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从儒释道“三教”看我国传统政教关系的特点

发布时间:2018-05-11 12:04

  本文选题:三教 + 政治 ; 参考:《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11期


【摘要】:自有人类便有宗教。宗教随着社会历史变迁而发展变化 ,并与民族关系极其密切。汉民族的历史上多种宗教并存而尤以儒、释、道三教与国家政治关系紧密。儒学乃封建正统思想 ,道教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宗教 ,佛教则呈现出一种外来文化中国化的形式 ,三者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或积极或消极的作用。它们在政治功能上表现出了其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所具有的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并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儒为主、释道为辅的政治文化格局。值得注意的是三者与政治的关系同世界其他宗教与政治的关系相比 ,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
[Abstract]:Human beings have religion. Religion develops and changes with social and historical changes, a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ethnic groups. In the history of Han nationality, many religions coexist, especially Confucianism, Buddhism, Taoism and politics. Confucianism is a feudal orthodox thought, Taoism is a native religion of China, Buddhism presents a form of foreign culture in China, the three played a positive or negative role in Chinese history. Their political functions showed their unique and important role as the ideology of superstructure, which had an extremely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society, and formed the Chinese feudal society in which Confucianism dominated. The political and cultural pattern supplemented by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Tao. It is worth noting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ree and politics has its own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compared with that of other religions and politics in the world.
【作者单位】: 电子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学院
【分类号】:K20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允熠;两种根本对立的意识形态[J];哲学研究;1997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徐敏峰;;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意识形态构建[J];黑龙江史志;2009年1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国军;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观念冲突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汪浩;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念的冲突与整合[D];内蒙古大学;2005年

3 芋来生;论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中村淳(Nakamura jun) ,乌恩(Unen);道教和佛教的冲突——元朝的宗教政策[J];蒙古学信息;2002年02期

2 蔡醒善;;浅析宗教中的色彩[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03期

3 康豹;;精魂拘闭,谁之过乎?——道教与中国法律文化的建构初探[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王启忠;简论《金瓶梅》宗教描写中的新形态[J];南京社会科学;1993年03期

5 ;咬文嚼字“三教九流”[J];中国宗教;2009年02期

6 陈霞;宗教与生态关系初探[J];宗教学研究;1998年04期

7 陈唏;诗中的教义:纵观宗教与中英诗歌[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8 张应斌;;端午与佛教[J];船山学刊;2008年02期

9 风若叶;;那些兼职的神仙们[J];飞(奇幻世界);2011年07期

10 梁永军;佛教禅宗和道教对金庸《天龙八部》中人物形象塑造的影响[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文芳;范玉凤;;宗教与邪教之比较研究[A];尊重宗教信仰自由 打击和防范邪教——中国反邪教协会第五次报告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2 潘显一;;谈“法轮功”的邪教本质——从宗教与邪教的区别谈起[A];崇尚科学 关爱家庭 珍惜生命 反对邪教——中国反邪教协会第九次报告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3 张金涛;柔弱;;新世纪道教前途走向之我见[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4 石衍丰;;道教神仙谱系构建历程中的三大制约因素[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白鹤群;;宗教文物的保护和利用[A];面向2049年北京的文物保护及其现代化管理学术论文集[C];2000年

6 孔庆峒;;“邪教”与“宗教”——两种不同概念的比较研究[A];反邪教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反邪教协会全国第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7 鄢正刚;尹大明;李远国;刘晓博;;邪教冒用宗教的形式、危害及对策探讨[A];尊重宗教信仰自由 打击和防范邪教——中国反邪教协会第五次报告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8 陈小鸽;李林洲;;风雨同舟50年——福州宗教在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上稳步前进[A];宗教:世纪之交的多视角思维——福建省宗教研究会论文集(三)[C];1999年

9 理智;;宗教和科学是揭露和打击邪教的有力武器[A];尊重宗教信仰自由 打击和防范邪教——中国反邪教协会第五次报告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10 杜孝义;;宗教与邪教本质的区别[A];尊重宗教信仰自由 打击和防范邪教——中国反邪教协会第五次报告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宏宏;佛教、道教的传入普及与大理女性[N];大理日报(汉);2011年

2 本报记者 米根孝 整理点评;2009年宗教文化看点回放[N];中国民族报;2009年

3 陈宁;佛教与道教“叩拜”礼仪的区别[N];中国民族报;2006年

4 记者 赵静 实习生 伦家珍;青海省佛教、伊斯兰教、道教代表大会在西宁召开[N];青海日报;2009年

5 魏奕雄;佛教名寺报国寺为何挂道教匾额[N];科技日报;2004年

6 李立安;佛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大有可为[N];中国民族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周芳 整理点评;“五四”宗教观启迪后人[N];中国民族报;2009年

8 北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王能宪;面向人间的佛教[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9 广东省佛教协会供稿;关爱生命 绽放慈悲[N];中国民族报;2010年

10 ;2009年十大宗教学观点[N];中国民族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宗强;宗教与美国政治关系综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王丽英;道教南传及其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黄洽;《聊斋志异》与宗教文化[D];山东大学;2005年

4 魏琪;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5 伍成泉;汉末魏晋南北朝道教戒律规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6 刘正平;宗教文化与唐五代笔记小说[D];复旦大学;2005年

7 蔺熙民;隋唐时期儒释道的冲突与融合[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沈敏;明代“神仙剧”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9 容志毅;南北朝道教炼丹与化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10 张敏;论生态文明及其当代价值[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广明;明太祖与儒佛道[D];安徽大学;2007年

2 罗海波;《金瓶梅词话》中的民间宗教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3 胡玉涵;从造像题记看中古时期山东民间宗教信仰[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4 赵妍;民族服饰图案与宗教的关系——道教对我国传统服饰图案的影响[D];天津工业大学;2003年

5 王建成;建筑艺术中的科学技术[D];山西大学;2004年

6 侯翠芸;南宋遗民诗人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7 刘锋;社会整合与内心需求:现阶段宗教在中国存在的现实基础[D];吉林大学;2004年

8 曾强;冲突与适应:对当代农村宗教信仰的社会学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9 钱颖;论戴维·洛奇的长篇小说创作[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10 黄海涛;明初统治者对佛教政策的两重性及明代佛教发展的新趋势[D];云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8738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8738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4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