中的丧礼叙事不胜其烦,但在繁琐叙事的背后表明,在先秦儒家那里,内圣外王的至善个己成为留在活人心中的永远受崇拜的祖先,具有令人敬畏的神圣性;不通向天国,而具有现实的严肃性和超越现实的至上的崇高、至善的自然性。言祭祀礼的吉礼篇《祭统》等多义理纲统,以"尽心"为逻辑起点的"唯心祭祀"与"唯心认知"相表里,两者都有儒家的本体论精神在内。历来引人注目"大同"、"小康"说,属礼学原理的史论类,是礼学大道"天下为公"原理纵论的历史本体论叙事和认知。
[Abstract]:From the language narration which is close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ancient classics and books, the author views the "Book of Rites" as the cloud, and makes a decision on the philosophical elements and logical methods in the relevant chapters. The "Quli" and "sandalwood" are the introduction narration of the ritual study. The former is based on the rites of life in the world.The latter is based on funeral rites, and the source of its theoretical thinking should be the ontological thinking of non-existence in pre-Qin Dynasty. The funeral narration in the Book of Rites is very troublesome, but behind the tedious narration, it shows that it is in the pre-Qin Confucianists.The absolute goodness of the inner and outer kings has become the forevermore worshiped ancestors who remain in the hearts of the living, with the awe of sanctity; the seriousness of reality and the sublimity of transcendence of the supremacy of reality, the naturalness of goodness, which cannot be seen to the kingdom of heaven.The Ji Li chapter of the speech and sacrifice ceremony, such as "sacrifice to the Unity", and so on, both have the ontological spirit of the Confucianists as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of "devotion to the heart" and "the idealistic cognition" in the form of "idealist sacrifice" and "idealist cognition".The historical theory of "Datong" and "well-off", which belongs to the principle of ritual study, is the historical ontology narration and cogni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under the earth for the public".
【分类号】:K892.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舜清;;论儒家“生”之伦理的理论渊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2 李凌杰;;农业古籍辨伪述略[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2期

3 季爱民;罗龙祥;;本体论与人生价值:当代本体论研究述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葛学港;;浅论《礼记》中的祭礼[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5 林荣;;先秦时期旗的起源与演变历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6 房春艳;项晓静;;明清时期安康宗教文化建筑——无梁殿探析[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7 胡祥云;人性演化环节:道德教育把握的关键[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8 董根明;;能力为本,通识为基,人文为魂——人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理念探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李润桃;;《周礼》玉器类名物词与周代玉文化[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10 陈波;;语句的真、真的语句、真的理论体系——“truth”的三重含义辨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顾晓伟;;历史学的中庸之道:融通“历史解释”与“历史表现”的尝试——重思“亨佩尔-德雷论战”的现代意义[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程萃文;;儒家的家庭养成教育观及其当代价值[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李乾耀;;《论语》与《儕子》中的孔子——“为学”与“为道”的两种思想[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六辑)[C];2009年

4 牟颖;;首善之区需首善之思——首善之区文化建设与传统文化[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5 许子滨;;从《左传》看《仪礼》的成书及其反映的时代[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6 林乐昌;;张载礼学论纲[A];中国宝鸡张载关学与东亚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常叶青;;财务决策思维范式之转换:中西方决策思想之比较[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8 夏国军;;整体论:卡尔纳普、蒯因和戴维森[A];第八届全国分析哲学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2年

9 杜建国;;从哲学的基本问题到语境论[A];第八届全国分析哲学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2年

10 葛欢欢;;再论“上帝”的所指——反思普兰丁格对考夫曼和希克的批评[A];第八届全国分析哲学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雪;先秦兵家治国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吕庙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D];南开大学;2010年

3 潘新丽;中国传统医德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孙小龙;规范、推论与社会实践[D];南京大学;2011年

5 李蓉;论库恩科学哲学的社会学转向[D];武汉大学;2010年

6 张燕;《周礼》所见王室起居职官专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樊安;英美法理学中的整体性问题[D];吉林大学;2011年

8 唐玉斌;自我与他人心灵的逻辑哲学探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田夏彪;文化认同视域下大理白族教育互补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宋立林;“儒家八派”的再“批判”[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鲁京京;古史辨派对《史记》中先秦史料评判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华宇;先秦两汉天下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家惠;国民政府时期青岛慈善事业研究(1929-1937)[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5 周志明;亚里士多德与孔子的德福观之比较[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章;“Being”、“Ontology”、“Metaphysics”的内涵及关系[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尹来也;论归纳法与演绎法的辩证统一[D];南昌大学;2010年

8 郑昊;归纳逻辑或然性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9 徐长生;四堡刻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坤;北朝书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059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7059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1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