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的“两种生产”论和中国古代宗法制度探源
[Abstract]:Patriarchal clan system is the most unique part of Chinese culture. Engels'"two kinds of production" theory traces the origin of ancient Chinese patriarchal system and points out three viewpoints: ritual vessel, temple and clan.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study of ritual, temple and clan in the three dynasties of Xia,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 in China, we find that the belief background of patriarchal system is ancestor worship, and patriarchal system is a kind of clan system, which is transformed from the patriarchal system. Its essence is political hierarchy.
【作者单位】: 衡阳师范学院法学院
【分类号】:K20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德勇;论毛泽东早期哲学思想及其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中的地位[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2 沈跃春;冯友兰对“大全”悖论的消解[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3 刘静芳;中国哲学的合法性——从冯友兰到张岱年[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4 郭淑新;神秘主义:一种哲学的“境界”和“方法”——论冯友兰对神秘主义的诠解[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5 谢树放;;试谈儒家之中、仁、和及三者关系[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6 章礼强;汪文珍;;市民社会、(市)民法及其构建论略[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7 王成华;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改革刍议[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刘刚;;诠释论视阈中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观[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余秉颐;;现代新儒家文化哲学的核心理念[J];安徽史学;2010年06期
10 张晓峰;;浅谈人性论对先秦法律思想的影响[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健;;儒家伦理与东方政治探微——以春秋战国时期为中心[A];炎帝·姜炎文化与和谐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陈晓平;;冯友兰境界说的方法论评析[A];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暨冯友兰学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陈世清;;“天人合一”与对称逻辑——从冯友兰中西逻辑观看逻辑学的发展方向[A];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暨冯友兰学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陈世清;;“天人合一”与对称哲学——从冯友兰中西哲学观看中国哲学的发展方向[A];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暨冯友兰学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孙烨;;“天”与“神”——从宗教的根源比较中国与古希腊文明[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6 张静互;;孟子“礼”概念的三重含义——作为“门”、“心”、“人伦”的“礼”与其教育内涵[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程平源;;儒家德性论源起考——以先秦“德”义变迁为考察对象[A];《国学论衡》(第四辑)[C];2007年
8 杨孝鸿;;汉代墓葬画像中“假门”现象之探讨——兼论灵魂升天还是回归[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史晓宇;;浅议《论语》对党员干部素养的启示[A];孔学研究(第十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五次暨海峡两岸第八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苗天德;;王徵(1571—1644)——机械发明家,中西科技文化交流的先驱,中国历史上著书介绍西方力学的第一人[A];第三届全国力学史与方法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世明;公元前3世纪—公元4世纪匈奴国家形态的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伟;《吕氏春秋》体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5 郭胜坡;二十世纪易学本体论的两条基本路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吕庙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D];南开大学;2010年
8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9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杨震;法价值哲学导论[D];黑龙江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鑫;清代以来恩施市城镇景观演变解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刘铁丽;先秦时期黄河水患述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彬;舞龙快乐合作式教学模式在上海市部分中学课外体育活动中开展的实验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孙红连;荀子礼法思想渊源考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田斌;儒家文化与中国国家形象重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王经芹;中西义利观及其对外交政策影响的比较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李华宇;先秦两汉天下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进;西辽河流域史前文化与国家起源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谭卓华;从桃花源到浣花溪——杜甫对陶渊明精神家园的守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铭;先秦儒道游观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伍凌燕;;中国社会的发展与“江湖”词义的变化[J];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S1期
2 王浚波;;春秋晋国世族研究综述[J];太原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3 彭燕;;论裘德的困境[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4 张富祥;;重读王国维《殷周制度论》[J];史学月刊;2011年07期
5 陈军洲;;以汉文化为背景考察英语称谓语[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1年07期
6 王准;;春秋时期晋国君位继承制度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09期
7 佟建荣;;西夏后妃宗族考[J];西夏研究;2010年02期
8 伍凌燕;;论《水浒》中的“江湖”[J];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08期
9 韩希明;;论明清小说中主母对宗族兴衰的操控和影响[J];明清小说研究;2011年02期
10 周波;杨京玲;;社会因素对家具风格形成与发展的影响[J];文艺争鸣;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夏敏;;谱牒中的民间宗族文化实践——以《金乡夏氏族谱》为例[A];闽台谱牒民俗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吾淳;;宋代:儒家伦理的普遍化何以可能[A];《与孔子对话——新世纪全球文明中的儒学》——上海文庙第二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张世浩;;论儒家在丧服制度上的孝思想[A];中国宝鸡张载关学与东亚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郭顺利;;岭南祠堂的审美特点探析[A];海南地域建筑文化(博鳌)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卞利;;祁门六都村的社会变迁与宗族管理简论[A];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赵萱;;面朝大海 迎着风暴——从民间公益看宗教、宗族与NGO[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信仰与责任——全球化时代的精神反思”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7 吴羽;;一个典型屯堡村落的历史与宗族——九溪村个案分析[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民族、区域、社会发展研讨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连心豪;;宋儒与谱牒之学[A];闽台谱牒民俗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罗家湘;;从铭文碑志看孝道的发展[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10 冯天瑜;;宗法社会与文化的伦理型范式[A];时代与思潮(5)——文化传统辨证[C];199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崔士鑫;法治社会不容“宗族病”[N];人民日报;2001年
2 杜靖 青岛大学社会学系;汉人社会研究:起与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杜靖 青岛大学社会学系;“村落宗族共同体”:落脚于“村庄”层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田加刚 吴高俭;校长问计风水师起风波[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1年
5 罗艳春;华南宗族强盛之谜:天高皇帝并不远[N];中华读书报;2010年
6 梁胜;警惕农村患“宗族病”[N];山西经济日报;2001年
7 记者 潘从武;严禁修建“宗族墓”和“活人墓”[N];法制日报;2009年
8 中共江西省委政策研究室研究员 肖唐镖;宗族因素对村委会直选有什么影响[N];中国社会报;2001年
9 记者 李关平 特约记者 郭树护 通讯员 郑云炯;儋州领导干部下农村解决突出问题[N];海南日报;2010年
10 新华社记者 梁思奇;联宗祭祖有碍“清明”[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靖;闵氏宗族及其文化的再生产[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张先清;官府、宗族与天主教[D];厦门大学;2003年
3 王有英;清前期社会教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盛会莲;唐五代社会救助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林兴龙;关于汉代社会救济的若干问题[D];厦门大学;2008年
6 王爱清;秦汉乡里控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7 乔丽荣;石桥村纠纷中身份、认同与权利[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8 仲兆宏;晚清常州宗族与社会事业[D];苏州大学;2010年
9 田成方;东周时期楚国宗族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10 甄尽忠;先秦时期社会救助思想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莫书有;传统与转型:村落宗族的昨天、今天与明天[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姜振飞;蒙古族宗法制度几个问题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3 沙荣珍;周代宗法制度下的法律制度[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黄炯;湘东泉村宗族的社会结构与变迁[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5 张培国;孔子与西周宗法制度[D];山东大学;2008年
6 夏循祥;宗族弱化与村民自治关系研究——以武汉市屏风村为例[D];武汉大学;2004年
7 唐仲春;明清至近代土家族宗法制度初探[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8 陈奇;《唐律》中的服制[D];青海师范大学;2009年
9 余丰;传统与嬗变:地方社会转型中的宗族与民间信抑——以闽西客家桂龙乡为例[D];厦门大学;2001年
10 陈明义;嬗变的村庄[D];福州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2695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2269585.html