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古代文字狱看社会文化对语言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四个世界”理论下的文字狱修辞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内蒙古大学》 2005年
从中国古代文字狱看社会文化对语言的影响
张立平
【摘要】:语言不是脱离社会而存在的孤立的抽象符号系统,它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一定社会的政治、文化可以影响语言;而语言反过来也会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文化。本文以文字狱为例,从四个方面论述社会政治、文化对语言的影响。 第一部分论述了文字狱的由来及分类。这种分类主要是从语言学角度加以区分的。第二部分从语言灵物崇拜、语言禁忌两个方面阐述了文字狱形成的社会文化基础。第三部分讨论从文字狱看社会政治对语言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分析:政治不平等导致语言不平等和政治动荡导致压制语言。第四部分是从文字狱看中国古代穿凿附会的思想。 从以上四部分可以得出结论:文字狱的产生并非是一时的、一朝的现象,它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必然结果。从它身上可以看到社会政治、文化对语言所产生的影响,它是社会政治、文化影响语言的见证。 笔者在挖掘文字狱的社会文化根源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K20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水晶晶;“四个世界”理论下的文字狱修辞研究[D];渤海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花萍;;为“汉字”重新定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2 蒋英;;人类学视野下保护语言多样性的几点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3 贡波扎西;;藏区地名命名法的特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4 许发民;徐光华;;罪刑法定视野下的禁止类推之解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5 孙显元;;大学文化的载体和构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任裕海;论跨文化适应的可能性及其内在机制[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7 杨茜;外来词:异质文化传播和融汇的一面镜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8 胡蓉;英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及其规避策略[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9 仓林忠;1840-1949年中国社会性质商榷[J];安徽史学;2000年03期
10 章礼强;新解“调控说”——对“需要干预说”的扬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虹;;高校学报编辑的素质结构分析[A];科学评价促发展 品质服务谋共赢——第九届(2011)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兵;;试论道德的人类学基础[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许永勤;;对高等职业院校实行军事化管理的思考[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4 段满福;;英语性别歧视现象极其原因探悉[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5 倪建平;;中国在中亚的国家形象塑造:文化传播的视角[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6 刘可铄;;中国电视新闻的第二次改革:“公共新闻”——有节制的多元对话[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7 黄芳;;从chinois词条的编纂看《新小罗贝尔词典2007》的几点编纂失误之处[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郭定泰;郭明惠;;双语词典前言浅议[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何晓佑;;信息时代工业设计教育发展走向分析[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10 奉公;;建设科技创新网络促进中部崛起[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丽玮;元刊杂剧复字词汇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王春秀;现代俄语同义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乔晖;语文教科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雪樵;经济行政权法律监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赵淑辉;当代中国交往理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姜世健;关于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张志奇;北京人民大会堂室内环境艺术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8 马京;云南兴蒙蒙古族婚姻家庭的变迁[D];云南大学;2010年
9 姜燕;汉语口语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武晓丽;汉语核心词“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瑛;汉朝双语语义启动效应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2 曹艺;论汉字体设计中的“形”与“态”之美[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万正辉;委婉语的三维视角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4 孙心玲;对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运动员村运行管理模式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满蕾;东北方言数字词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朱宇卿;经营者集中反垄断规制的效率抗辩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李晓郛;政府信息公开中的个体信息公开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李慧敏;聚众犯罪主体刑事责任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吕梦甜;汉英称谓语对比研究与翻译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小兰;清“康乾盛世”之文字狱[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2 黄文斌;;再论清代文字狱[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2期
3 冯怡;从《苏报》案看清朝的文字狱[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8年S1期
4 黄少卿;明清文字狱及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5 王安东,刘莲;试论清代“文字狱”的起因、特点及影响[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6 王毅;宋代文学家庭与文祸[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7 吕立忠;;清代乾隆时期广西的“文字狱”[J];广西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8 杨玉萍;;对清初文字狱的再认识[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9 霍存福;从文字狱看弘历的思想统治观念[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年06期
10 阚红柳;清初私家修史状况研究——以维护明王朝的史家群体为中心[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肖茜;清代文字狱案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2 姜宁;乾隆朝生员文字狱研究[D];辽宁大学;2006年
3 李博;从文字狱案件看清朝皇权与法律的关系[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4 侯庆凯;论清朝文字狱产生的原因[D];吉林大学;2008年
5 李璇;明清两朝的禁书与思想专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先凤;;以语言为媒介构建中国话语[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年08期
2 李晓兰;;文化造成英语与汉语在表达上的差异[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19期
3 韩铭;王凯;;浅析汉语中的量词[J];科技致富向导;2010年30期
4 冯健高;;英汉翻译:语言上要归化,文化上要异化(英文)[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5 党红;浅谈中英语言及文化差异与大学英语的翻译教学[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13期
6 刁晏斌;;“文革”中一组称谓语使用情况考察[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7 张申平;李荣菊;;母语教育的人文性与三个向度[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8 郝道合;;从语言表达看文化的民族性——以日语的含蓄为例[J];科技信息;2008年35期
9 洪丽;;英汉隐喻对比研究及翻译策略[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10 张晓梅;;无锡惠山泥人装饰语意[J];中国陶瓷;201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木森;;英汉词语互借对语言文化的影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2 都建秀;;体态语与态度的表达方式[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程开先;;抓文化培训 促企业发展[A];成长中的新型教师——山西省师范教育改革实践与探索[C];2000年
4 吴胜涛;张建新;赖建维;王玮;毕研玲;;事件归因的跨文化一致性与差异性:中美韩媒体及被试对校园暴力事件的归因比较[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何林;段丽娟;;中国传统建筑文化——风水学选址原则[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8卷)[C];2007年
6 赵嫦虹;;现代日、汉语形容词的比较[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7 王晚朝;;超越民族本位文化与文化的互动转型[A];传统与创新——第四届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8 吕英杰;;搞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系统工程[A];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全国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8年
9 陆亚;;英汉复合名词命名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10 马丽丽;;中国传统色彩应用的新视角[A];色彩科学应用与发展——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Alex Woodson 翻译 李兮;[N];中国电影报;2005年
2 周润健;[N];中国改革报;2004年
3 民族所 纳日碧力戈;[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4 黄行 赵明鸣;[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5 上海站党委办公室;[N];光明日报;2000年
6 薛涌;[N];南方周末;2004年
7 本报记者 张景义;[N];人民法院报;2005年
8 忻雁翔 (编辑);[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9 鲍昌宝;[N];文艺报;2004年
10 尹明善;[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春琼;领域、背景与文化:社会认知领域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郭宇春;俄国犹太人研究(18世纪末—1917年)[D];吉林大学;2007年
3 郭怀若;石涛书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4 刘月;中西建筑美学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赵鲁平;解读上海外语教育:历史与文化语境的嬗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蒲若茜;族裔经验与文化想像[D];暨南大学;2005年
7 黄建宁;笔记小说俗谚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孙葆丽;奥林匹克运动人文价值的历史流变[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9 孙衍峰;越语人际称谓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10 吕连凤;葛兰西的领导权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立平;从中国古代文字狱看社会文化对语言的影响[D];内蒙古大学;2005年
2 马霞;关于东亚经济一体化与中日关系的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6年
3 秦海丹;习语翻译的归化和异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4 张娟娟;论中英文化差异对汉英语言形式及语词含义的影响[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5 肖纯荣;论早期伽色尼王朝[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6 任谢元;1970年代以来的澳大利亚华人新移民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7 董继超;陈独秀资本主义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8 马东敏;等值翻译理论在汉诗英译中的局限性[D];郑州大学;2006年
9 胡艳;新时期小说创作与身体的言说[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时曙晖;飞过西域的蝴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四个世界”理论下的文字狱修辞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12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201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