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儒家文化主流_儒家文化与近代山西社会

发布时间:2016-11-17 00:25

  本文关键词:儒家文化与近代山西社会,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博硕论文分类列表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艺术

数理科学和化学 文学

天文学、地理科学 军事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经济

自然科学总论 哲学

查看更多分类

论文搜索

相关论文

社会资本与近代企业
山西农村社会的转型发展研究
近代江南公共危机与社会应对
儒家社会保障伦理及其现代启示
山西省柳林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山西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经济发展
山西省文化旅游产业集团化发展研究
山西经济发展与文化产业转型研究
山西省社会救助资金投入研究
外来文化影响下的山西近代工业建筑
滇越铁路与近代云南社会文化研究
论儒家文化传统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从水井碑刻看近代山西乡村社会
基督教的传播与近代山西社会早期现
近代儒家终极关怀研究
外来文化影响下的山西省近代学校建
近代山西农业科技的发展及其社会影
社会文化转型与近代诗话创作
近代福州三坊七巷与中国近代文化关
儒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儒家文化自觉精神——以先秦儒家为
儒家文化发生的双重机制——以先秦
浅析先进文化在近代中国社会传播论
山西花馍的造型艺术及其文化性研究
近代和式太极拳发展的社会因素分析
论近代以来中国新闻文化价值取向的

科目列表

博士论文    

 

 

儒家文化与近代山西社会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第1-12页

Abstract第12-16页

导论第16-30页

 一、选题的理论意义、学术价值和现实作用第16-17页

  (一) 理论意义第16页

  (二) 学术价值第16-17页

  (三) 现实作用第17页

 二、学术史综述第17-25页

  (一) 资料的发掘与整理第18-21页

  (二) 相关学术专著第21-22页

  (三) 相关学术论文第22-23页

  (四) 关于阎锡山其人其事的研究第23-25页

 三、重点、难点、创新点第25-28页

  (一) 重点第25-26页

  (二) 难点第26页

  (三) 创新点第26-28页

 四、相关界定第28-30页

  (一) 时间界定第28页

  (二) 空间界定第28页

  (三) 内容界定第28-30页

第一章 儒家文化与晚清山西社会第30-39页

 一、晚清儒学危机的出现第30-31页

 二、晚清山西儒家文化的地域性第31-39页

  (一) 山西文化系统概论第32-34页

  (二) 山东、河南与山西的儒家文化第34-35页

  (三) 晚清山西巡抚与儒家文化第35-39页

第二章 近代山西儒家文化与佛教和道教之关系第39-52页

 一、近代山西儒家文化与佛教第40-44页

  (一) 清末民初各地侵夺寺产风潮对山西佛教的冲击第40-41页

  (二) 山西佛教为了求得自身生存对儒家文化的借鉴第41-44页

 二、近代山西儒家文化与道教第44-47页

  (一) 清末山西道教在西洋宗教的冲击下逐渐走向衰落第44-45页

  (二) 道教借助传统儒家文化在山西乡下传播较为广泛第45-47页

 三、唯有孔教能救国救民第47-52页

第三章 近代山西儒家文化与天主教和基督教之关系第52-67页

 一、近代山西儒家文化与天主教第53-60页

  (一) 晚清以来清廷被迫弛禁天主教与天主教在山西的广泛传播第53-58页

  (二) 天主教在传播过程中与儒家文化之间的冲撞和融合第58-60页

 二、近代山西儒家文化与基督教第60-67页

  (一) 基督教传入山西举步维艰第60-62页

  (二) 面对基督教徒的救助,山西人的抵制态度有所转变第62-63页

  (三) 基督教鉴于山西人传统观念在传教方式上所做的转变第63-65页

  (四) 新教传入山西过程中对儒家文化的吸收和利用第65-67页

第四章 清末民初的儒商第67-89页

 一、晋商精神与儒家文化第68-78页

  (一) 爱国济民的无私精神第68-73页

  (二) 勇于进取的冒险精神第73-75页

  (三) 儒贾相通的敬业精神第75-76页

  (四) 勤俭及群体精神第76-78页

 二、晋商文化与儒家文化第78-85页

  (一) 博大宽厚、严于修己、推己及人第79-80页

  (二) 晋商恪守传统的义利观第80-83页

  (三) 晋商奉行和衷为贵第83-85页

 三、山西票号中的儒家文化——诚信笃实第85-89页

第五章 民国时期山西的尊儒机构及刊物第89-106页

 一、宗圣会与《宗圣汇志》(《宗圣学报》)第89-92页

  (一) 山西宗圣总会第89页

  (二) 各县宗圣社会第89-92页

 二、孔教会第92-93页

 三、讲经公会与《讲经公报》第93-94页

 四、洗心社与《来复》第94-95页

 五、自省堂第95-96页

 六、同志会第96-106页

  (一) 同志会简介第96-97页

  (二) 同志会会员须遵守的儒家道德修养第97-101页

  (三) 同志会会员须杜绝不符合儒家道德规范的思想意识第101-106页

第六章 阎锡山与儒家文化第106-118页

 一、阎锡山与公道第106-112页

  (一) 自幼主张公道的阎锡山第106-110页

  (二) 士人应推爱与主张公道第110-112页

 二、阎锡山一生所受的传统文化教育第112-113页

 三、阎锡山的宇宙观人生观政治主张第113-118页

  (一) 宇宙观——收获理性第113-114页

  (二) 人生观——成己成物第114-115页

  (三) 政治主张——爱人公道第115-118页

第七章 阎锡山治晋思想中的儒家文化第118-201页

 一、统晋与天下大一统第118-128页

  (一) 统一权度与天下一家第118-121页

  (二) 村区制与大一统第121-128页

 二、弘扬伦理道德与传统儒家崇尚礼义的思想第128-139页

  (一) 维护传统家教与孝道观念第128-130页

  (二) 民德四要与儒家文化第130-134页

  (三) 提倡勤俭公道第134-137页

  (四) 推崇儒家传统礼节第137-139页

 三、用民政治与儒家的民本思想第139-148页

  (一) 村民自治与用民政治第140-141页

  (二) 土地村公有与用民政治第141-146页

  (三) 按劳分配就是大同社会第146-148页

 四、立身、立国、立法思想第148-159页

  (一) 立身要言中的儒家文化第148-149页

  (二) 立国十要与儒家文化第149-152页

  (三) 人心万能:以“心”为社会的基石第152-156页

  (四) 立法思想与儒家的“为政在人”第156-159页

 五、治吏思想第159-174页

  (一) 用人之道第159-165页

  (二) 对官员的要求第165-174页

 六、教育思想第174-191页

  (一) 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第175-180页

  (二) 教师要有“热度”并启发学生第180-181页

  (三) 以儒学思想来教育学生第181-184页

  (四) 内外夹攻的教育方法第184-187页

  (五) 有教无类第187-191页

 七、哲学思想第191-198页

  (一) 儒家中庸之道第191-192页

  (二) 阎锡山中的哲学第192-193页

  (三) 阎锡山的对错论第193-196页

  (四) 弘扬“仁义”第196-198页

 八、中西文化观第198-201页

  (一) 兼采儒学与西学第198-199页

  (二) 浓厚的封建意识第199-200页

  (三) “仿共”以“防共”第200-201页

第八章 近代山西社会运动与儒家文化第201-222页

 一、洋务运动与儒家文化第201-205页

 二、义和团运动与儒家文化第205-211页

 三、辛亥革命与儒家文化第211-213页

 四、五四运动与儒家文化第213-222页

第九章 抗战时期阎锡山之尊儒活动第222-236页

 一、阎锡山为守土抗战所做的动员与准备第222-228页

  (一) 唤起民众的爱国热情,为抗战积极做准备第222-223页

  (二) 明辨是非,守土抗战第223-227页

  (三) 抗日须先学日赶日第227页

  (四) 阎锡山的对日思想:为其所用,服务于自身势力第227-228页

 三、阎锡山与中共第228-236页

  (一) 抗战初期与中共合作抗战第228-230页

  (二) 阎锡山转向反共第230-233页

  (三) 中共对阎锡山反共的态度及采取的措施第233-234页

  (四) 中共对阎锡山尊儒的批判第234-236页

第十章 儒家文化与近代山西学术界第236-250页

 一、近代山西儒学文人及其地理分布特点第236-243页

  (一) 祁寯藻第236-238页

  (二) 徐继畲第238-239页

  (三) 张穆第239页

  (四) 乔松年第239-242页

  (五) 侯外庐第242-243页

  (六) 近代山西儒学文人之地理分布特点第243页

 二、讲经公会中的诸位儒学讲演者及其主张第243-248页

 三、同志经学补习会与儒家文化第248-250页

结语第250-252页

参考文献第252-259页

在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成果第259-260页

后记第260页


 

论文编号BS1670037,这篇论文共260页
会员购买按0.35元/页下载,共需支付91元。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130元 。

 您可能感兴趣的论文

论文标题页数级别

从“改造国民性”看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对中国近代音乐文化的渗透66页硕士论文

从上海月份牌解读近代中国社会文化的变迁与发展91页硕士论文

近代儒家伦理思想的批判与继承64页硕士论文

近代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的社会文化史研究89页硕士论文

煤矿业与近代山西社会(1895—1936)226页博士论文

中国近代铁路发展的社会文化史研究53页硕士论文

茶馆与近代汉口的文化社会生活67页硕士论文

进化论在近代中国社会早期传播的文化背景研究34页硕士论文

社会转型视域中儒家文化及其当代价值47页硕士论文

近代西方饮食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85页硕士论文

大众文化研究与近代中国社会——对近年美国有关研究的述评15038字毕业论文

中国近代社会、近代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革命11862字毕业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困境18895字毕业论文

近代西北回族社会变迁研究155页博士论文

版权申明:本目录由网站制作,本站并未收录原文,,如果您是作者,需要删除本篇论文目录请通过QQ或其它联系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本文关键词:儒家文化与近代山西社会,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79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779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2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