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晋道教“静室”的性质和来源
本文选题:汉晋 + 道教 ; 参考:《学术研究》2017年02期
【摘要】:早期道教"静室"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宗教性建筑设施,也是道教徒日常宗教生活的神圣空间,对道教仪式近2000年来的发展演变影响极为广泛和深远。日本道教学者吉川忠夫最早提出"静室"发源于西汉时期具有"请罪"性质的"请室",后来则成为道教徒向神灵祈祷、忏悔以及实修某种道术的宗教性建筑物。本文认为道教"静室"并非渊源于西汉具有监狱性质的"请室",而是由先秦至两汉儒家祭祀礼制中的"斋宫"、"斋室"和"静室"等发展而来的。二者之间最主要的相通之处,就是它们都是特定的专门进行斋戒活动的场所。而儒家祭祀斋戒制度所具有的人神交通性质以及相关斋戒规范等,都直接影响了汉晋天师道以及其他道派斋戒制度的形成。自汉代以后,由于儒家祭祀斋戒制度已被道教和汉传佛教所吸收借鉴,因而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静室"在儒道释三教中都普遍存在。而弄清早期道教"静室"的性质和来源,对于探讨道教斋戒仪式的起源和发展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The early Taoist "quiet room" is a very important religious building facility, and it is also the sacred space of Taoist daily religious life, which has a wide and far-reaching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Taoist rituals in recent 2000 years. Japanese Taoist scholar Yukio Yoshikawa first proposed that the "quiet room" originated from "asking for sin" in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and later became a religious building where Taoists prayed to the gods, repented and practiced some Taoism. This paper holds that Taoist "quiet rooms" are not originated from the "invitation rooms" of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but from the "Ramadan", "Zhai rooms" and "quiet rooms" in the Confucian sacrificial rites of the pre-Qin to the Han dynastie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common between them is that they are special places for fasting. However, the nature of human and god traffic and the related norms of fasting in the Confucian sacrificial fasting system have a direct impact on the formation of the system of fasting in the Han and Jin dynasties, as well as in other Taoist schools. Since the Han Dynasty, the Confucian sacrifice and fast system has been absorbed by Taoism and Han Buddhism, so in a long historical period, "quiet room" in Confucianism, Taoism, Buddhism and the three religions are widespread.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understand the nature and origin of the early Taoist "quiet room" for probing into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Taoist fasting ritual.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
【基金】:2013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重点项目“古灵宝经与中古道教经教体系研究”(13JHQ006)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2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罗哲文;;和林格尔汉墓壁画中所见的一些古建筑[J];文物;197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承文;;论汉晋道教“静室”的性质和来源[J];学术研究;2017年02期
2 刘爱敏;;两汉经学背景下的女性地位[J];齐鲁文化研究;2011年00期
3 刘爱敏;;两汉经学背景下的女性地位[J];齐鲁文化研究;2011年01期
4 周学鹰;宋远茹;;汉代“建筑明器”的性质与分类[J];华夏考古;2010年04期
5 成文光;;汉代中原楼阁建筑文化缩影——河南出土汉代陶仓楼艺术探源[J];美术研究;2010年04期
6 宋杰;;西汉长安的丞相府[J];中国史研究;2010年03期
7 王银田;何培;;汉代城墙浅议[J];中原文物;2010年02期
8 白岩;;汉广阳城及相关问题考察[J];秦汉研究;2008年00期
9 周学鹰;“汉街”小议[J];华中建筑;2004年02期
10 周学鹰;;汉代“建筑明器”探源[J];建筑史论文集;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玉屏;《汉晋文化思潮变迁研究》书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03期
2 黄清敏;汉晋人物单名现象试探[J];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11期
3 谢丹;;杀人有礼,复仇无罪——汉晋民间复仇现象初探[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魏斌;;单名与双名:汉晋南方人名的变迁及其意义[J];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2年07期
5 连劭名;汉晋解除文与道家方术[J];华夏考古;1998年04期
6 吴桂兵;;南方地区汉晋M形罐研究[J];华夏考古;2011年01期
7 ;汉晋下隽县地望辨[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6年01期
8 唐建军;;汉晋音乐赋序价值探究[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06期
9 胡秋银;论汉晋南朝的隐逸政策[J];社会科学辑刊;2002年01期
10 柳春新;论汉晋之际的北地傅氏家族[J];史学集刊;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何志国;;汉晋佛像研究综述及展望[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马怡;;说}m[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邹长铭;梁堆:被遗忘千年的汉晋古墓[N];云南日报;2002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仝涛;西藏阿里象雄都城“穹窿银城”附近发现汉晋丝绸[N];中国文物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睿;汉晋之际独行群体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静;汉晋父系观念嬗变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年
3 李园园;汉晋间龙亢桓氏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4 杨朝宁;汉晋高平郗氏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5 陈佳佳;外来文明与汉晋洛阳社会[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春芳;汉晋之际汝颍人物的流布及作用[D];安徽大学;2001年
7 熊崧策;汉晋敦煌士人学术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8 熊星萍;汉晋龙亢桓氏家族文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燕;汉晋龙亢桓氏家族与文学[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10 汤慧玲;汉晋之际颍川陈氏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393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939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